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晗麗
(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大源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5513)
小學語文課堂討論的開展形式直接影響課堂討論的效果。小學生年齡小,更喜歡多樣、具有吸引力的討論形式,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討論的現狀來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討論時一直都采取比較落后單一的討論形式,即在明確討論的內容后,安排同桌之間或者前后桌之間進行問題的討論,這樣形成的小組比較隨意,使得小組之間課堂討論的整體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造成部分小學生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使得課堂討論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討論時的氛圍還是比較沉重且緊張的,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小學語文教師過多地干預課堂討論環節,學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議時一旦出現錯誤,教師就是立即打斷并進行批評或糾正,這使得學生在整堂課的心情都處于緊繃的狀態,也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害怕會遭到教師的批評,從而使得課堂討論不能順利進行。第二,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課堂討論安排的時間通常不多,因此課堂討論通常帶有一定的緊迫感,學生感覺時間不夠用,只能匆匆發言和總結,討論氛圍不夠輕松融洽。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討論中,小學生的參與度普遍較低,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部分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領悟與理解較慢,因而在課堂討論中思考問題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使得他們很少有機會進行發言與意見的表達,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產生不自信的心理,對課堂討論也不愿參與。其二,有的教師安排課堂討論的時機或選擇的主題不恰當,學生對討論內容不感興趣或無話可說,導致在討論時出現冷場或說閑話的現象,學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討論和思考過程中。缺乏積極主動性同樣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普遍實施課堂討論這一環節,但是由于課堂討論的開展形式單一,基本上教師都會采取臨近座位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的討論小組構成相對缺乏科學性,導致學生討論的質量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因此,創新課堂討論的開展形式是必要性的。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討論形式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創新。其一,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課堂討論。小組合作討論與過去課堂上臨近座位形成小組進行討論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其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不但能夠保障班級內各個小組在課堂討論時的整體水平基本一致,而且也能夠讓小組內的每名成員都具有自己的職責,進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因此,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堂討論能夠調動班級內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最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其二,通過辯論進行課堂討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存在爭議的問題,教師就可以開展辯論活動來進行課堂討論,以此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地使大腦思維飛速運轉。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反映情況在課堂上開展辯論:在當今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踐行雷鋒精神?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一部分學生表示當今時代學習雷鋒精神可能會使自身受到傷害或誤會,因而還是應該保護好自身的利益;而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樂于奉獻是只求自己內心得到釋放,不求回報。學生們思想觀點上的激烈碰撞,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逐漸發展為能夠多方面思考問題的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堂討論旨在通過討論的形式激起班級內每一名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并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學生探究合作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而要有效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小學語文課堂討論的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課堂的整體氛圍都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教室里也聽不到學生的聲音,那么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將會變得膽怯,因而害怕受到教師的批評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疑惑或者對問題的見解。因此,為了能夠確保課堂討論發揮其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讓他們身心放松的課堂討論氛圍,進而讓小學生能夠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實現思維的培養。因此,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擺正自己在課堂討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即要成為課堂討論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協調者。教師要改變以往課堂權威的態度,要和藹可親,能夠尊重學生的想法,在課堂討論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討論的主角,發揮其主動思考與表達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技術展現形式多樣化的優勢為小學生創設更適合、更具吸引力的課堂討論氛圍,以此調動小學生參與討論的主動性與熱情。例如,在學習《寒候鳥》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寒風凜冽、滴水成冰、雪虐風饕等聲音上的效果與場景,或通過在多媒體投屏上為學生播放寒候鳥的動畫視頻等,組織學生對本篇課文展開課堂討論:寒候鳥被凍死的原因是什么?你們學到了什么?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能夠更加放松地展開討論,并大膽地去將自己的所想表達出來,促使課堂教學很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學語文課堂討論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隨意開展的,教師不但要依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創新課堂討論的形式、營造課堂討論的氛圍,而且還要善于通過掌控課堂討論的時機來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若課堂討論安排過早,小學生由于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與理解程度還不到位,從而在討論過程中的觀點以及見解都浮于表面;而若課堂討論的時間安排過晚,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可能導致學生的討論不夠充分而草草結束,使課堂討論形式化。在傳統的課堂討論中,教師往往都是走形式,對課堂討論的重視程度不足,隨意進行課堂討論,進而使得課堂討論的真正價值難以得到有效發揮。而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重難點內容,并善于抓住時機開展課堂討論,從而幫助小學生在掌握基礎性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重難點內容,實現語文水平的飛躍提升。例如,在學習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夜宿山寺》這首詩的過程中,學生對詩句中的“危”、“百尺”“恐驚”等字與詞語疑惑不解,在這時教師就要抓住學生困惑的時機展開課堂討論,并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危”在這里是危險的含義嗎?“高百尺”是表示這座樓有百尺那么高嗎?為什么作者不敢“高聲語”?這首詩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等。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以及展開課堂討論,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詞中的每一個字與詞,這樣的教學方法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是什么意思更具效果。與此同時,由于小學生思考問題以及討論的深度不夠,因而教師要善于通過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高思考探究深層含義的能力,進而促使小學生的思維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綜合以上論述,課堂討論能夠有效實現新課程理念中關于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精神,即自主、合作與創新,同樣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法。因此,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討論這一教學環節,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作用,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堂討論中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