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旭
(青島市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01)
食品安全關系居民生命安全,但是在市場競爭的影響下,一些食品生產商為了保障經濟效益,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摻入添加劑,其中一部分添加劑存在毒性和有害性,威脅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近些年我國加大力度檢測食品,保障食品安全性。在食品安全檢測階段,利用生物技術可以提高檢測效率,同時可以獲取準確的檢測結果。
生物技術涉及生物學、化學以及工程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知識,也被稱之為生物工程技術,將其應用于食品檢測領域中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對于食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以蔬菜水果為例,當前大部分農戶在種植蔬菜水果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更高的產量,往往會濫用一些農藥。農藥的濫用,導致蔬菜水果出現了農藥殘留現象,人在食用后將會極大地影響到自身健康,引發肝腎功能損傷,甚至會導致死亡。再例如,在食品生產的時候,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不法廠家濫用防腐劑,為了提高提升食品的口感,濫用添加劑,人在食用后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自身的健康。在這種情況下,認真做好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在食品檢測中,應用現代生物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食品檢測工作效率及質量,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發現并銷毀問題食品,維護消費者健康。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的應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生物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效率,確保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受多種因素影響。而通過這項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更好地對食品進行檢測,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穩定發展的推動下,以化學檢測、物理檢測為主的檢測方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已經無法滿足食品安全檢測需要,所以食品安全檢測應該不斷嘗試新興技術的應用,這樣能夠全面保證食品安全檢測的質量,使得檢測效果提升。生物技術在實際應用時,不僅可以保證食品安全檢測的效果,而且經濟成本相對較多,不會影響生態環境。與傳統檢測工作相比,生物技術可以發揮強大的識別能力,并合理地將安全檢測技術與生物技術整合,從而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準確性。有效發揮生物技術積極促進作用,需要得到有關食品安全檢測企業的重視。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運用生物技術開展食品安全檢測時,還應該做好全面分析,合理地將其與先進技術整合,提高檢測效率,保證人們使用安全的食品,避免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場而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目前食品的檢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重金屬污染。在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推動下,谷物、蔬菜及乳制品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環境問題嚴重,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理,會嚴重影響食品質量,甚至重金屬含量過高會影響人體健康。其次,食品添加劑問題。在多種類型食品生產的過程中,部分廠家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會選擇使用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不僅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同時能夠保證食品的質量,但是若添加劑使用超過規定的5%-10%,則會嚴重影響食用者的人體健康,甚至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最后,農藥殘留問題。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合理地進行農藥噴灑,尤其是殺蟲劑的使用,若劑量超出規定,則會導致農藥殘留問題嚴重。即便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已經降低到3%,但高濃度農藥仍然存在,嚴重影響食品安全。
DNA 探針技術指的是基因檢測技術,利用基因分子分裂變性,同時利用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檢測發生異變的DNA 分子序列,這是一種分子雜交技術。DNA 探針雜交方法主要分為異相雜交和同相雜交兩種方式。在檢測食品微生物的過程中,因為大腸桿菌具有葡糖苷酸酶,該酶在大腸桿菌中的基因編碼序列作為終端DNA,據此,可利用生物技術制作相應的DNA探針,有效檢測食品中的大腸桿菌。對比傳統微生物檢測方法,DNA 探針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性,整體操作比較簡單。但是這項技術也存在局限性,檢測效率相對較低,工作成本比較高,在今后研究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善。
該技術也被稱之為多聚酶鏈反應技術,該技術利用DNA 變性和復性原理體外對特定的雙鏈DNA 序列實行高效倍增的一種方法。在DNA 聚合酶的催化影響下,擴增特定DNA 片段。該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在食品生產及食品運輸的過程當中,極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常規檢測方法無法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有效檢測,僅僅能夠實現定性檢測。借助先進的PCR 技術展開食品生產、食品加工檢測,尤其是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使得檢測工作的更加便利化、高效化、精確化。
免疫學檢測技術原理是抗體和抗原結合所發生的反應,而免疫學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免疫沉淀反應和免疫標記技術以及免疫凝集試驗。當前在檢測過程中廣泛利用免疫學檢測技術,因為這種技術具有方便性和快捷性,同時具有很強的特異性,較高的靈敏度,在檢測食品蛋白質時常用免疫學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中酶聯免疫法的應用較為廣泛,根據傳統檢測方法,已經開發出免疫學新型檢測技術,常用的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測定技術和熒光免疫測定技術等,例如PCR-ELISA 技術,即酶聯免疫技術和PCR 技術相結合的技術,可以高效檢測大腸桿菌。用酶標記特異抗體,制作酶標抗體,根據酶的特異性催化作用和抗原抗體的特異性反應,通過底物顯色程度得出待測物含量。酶具有較高的催化效率,可以充分放大反應效果,保障測定結果的穩定性,同時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但是這一技術也具有局限性,當前主要是在鮮活組織監測和基因工程生物體改造中利用這一技術。
傳統復雜的食品檢測技術,會因目標樣本的數量過大或檢測流程繁瑣等而出現數據失真情況,不僅給檢測結果的判斷增加了難度,還降低了檢測技術的利用價值。作為便捷、高效的生物技術之一,基因芯片技術能幫助檢測人員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如面對大量待檢測樣本時,若采用逐一分析的方式會在浪費大量時間的同時增加檢測資源的消耗量,而在基因芯片技術的運用下,可以實現對檢測方案中所有目標樣本的一次性檢測,并保證檢測數據的精準性,是一種應用價值較高的生物技術。但在實際應用中,檢測人員需要明確各目標樣本之間的區別及特點,做好分類整理工作,以免操作期間出現探針使用錯誤等情況,降低樣本的固定效果,影響檢測數據質量。
利用生物傳感器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特定生物材料和放大信號裝置等特定分析系統,實現實時檢測。待測物發出信號,信號轉換器處理并放大信號,通過相關設備即可獲取準確數據。對比其他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具有較多的優勢,整體操作難度比較低,反應速度非常快,同時具備科學性。在食品檢測中利用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進一步完善和升級食品檢測系統,使檢測效率提高,同時可以減少檢測所用時間。例如檢測牛奶中葡萄糖球菌腸毒素的過程中利用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檢測效率。應用生物傳感器技術的過程中,計算機和生物材料會直接影響檢測效果。
隨我國社會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而且只有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水平,才能夠提高檢測的效率,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再加上食品檢測工作的效果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有關食品檢測部門必須要重視自身的責任,合理地運用生物技術,最大化發揮生物技術的效果,確保人們能夠食用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