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杰
(河北 保定 071000)
BIM 技術,即為建筑信息模型,可用于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各個階段,屬于一種有效的數據化工具。從其特點出發,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可視性,二是協調性,三是模擬性,四是優化性,五是可出圖性。簡單而言,BIM 技術應用于建筑工程設計、施工與管理,依托于三維數字技術,糅合了各個階段的數據資料,包括規劃、設計及建造與營運,共同孕育于3D 模型中,完善了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工作人員在應用該模型時,能獲取完整、精確的數據,指導項目設計師決策。從本質上來講,各個階段的各項工作搭載信息均融于建筑生命周期中,有助于將信息孤島完全消除。而信息數據間的關聯與互動,能有效預防信息流失。
考慮到機電工程具有較多的專業,故而存在較多的設備與管線,在施工上具有很大的難度。基于此種狀況下,充分綜合BIM 技術,可對機電工程進行深化設計,從工程實際情況出發,科學、合理布置管線。在項目開工階段,工作人員在開展圖紙深化設計作業時,可同步構建建筑信息三維模型,綜合考慮各專業與項目進度要求與專業圖紙,開展碰撞檢查,并生成碰撞審核報告。以審核報告為依據,可對設計進行再優化,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統的管線綜合設計方案。基于此,能綜合排布機電管線、施工工序,預防工序沖突,避免出現返工等問題。此外,應用BIM 技術可開展漫游檢查作業,對管道布置進行漫游,可觀察機電管線整體效果,明確設備、機電管線與空間關系。
碰撞檢查主要是指于施工前預先發現機電工程中不同專業、不同部分間出現的干擾與沖突。考慮到碰撞易影響施工質量,故在機電工程中必須要強化碰撞檢查,其中多表現為硬碰撞。具體而言,在機電工程中,碰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各個管道間發生的碰撞,二是橋架與管道間的碰撞,三是設備與管道的碰撞,四是結構與管道間的碰撞。采用BIM 技術,強化各專業管線碰撞檢查,以碰撞檢查狀況為依據,對管線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可提高綜合排布效果。在BIM 技術碰撞檢查功能中,可觀察到標準層走廊處風管與消防管道、風管等易出現沖突,經對風管局部安裝高度進行調整,可預防沖突,避免后期出現返工現象。
與常規立面圖、平面圖、剖面圖比較,BIM 技術出圖功能強大,通過碰撞檢查后可優化凈高并漫游工序,明確機電各專業科學標高與位置,自三維模型將平面圖與剖面圖導出,具有準確性,并附有清晰的標注,可指導施工。此外,借助BIM 技術,可利用視頻或三維圖紙進行交底,指導現場施工。具體而言,借助其可視化功能,將模型與實際工程進行對比,可觀察實際項目與理論間的差距,促使業主明確與建筑相關聯的功能性,進而評估施工過程,及時修正可能出現的情況。通常地下室機電安裝工程較為復雜,存在較多的不規則軸線,同時伴有鍋爐房、配電室、制冷機房,而設計層高偏低,風管尺寸較大,結構梁較高。借助BIM技術的可視化功能,可有效解決這類問題。另外,在交底時可組織現場工人,對施工地行三維技術交底,從不同角度、方位進行觀察,可預防設計偏差,促使現場工人掌握管線走向,能避免出現排布錯誤。
在建筑信息模型建造過程中,模型繪制工作完成后,需依據實際需要,統計單個系統所用材料、數量,優化項目管理策劃。通常而言,物資小組以不同施工階段需求為依據,操作模型可獲取相應數據,有助于指導物資招標,有助于制定一套完善的物資進場計劃,便于開展庫房設置。從總體角度上來看,借助BIM 數據模型可明確各種施工信息,完善人力安排,優化材料計劃,有助于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利用Navisworks 軟件,能編制項目施工進度,提高跟蹤跟進工作效率。在應用該軟件中,可明確當日需完成的施工內容,同時可對已完成工程量都進行了詳細標記,經監督施工進度,可利用合理方法進行系統調整。
遵循三維圖形模式,可達框圖出價效果,極大地提升了預算的準確性,提高了月度產值審核速度。此外,利用該項技術可實現業主投入資金的實時追蹤,并進行及時更新,于任意時間內能進行投資資金撥款比例查閱。此外,于設計變更中,可計算變更部分造價,避免或降低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以某機電安裝工程為例,建筑面積達434258.67m2,屬于一個匯集甲級辦公樓、五星級酒店等為一體的地標性綜合體,標高異常復雜,結構降板較多,同時機電用房多、系統較為齊全,為組織各專業管線的安裝施工,通過利用BIM 技術,可優化設計機電管線優化。
結束語:綜上所述,建筑信息模型主要以建筑工程中各個專業信息數據為前提,參照建筑工程整體框架,構建三維立體模型,經由數字信息仿真進行建筑工程真實信息模擬,其具有可視性、優化性,能有效化解管線交叉矛盾,進行空間布局優化,已成為了廣大建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完成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已成為了全球建筑行業的里程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