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耀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4)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曾提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也是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提高和培育愛國主義在少數民族中的健康發展成為了新時代下貫徹和落實民族團結政策必然之路。因此,分析新網絡時代下廣西少數民族愛國主義文化發展的不良趨勢和傾向,探索少數民族愛國主義在網絡時代下的發展途徑和體系的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更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世界中愛國主義的發展,主要和兩方面的原因是分不開的,一個就是網絡技術層面的原因,二個就是現實社會中復雜的國內環境和國際形勢。
區內網絡世界中的少數民族愛國主義一開始和國內網絡世界愛國主義萌芽是一致的,都是以單純的網絡結合愛國主義出現的,也就是通過網絡對于一些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進行譴責。比如說當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轟炸時,將近九萬多條的相關帖子留在了人民網開設的“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 論壇”上。這一些數據是在網絡普及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半程度的時候發生了,在這個過程中,廣西作為壯族自治區諸多的少數民族人民也參與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中。這個時候在網絡世界中表達和展現愛國主義就已經成為了新的方式和形式。
中國在進入21 世紀之后,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的深化,我國無論是在綜合國力還是國際地位上都得到了肯定和提升,但是這一時期依然有諸多針對中國的國際事件,我國民眾使用網絡世界,充分將對愛國主義發展和升華,利用網絡世界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同一時期,黨和國家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目的就在于培育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中國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從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指引下,網絡世界中的愛國主義發展有了階段性的變化,愛國主義在網絡傳播的內涵、方式方法和組織等等都歸納到網絡愛國主義的本質當中,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一定獨立性的整體,也成為了引領網絡多元化社會思潮和文化的主流力量。這一時期,網絡世界中的愛國主義確定了其本身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成為了國家在互聯網上的重要喉舌,更是凝聚網絡愛國主義的關鍵力量,有效的抵制了國內外各種不良意識對我國的隱形滲透。
從總體情況上來看,愛國主義在網絡世界中的發展和傳播都是比較積極健康的,但是其中也存在這一些不良的傾向和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現階段,在網絡世界中的一些人由于不能夠正確的處理個人和國家、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導致了愛國主義出現過于狹隘、民族主義狹隘傾向等問題。對于本民族過于宣揚,認為自己的一切都好,因此拒絕接受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在這點上,廣西區內的少數民族愛國主義的發展凸顯得更加的明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多民族文化的匯聚和交流,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出現過度頌揚本民族文化,忽視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成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國度,五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就是一部絕佳的愛國主義科教片。但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某一個階段總會出現一些不利于民族團結和損害國家利益的言論,這一些言論往以拒絕承認黨和國家的真實歷史,否認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奮進的事實,否認中國人民抗戰反侵略的事實,否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以及拒絕承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唯一能夠引領中國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體系。
愛國主義首先是一種情感,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合理運用,便會對個人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一些不夠冷靜的網友會使用一些比較低俗的方法和手段去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這樣的情況會極大地改變愛國主義的本質,也會引發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群體性事件。
網絡世界中,一部分的網友認為愛國主義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名族,認為只要自己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本民族就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并沒有將自己的行為以及思想自覺的和黨和國家的導向、國家制度的優越性相結合起來,這都都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
要實現廣西少數民族網絡世界愛國主義的健康發現,必須要在現時背景下認清愛國主義在復雜的網絡世界中的發展特性,理清愛國主義在網絡世界的多元化社會思潮、國際多極發展趨勢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矛盾根源,以極具網絡特性的觀點和模式,探索網絡世界愛國主義的體系建設和發展趨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原則和目標,很好的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于社會直流意識形態的定性,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價值體現。只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建立愛國主義的主導地位,才能保障愛國主義在網絡世界中的健康發展,也才能發揮愛國主義的主流意識導向地位。
在日益復雜和緊張的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中,人們都需要不斷地對自身與國家、社會的利益進行平衡,以獲得國家和社會的庇佑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適當地引導少數民族人民群眾認清為什么愛國、愛什么樣的國以及怎么樣愛國的這三個問題。同時關注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難題并予以及時的解決和處理,提高人民福祉,打造一個理性的網絡世界的愛國主義文化體系。
隨著網絡時代和自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世界中的愛國主義的傳播內容和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單單以敘事為主的行為,而是需要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當中。具體表現為,一是在宣傳上要充分的接觸網路世界中的多種平臺和渠道,二是在話題的設置上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黨和國家發展的方向,結合地區發展的實際和現狀,與群眾產生互動。三是要感官上,通過建立和規范統一的呈現符號,輸出極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傳播內容,以具有中國特色和少數民族文化特點的文化內涵,將愛國主義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四是在內容要講究創意和獨特性,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點和需求,以大眾化和平民化的內容傳遞愛國主義思想。
網絡世界愛國主義的體系建設應該要本著融合的原則,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面相世界和走向未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成果,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西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更加需要在不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吸收和學習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即將迎來新的百年和新的征程,在傳播愛國主義的過程中,要以開放的胸懷面對世界,展現中國的理性態度和文化的自覺,賦予少數民族愛國主義時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