陳彬
(山東省泰安市氣象局,山東 泰安 271000)
信息技術催生了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對氣象影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氣象影視需要以傳統的多媒體廣播為基礎,并向人們提供多媒體節目形式的天氣預報服務。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氣象影視事業要有效發展,就必須實現自身與多媒體設備的有效結合。
虛擬現實英文名稱 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又稱靈境技術,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結合人工智能、光學、運動學等相關技術,借助一些特定的交互、運算和顯示設備,生成逼真的、具有視覺、聽覺和觸覺的虛擬環境,用戶在虛擬環境里與虛擬物體進行實時交互,使用戶沉浸其中,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虛擬環境是由計算機運算、模擬出來的色彩鮮明的立體視景,它可以是某一真實世界的再現,也可以是基于真實世界的一種改變,甚至是純粹構想出來的虛擬世界。虛擬現實具有調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等3 個方面特性。沉浸性是指用戶借助顯示、音效等設備將自己的視覺完全融入計算機營造的虛擬環境,用戶感覺自己已成為虛擬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從被動的觀察者變成了主動的參與者。虛擬現實注重人與虛擬世界之間通過自然方式進行交互。即人通過借助數據手套、力反饋器等一些特殊的交互設備與虛擬世界進行交互,如用手抓取虛擬世界的物體,會感覺與真實世界抓取物體一樣具有重量、外形等感知,人甚至會忽略計算機的存在。想象性是指虛擬環境是由人憑空想象出來的,這些想象出來的虛擬環境體現出設計者一定的實現目標及思想。
在20 世紀,人們通過報紙,廣播和其他傳統媒體獲得了天氣信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和觀眾的逐步增加,1980 年7 月,我國第一個電視氣象節目《天氣預報》在中央電視臺首播。《天氣預報》節目由原國家氣象局和中央電視臺合作,于《新聞聯播》首次播出。該節目在國內新聞和國際新聞之間進行廣播。持續時間只有兩分鐘。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廣播方法相對簡單,并且出現的屏幕僅是圖片,文字和配音。可以說,當時的《天氣預報》只停留在配音圖片的時代。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人們對天氣信息的需求增加,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也在提高。目前,央視《天氣預報》每天晚上《新聞聯播》之后廣播。該程序的格式相對簡單。基本上,主持人將通過衛星云圖,一些城市的天氣情況和舒適的音樂來說明天氣情況。預測的內容基本上僅是天氣,降雨,溫度,風等。CCTV《天氣預報》始終保持莊重而嚴謹的態度。無論節目的形式,主持人的衣服和語言表達的方式如何,它們都凸顯了中央電視臺的嚴肅性。但是,與某些地方的天氣預報相比,CCTV 天氣預報方法似乎相對簡單。
在傳統媒體的發展中,人們對電視天氣預報的關注重點是天氣預報信息,對節目的形式和相關內容卻不太重視。因此,難以有效地反映氣象影視節目的單一形式的問題。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當前影視節目的不斷創新過程中,人們通過影視節目獲取信息時,更加注重利用大量的新技術制作的影視節目的感官體驗,并且新的影視節目的傳播渠道也越來越廣泛,可以更有效地去展現和表達影視節目本身的所要表達的想法。但是,由于傳統氣象影視節目在開發、制作過程中的一些局限性,很難跟上現在媒體發展的腳步,突出氣象影視的特點,由此形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就凸顯出來。
市場需要品牌,只有光明的品牌才能帶來利益。現階段,在我國各省,市,區的氣象影視節目中,只有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欄具有一定的品牌效益,而其他省,市,地區還沒有可以形成品牌效益的氣象影視節目,無法在市場上獲得觀眾的喜愛和高度關注,這也直接導致了氣象影視節目的市場發展動力不足。尤其是在我國當前蓬勃發展的市場經濟中,由于氣象影視節目缺乏知名品牌而導致的利潤不濟的問題也變得非常突出。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應用于極端災害天氣體驗,轉換極端天氣信息中包含的統計數據,為群眾提供更真實的體驗,并在確保群眾安全的同時以視覺方式呈現極端天氣場景。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群眾可以了解自然災害的破壞性。作為氣象影視節目,您可以在開發虛擬現實技術的同時設計自然災害的虛擬體驗。一些游戲鏈接旨在使群眾能夠通過設備完成模擬真實自然災害場景的緊急演練任務,并通過關卡設計來增加群眾的興趣,并增加群眾的體驗時間和頻率。并得分排名。用這種方法教人們如何正確應對天氣和自然災害,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實現有效的科學和防災減災。群眾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更加重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提高人們對自然災害的認識,更好地與政府合作開展防災救災工作。我相信,有了這些影響,氣象影視節目將在創新的虛擬現實技術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AI 虛擬錨的實現大致可分為三種:1.“實時操作”模式。此模型受制于影視行業,需要現場表演。在早期需要大量的數據收集,在中期需要運動捕捉設備。與廣播相結合,視頻制作需要稍后進行重新處理。從初步準備到后期制作,成本并不高,并且該模型目前僅限于某些大型媒體。2.“AR +AI”模型的靈感來自全息投影,其實現取決于增強現實技術。在這種模式下,需要預先設置AI 虛擬錨點的答案,動作,表達方式等,并通過與真實錨點的交互來營造一種真實感。但是,此實現對真正的托管和后期制作有很高的要求。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很難大規模推廣。3.完整的AI模型受到早期演講者的啟發,但其實現方法和效果遠遠優于早期演講者。該模型分為兩個步驟:定制AI 虛擬錨點并在后臺使用視頻制作。它極大地消除了上述兩種方法的“人工”部分。這些方法專注于用AI 代替人類,并整合聲音,情感,動作甚至虛擬錨點。將后期視頻制作所需的圖片和視頻集成到后臺編輯系統中。當前,它更接近于完全自動化,并且是節省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的一種方式。
氣象知識極為復雜。在傳統的教育培訓過程中,很難根據氣象領域的現象來建立相關模型和再現模擬環境,這對氣象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后,各種氣象現象的高度仿真和還原模型的創建提供了解決氣象教學中實驗設備,實驗地點甚至實驗資金短缺的解決方案。同時,創建虛擬現實技術氣象模型還可以為氣象培訓中的氣象設備教學提供指導,即指導學員進行有序的設備拆裝,組裝測試。由于模型對物理對象的高度仿真,使學員在開發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業務的真實效果,從而在仿真環境和仿真設備支持的基礎上快速掌握相關技術和應用。
三維影視的發展培養了用戶的認知偏好。在虛擬現實技術的背景下,大多數用戶還對相關的氣象科學和宣傳提出了三維互動的要求。氣象科學普及和宣傳的對象一般是年輕人。虛擬現實技術的集成可以通過3D 虛擬現實技術來提高年輕人對氣象領域中風,云,雷電和閃電等氣象學知識和現象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執行視覺和聲音模擬還原,結合信息科學的交互技術,可以改善青年群體學習過程中的現場感,可以給青年群體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敦促他們更好地掌握氣象知識。此外,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模擬和恢復不斷變化的天氣狀況,向公眾提供災害預警和防災知識的宣傳,從而提高氣象科學的普及和宣傳能力,促使我國應急管理部門的應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新的虛擬現實技術在電視氣象節目中的應用大大促進了節目格式和表達方式的進步。設備不能經常更新,但是技術人員的概念,知識和能力需要不斷更新。他們認真思考,敢于嘗試。通過不斷挖掘設備的潛力,研究設備的新用途和組合應用,可以使設備的優勢最大化。創新使計劃變得更加頻繁和新穎,并更好地為公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