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娜
(河北博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博物館是承載歷史發展、傳承地域文明、展現文化精髓的載體,通過珍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讓人們與歷史對話。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經濟的進步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博物館現代化建設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展陳設計理念也需更加準確到位。
博物館是特殊的城市文化公共建筑。是進行各項工作、開展各項展覽活動、實現博物館社會功能的重要物質條件。博物館的歷史雖說可以追溯千年以上,但90%甚至95%以上的博物館均是二戰以后建立的[1]。西方博物館在種類上可以劃分為科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我國近代博物館出現在1840 年后。如今,隨著我國社會文明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已有幾千座形態各異、規模不等的博物館,其類型可以分為綜合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專題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這些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功能,它們述說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域文化的歷史演變。美國的理查德·邁耶稱博物館為“旅客的定向中心”[2]。其中,展覽是博物館開展各項服務、教育工作的基礎。人們在博物館參觀展覽時可以了解到歷史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到文化建設的成果,可以欣賞到獨特的藝術作品。而博物館建筑的形式不僅反映出社會對博物館的認知,也要體現博物館自身建筑外觀的美觀與內涵。所以,博物館這座身負特殊使命的建筑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地域文化的窗口,是城市建設的會客廳,是公眾的文化依賴。因而需要建筑設計單位與博物館共同協作,設計好這座代表文化的博物館建筑。
博物館作為特殊的公共文化建筑,其彰顯出來的品質不僅僅是建筑外觀,更應注重的是內在核心功能空間的設計。博物館建筑功能空間基本組成可以分為展示陳列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保管收藏空間、管理辦公空間。展陳空間內以文物展示為主,藝術裝飾為輔,通過使用各種展示手法,運用藝術化、科技化的設計語言對文物、輔助展品等進行合理搭配組合,將文化知識、藝術價值最大限度地傳達給觀眾,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對民眾的教化功能極為突出。這么極具功能性的展示空間一定要準確找到設計方向,避免無目的性的設計。展陳設計需要遵循準確有效的設計原則,注重觀眾的需求與展示的合理性,營造出與觀眾直接對話的空間,對展陳空間實施有目的的科學設計,讓其成為優質的功能服務空間。與其他功能空間不同,它是一種集宣傳教育、信息傳播和藝術欣賞于一體的綜合功能空間,需要用精細的創作思維和表現手段去切合展覽主題,并根據該主題進行有序的展示。博物館建筑的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展陳空間作為物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是大眾獲取文化信息、進行文化交流、接受教育知識的場所。所以,博物館功能空間中的重中之重是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核心空間——展陳空間[3]。
博物館建筑的室內空間設計大部分情況是指陳列展廳的空間設計。陳列展廳承載著展示和參觀者活動的兩種功能。當博物館從優雅圣潔的藝術廳堂走向欣賞、學習、休閑、娛樂的公建時,參觀者不但需要觀賞博物館豐富多彩的別致的展品,還必須要有一個輕松、舒適、愉悅和難忘的環境和參觀的場所。目前,博物館內部不僅僅是展示空間和展覽的背景,更是參觀者喜歡欣賞的建筑藝術設計展覽。建筑空間設計不僅是室內空間設計的一部分,也是室內空間設計的核心項。室內空間設計包含了空間的設計、界面的設計、平面布置的設計、物理環境的設計,以及家具、燈具、展陳、可持續等裝飾設計。空間的設計主要有空間序列、空間結構、大空間的分解與細化。建筑內部功能影響著空間結構。功能不同結構也不同。博物館建筑主要的室內空間按它的功能可分為四類空間,分別是:核心空間、展示空間以及數字化展陳空間設計方法。
核心空間是博物館建筑空間高潮的部分,是博物館室內空間的最重要位置,也是它的核心。它應該被置于在博物館的控制空間的前面一些,經常與門廳在一起。博物館的入口進門處的大廳,和入口進門的大廳功能相結合的入口大廳和主展廳,都隸屬博物館建筑的核心空間[4]。博物館的核心空間是展館的交通集中的地方被稱作交通樞紐,它可以組織人們在各個方向的流動,尤其水平方向[4]。同時可以組織人們在垂直方向的流動,有個引導參觀者的作用。核心空間也可以是一個表現表達的空間。它能展現出博物館的主題、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展示空間是博物館建筑的基本空間之一,是博物館展示的一個載體。博物館的普遍教育功能是通過展示空間中的展覽來實現這個功能,因此展覽空間是博物館建筑的主要的功能空間。雖然核心空間和交通空間有時具有展示的功能,但博物館建筑的展示空間主要是指博物館的展廳。展廳是博物館建筑展區面積最大、房間數量最多的展區。展示空間一般是中性空間和功能性空間。它的設計應該與展品的特點和照明方式緊密配合。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各類現代化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方法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尤以多通道環幕投影技術、幻影成像技術、360 度全息影像技術的應用成效最為明顯,可以大大提升博物館展陳設計水平,拉近參觀者與博物館的距離,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需求。首先,多通道環幕投影技術的運用。即設計師應在博物館內的固定區域放置多臺投影儀,讓其形成巨大的多通道屏幕展示系統,這樣才能真實、全面地將各類展陳文物的歷史文化場景充分呈現出來,帶給參觀者強烈的視覺感受,讓其站在展陳空間中央區域,就能夠被全部景物所包圍,切身感受立體直觀的視覺形象;其次,幻影成像技術的運用。即采用先進的光學成像技術將文物中的人、物、實景等進行完美的結合,使其形成一個虛擬的信息場景,再運用多媒體技術配以一定的音效、燈光效果,為參觀者營造一個立體、豐富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其仿佛身臨其境般切實感受特殊的人物歷史事件。這種數字技術的運用可以將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的內涵與文化充分展現出來,并將其深深印刻在參觀者的心中,讓其流連忘返;最后,360 度全息影像技術的運用。即運用光學成像、聲光電控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等來渲染館內展陳空間氛圍,讓參觀者通過物品三維影像的展示,直觀、近距離感受各類展陳文物的細節,從而在實現人與文物交互的同時,更好地向人們傳遞歷史文化信息,真正發揮現代博物館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功能[5]。
如今,在蓬勃發展的博物館建設中,觀眾對博物館展示服務從內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的價值取向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博物館主要是對代表自然以及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進行典藏、征集、陳列和研究的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不僅要對其展陳設計進行一定的創新,同時也要對其空間布局進行合理設計,并且要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促進博物館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