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
(河鋼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從整體維度來看,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我國2019 年數字經濟規模達35.8 萬億元,發展規模顯著擴大,但工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較低,工業數字化滲透率為19.5%,服務業數字化滲透率為37.8%,且轉型階段差異較大。二是工業數字化基礎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持續提升。三是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工業個性化定制的企業比例逐年提升,5G 等前沿技術已在飛機、汽車、電子、交通軌道、化工等多個重點領域展開應用。從企業維度來看,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已經具備,并加速促進中國制造在投入、生產、產品環節的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工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已基本具備,工業數字化起步較晚,數字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國工業互聯網推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內部瓶頸正在不斷凸顯,如供給能力不足、應用能力不足、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等。我國制造企業人才缺乏,資金短板明顯,技術能力較低,長期低盈利,利用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面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是利用5G 構建滿足工業智能化發展對無線網絡的需求,具有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特點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5G+工業互聯網”進一步豐富了新基建的內涵與外延,催生了融合創新應用,有力地引領了新一代技術的變革,賦予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新動力,對于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0 年工業互聯網經濟發展報告》分析,預計到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3.1 萬億元。5G 和工業互聯網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實現了人、機、物的全面連接,促進了各生產要素間的高效協同。兩者產生的倍增效益將充分釋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強大的新動能,從而為工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更堅實的支撐,為提質增效釋放乘數效應。
以ISA-95 架構為標志,流程驅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始于20 世紀50年代,成熟于20 世紀90 年代中后期。其本質就是將生產流程標準化、數字化、軟件化、自動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集成,從而能夠賦能標準化生產體系,促進協同,助力實現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其核心特征是有限連接、分層分割、局部優化、輔助決策和滯后分析。以工業互聯網、工業4.0 提出為標志的數據驅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于2012 年前后開始進入新階段,數據驅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是通過對物理世界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互聯和泛在感知,構建數據采集、匯聚、分析、應用的優化閉環,驅動產業變革,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系統轉型過程,從而使人類社會的信息和知識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進入以數據為要素,以知識為價值源泉的數字化產業新時代,推動產業體系、生產力和質量發生重大變革,迎來質的飛躍。相比于流程驅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數據驅動的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特征是泛在互聯、深度集成、全局協同、智能決策和動態敏捷。
“5G+工業互聯網”發展前景廣闊,但產業化應用尚需時日。我國應加強前瞻部署,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共同發力,積極營造有利于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宏觀環境,打造以數據為核心的5G 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實現工業全面的數字化轉型。一是提升戰略目標和運行機制協同水平。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構建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戰略架構體系,探索對現行的運行機制和政策體系進行完善,強化部門協同和目標協同水平。同時,建立產業政策評估體系和評估機制,邀請多主體共同參與政策制定過程。二是加快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5G 和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是數字時代保持競爭力的關鍵驅動,新型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直接決定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水平。三是持續增強產業支撐保障能力。一方面,以5G 和工業互聯網為切入點,抓住“牛鼻子”,緩解“卡脖子”壓力。另一方面,持續推動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在多數產業鏈關鍵環節由發達國家掌控以及“逆全球化”的趨勢下,我國產業鏈自主可控和安全保障能力面臨巨大威脅。盡管可以采取平衡的策略來緩解壓力,但是如何從根本上突破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才是我國必須下大力氣解決的關鍵之所在。四是加速構建轉型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研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以新型研究主體建設為契機,鼓勵有經驗的企業、產業機構、行業組織等成立服務公司,對外輸出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探索對現行財政資金使用規定作出相應調整,將解決方案企業或咨詢服務類機構納入試點示范或創新工程的支持范圍。五是提升各類主體的創新能力。一方面,堅定地鼓勵大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大型企業創新發展,鼓勵大型企業在境外設立創新中心。另一方面,全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加強優質天使投資人的引進與培育。六是營造公平開放的發展環境。一方面,完善數據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制度環境,繼續穩步推進開放發展,提前應對供應鏈變化。另一方面,加速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