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歐云沙娜
(新疆日報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1)
不同語言文化的溝通交流有賴于翻譯工作。翻譯工作的良好開展,則需要加強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應用視角下,采取有效方式加強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有效保障翻譯的準確性,并提升翻譯效率和翻譯水平。對此,要科學把握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并立足于實踐,積極探究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式。
翻譯理論,是指翻譯者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理性認知,并通過歸納整合,構建的具有完整性和普適性的概念體系,涵蓋翻譯實踐的建議、具體評論以及一般性結論。翻譯理論既要重視對翻譯范疇包含的基礎知識進行研究,還要對翻譯術語進行深層認知,并實現邏輯運用[1]。翻譯工作,主要將不同的語言文化作為對象,翻譯工作者應對各方面經驗進行充分利用,并豐富自身的翻譯知識,了解語言構成,避免各類翻譯錯誤。翻譯工作應致力于幫助讀者對原作內容進行深刻了解和解讀,在翻譯過程中,要盡量保留原作風格。這就要求翻譯者掌握良好的翻譯理論相關知識。翻譯理論對于翻譯實踐具有啟示和指導意義,翻譯理論是從多樣化的翻譯情況中對普遍的翻譯規律形成的概括性描述和總結。因此,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譯理論規律和準則。要充分重視翻譯理論對于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和執行價值。
翻譯理論與實踐二者具有支配性關系,但支配性關系并非固定的。支配性關系發生變化,是因為在翻譯過程中,需要保障譯文質量,并契合原作本意,還要遵循現有習慣用法的各項要求。翻譯理論能為翻譯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對翻譯者的思維框架進行整理,但無法對翻譯實踐中涉及的語言組合進行直接控制。若譯者將翻譯理論作為依據,探究合適的翻譯方法,再結合自身的翻譯實踐工作,并與原作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融合,則難以實現預期的翻譯效果。若譯者僅憑借自身的翻譯實踐開展翻譯行為,僅能從文字層面上對原文內容進行轉化,同樣難以獲取理想的翻譯效果[2]。例如,部分蒙漢翻譯作品未能對蒙漢不同文化和語言結構存在的差異進行充分考量,形成的翻譯內容無法符合漢語的表現形式。即使讀者能理解翻譯內容的含義,但難以準確體會原作者的情感思想。翻譯理論是從理論層面對翻譯實踐作出的概括。在開展翻譯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將翻譯工作的具體情況作為依據,確定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二者的地位。
語言表達具有趣味性??蛇\用不同詞匯對相同意思進行表達,但應將文本語境作為依據,對詞匯的具體運用進行確定。漢語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一字多音、一音多義和一字多義的特征較為明顯。在開展翻譯工作的過程中,翻譯理論和實踐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詞匯影響,并引發矛盾。翻譯理論要求譯文貼合原文,但從實際應用來看,由于詞匯之間存在差異化,翻譯詞匯完全吻合原著詞匯是不現實的,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沖突。對此,翻譯理論和實踐要巧妙尋找能實現良好融合的契點,更合理呈現譯本,并在譯本中合理搭配語言順序和詞匯,良好保留原作風格,并提升譯本的文學意義[3]。據此幫助讀者實現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并能欣賞到原作的文學色彩。
翻譯理論與實踐二者存在辯證統一的具體關系。對翻譯工作而言,二者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翻譯者在開展翻譯研究的實踐過程中,需摒棄傳統滯后的翻譯思想,不能片面將翻譯理論作為翻譯研究的工作重點,應同時重視翻譯實踐的重要作用。對此,應對雙主體機制進行構建,促進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實現充分結合。具體可通過如下路徑:一,需對邏輯語言占據的地位和具備的慣性進行改變,并在實踐中總結此類詞匯,若在短時間內,無法對之進行改變,需對豐富思想進行填充,便于翻譯者合理選用;二,增強翻譯具備的實踐功能,提升詞匯飽滿度;三,對理論規律進行積極創建,從總體上提升翻譯語言的價值[4]。另外,翻譯者要對資源共享平臺進行積極構建。
原則在現代翻譯規則中具有較強的特殊性,翻譯實踐者通常將原則視為教條。翻譯理論呈現出較強的原則性,翻譯者需遵循翻譯原則開展翻譯行為。應重新定義翻譯理論具備的指導作用,在翻譯實踐中充分體現語言具備的功能性特點,并對譯文傳播具備的調和能力進行充分考慮,并對理論約束進行適當轉變,為翻譯者拓寬自由空間[5]。
以翻譯理論為基礎開展翻譯實踐,是指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遵循翻譯理論的科學指導,據此開展翻譯工作。翻譯者要深入了解現實生活中涉及的翻譯內容,并基于翻譯內容,對翻譯理論和具體方法形成正確認知,為翻譯實踐的良好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翻譯實踐中,翻譯廣泛存在于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翻譯理論及其具體方法均具有指導意義。翻譯者需對翻譯理論進行了解,才能增強翻譯行為的正確性。對此,翻譯者要具備豐富的翻譯理論和相關知識,并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翻譯理論的正確應用,據此促進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實現良好結合。另外,翻譯者要加強對翻譯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的能力,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對翻譯實踐進行聯系。在開展翻譯的實踐過程中,要根據翻譯內容,對翻譯理論進行正確套用,據此提升翻譯的正確率。翻譯理論提煉了翻譯實踐的行為、規則和方式,構建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翻譯理論機制,能為翻譯行為提供準確的依據。
翻譯理論與實踐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翻譯理論以翻譯實踐為來源,又對翻譯實踐有指導作用。翻譯實踐會促進翻譯理論的發展創新。翻譯者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要對翻譯理論相關體系進行完善,并增強翻譯理論的應用價值。翻譯理論的意義在于能為翻譯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進行結合,有賴于翻譯實踐對翻譯理論形成的有力推動。若翻譯理論的應用價值缺失,將無法對翻譯實踐進行指導。若翻譯理論僅從理論層面上對其內容進行豐富,而缺乏對翻譯實踐應用的有效指導,將無法在翻譯實踐中得到完善發展,最終將被社會淘汰。翻譯者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要對翻譯理論和相關體系進行持續完善,從實際應用的層面,對翻譯理論進行修正提升。翻譯者要注重對翻譯實踐的具體過程以及相關結果進行積累,深入研究和科學分析翻譯實踐的相關行為,形成對翻譯理論的創新思考。同時,在對翻譯理論進行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應用新的翻譯知識和方法,為翻譯理論提供實證和應用經驗,從內容層面上對翻譯理論進行豐富。另外,在對翻譯理論進行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深層次翻譯。翻譯理論在各類社會生活領域的應用日漸廣泛,特別是政治、經濟、醫療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此類領域的翻譯,既要注重譯文結構和措詞,又要強調對深層意義的準確表述。這就要求翻譯者在對翻譯理論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注重語境變化,并準確辨析詞匯具備的實際含義。翻譯者在開展翻譯實踐的過程中,要對語言的具體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并從更深層次上對各類語境環境中的詞匯應用進行理解。
綜上所述,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體現在二者具有非固定的主導關系,且翻譯理論與實踐均受到詞匯影響。對此,在應用視角下,要通過對雙主體機制進行構建、重新定義翻譯理論具備的指導作用、以翻譯理論為基礎開展翻譯實踐、在翻譯實踐應用中對翻譯理論進行完善等方式,加強翻譯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