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玉
(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遼寧 阜新 123100)
由于我國科技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控制農作物生長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化學調節劑越來越多地運用于農業生產領域。化學調控技術可以根據不同農作物各自的特點和生長規律,開展各種有效的生長干預方法,以保障農作物達到高質量和高產值,進而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在種植大豆方面,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就體現出其有效的價值和效果[1]。
由于生長素的發現,使越來越多的農業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和使用以具有特殊生理特性和化學結構的植物激素,從中研究并提取出了相對活性物質,植物生長調節劑由此誕生。這是一種低濃度人工合成的植物內源激素,它在植物成長的許多階段起到良性的促進意義。但是由于不同植物具有其特殊的生長特點和規律,對生長調節的需要不盡相同,并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其使用效果都有一定差異。例如在種植大豆時,應用較多的激素種類主要包括:增產靈、三十烷醇、多效唑等。
我國有相關研究者在建國之前曾研究過植物激素的作用,但并沒有進行深入研究進而沒有得到大面積推廣。直到上世紀后半期,國家才進一步對大豆的生長調節劑方面展開進一步探索,在生長調節劑的合理運用進而提高大豆質量和產量上獲得了優異成果。從那時候開始,生長調節劑逐漸受到了種植者的歡迎和廣泛應用,相關研究人員也越來越關注此方面的研究。目前這種技術已經成為提高大豆品質和產量的重要手段,在經濟與農業水平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由于大豆的根系是吸收營養的重要部分,發達的根系能夠代表著農作物具有很強的吸收和轉化能力,因此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根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有直接關聯。有研究顯示,大豆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運用植物調節劑能夠有效強化其根系吸收和轉化礦物質等營養的能力,同時還具有固氮效果。通過反復試驗與觀察,使用生長調節劑之后可以明顯地看到大豆的生長狀態能夠保持良好。
想要農作物達到高產的目標,重要的基礎與前提就是擁有優良的株形。生長調節劑用于大豆種植時,能夠充分發揮出作物的頂端優勢,由于大多數植物的矮桿比較粗,這時植物調節劑就可以使株形得以修正,避免作物倒伏,進而提高大豆的產量。通過大量有關實踐證明,大豆在使用植物調節劑之后,作物可以保持合理的株高,分枝逐漸增多,根莖也會更加強健,同時株形上也開始變得緊湊,在促進作物通風光照方面而言起到很好的作用。
使用植物調節劑能夠有效增加大豆葉片里含有的葉綠素,因此可以有效延長復葉生長期,進而提高大豆的光合能力。通過大量實驗也表明大豆在使用生長調節劑后能夠促進作物發生物質生化反應,使得作物的生長期延長,葉綠素含量與光合作用都得到提高和加強,以上都是生長調節劑在大豆葉片生長能力上產生的積極作用。另外合理運用植物調節劑也有助于較高葉片的面積系數得以穩定,進而提高大豆葉片的單片葉面積,延緩葉片的衰老周期,也有助于提高大豆的產量。
大豆在種植和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開花的數量雖然較多,結莢率卻比較低的情況,而且脫落的現象也很明顯。面對這樣的情況,植物調節劑可以起到有效預防的效果。通過有關研究人員的反復探索和實驗,論證了生長調節劑確實對此方面問題能夠進行改善,例如運用濃度不同的植物調節劑對大豆進行風氣處理,能夠降低脫落率,同時提升結莢率。
實驗證明植物調節劑對提高大豆產量上會產生明顯作用,具體使用效果還與生長調節劑的種類、用量、使用方式等因素有關,因此對不同的農作物要合理分析,安排適合的調節劑。首先有關研究人員要對不同因素狀況下展開實驗,取得有效數據結果,進而總結出能夠有效提高產量的具體使用方法,便于種植者的實際應用,保障生長調節劑在提高大豆產量上產生積極影響。
在種植大豆過程中使用生長調節劑時,應該遵循有節制、有規律的原則,如果濫用不僅不會幫助增產,還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和管理植物調節劑的使用行為,確保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進行規范操作,根據不同調節劑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結合實際情況和需要來合理使用。
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促進作物生長的重要技術,體現了我國農業發展水平。正確合理地將生長調節劑運用到種植大豆的過程當中,以保障大豆質量與產量是農業工作者需要不斷努力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