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教師發展中心,河北 雄安新區 071800)
小學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初期思維互動具有特殊作用,結合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參與引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我們根據小學美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其獨有的課程特點,提出以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
美術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聽課,這時老師就需要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其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對美術學習充滿興趣和好奇心,這時實踐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老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或者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
興趣是人前進的動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好的幫手,且小學階段學生好動、好奇心強、上課不夠集中這是他們的天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深知孩子的天性是不能扼殺的,那么怎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產生興趣后能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繼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美術教學效果。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去感受外界的變化,體會外界的新奇,這樣對于增強其創造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興趣的追求是一種不知不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會感到枯燥、壓力,反而會在輕松的環境下主動的探索知。由于小學生對手工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花燈,引導學生主動走進教學中,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觸,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聲樂結合美術,助于提高學生理解,傳統的教學中,美術教學沒有得到較高的重視,并且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師通常教會學生繪畫或是手工即可;而隨著現代化教育的落實,美術教學逐漸得到了重視,家長開始注重孩子的藝術培養,使得美術教學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教學,更需要實踐教學,進而讓學生在體驗藝術感的同時學會運用美術語言,能夠主動的展開繪畫,只有學生掌握語言作品以及理論知識才能讓學生感受藝術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課堂,并且經過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效果顯著適合應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動畫、影音視頻特點為學生播放有關飛機在天空中飛翔的視頻,給予學生真切的體驗,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材并不是教學活動唯一的參考,老師在教學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美術語言進而讓學生學會邏輯思維、情感等,應用在美術作品中,使學生能感受到美術語言所賦予的神奇力量,進而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可以放映《格列佛游記》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巨人來到小人國之后的場景,并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之后再進行創作,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想象展現在作品當中,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創作。音樂等藝術作品和美術作品之間有很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樂借助優美的旋律和節奏給人聽覺上的享受,而美術則能夠借助線條展現其美感。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音樂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當中想象創造。通過藝術和藝術的結合,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說,融合多種藝術手段于美術教學當中,是實現創新與實踐的根本。
同時鼓勵學生創新,對學生美術語言實施創造性的培養,美術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發智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在美術語言教學中,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方法散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要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不可將自己的想象強加在學生思想中,這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美術天賦,實行美術語言創造性培養。教師需要做的是積極肯定學生的創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教師的鼓勵對學生美術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例如:《心中的風景》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繪畫出自己認為最美的風景,這時,學生的想象力就會被激發,進而開創新思維得到創新意識的散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作品點評,學會欣賞作品的造型是否新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發散思維,進而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相互學習、借鑒、感受真實的美術語言。比如:《元宵節里掛彩燈》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展示花燈,猜燈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找同學說一說元宵節習俗,進而引出教學。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對美術語言有怎樣的理解,學到了什么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客觀的像或是不像并不是對美術作品的標準衡量,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改變以栩栩如生為美的思想意識,最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并將這些差異當作是學生身上最閃光的地方,讓他們自由發揮,這樣也能夠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
加強對學生欣賞評價口語表述能力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預留5 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評價,起到豐富語言能力的效果。同時通過對他人作品的欣賞,激發自身的思想創造。美術語言是一種視覺感官的體驗,學生學會觀察、會欣賞,因此,教師需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提問、多回答,進而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美術教學中沒有美術語言,那么美術教學則不存在。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作品點評,學會欣賞作品的造型是否新穎、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發散思維,進而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相互學習、借鑒、感受真實的美術語言。
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囿于課堂教學的限制,要組織豐富多彩且多樣化的課外教學活動來擴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體會創作所帶來的極大樂趣性和成就性。例如:《想象中的飛機》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動畫、影音視頻特點為學生播放有關飛機在天空中飛翔的視頻,給予學生真切的體驗,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組織學生自制日記性繪本。將文字性的日志轉換為繪畫形式來展現,是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又一有效途徑。
在長期的繪畫堅持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繪畫水平,而且師生之間也有了更好的關系來達到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共同賞析同學的創作,互相學習。教師要經常性的組織學生作品欣賞活動。此過程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幻燈片投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作過程和表達的思想來講解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實驗表明,此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和學習意識。這樣下來,學生便能在相互學習探討中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進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
總而言之,美術語言是美術教學的基礎,現代美術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激發,力求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自主認識世界,培養其審美觀念,并提升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當中,需要創新教學理念,并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走進生活,這樣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作品。美術語言是美術教學的基礎,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因此,還需要我們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將美術語言以最佳的形式傳遞給學生,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對今后小學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