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50)
“一帶一路”的前身絲綢之路的定義中提到“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陸上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新時代的“一帶一路”的啟動原則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則?!眴幽康闹兄赋觯骸霸谕?、通航的基礎上通商,形成和平與發展新常態?!睙o論是絲綢之路還是一帶一路,都明確了“貿易、文化和商業”的重要性。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挑戰,在“政策、貿易、民心”等的溝通中出現很多問題和阻礙,在共建的過程中出現了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由于文化的差異和誤解導致理解的偏差,不能及時促進政治、經濟、商業的合作與共建。因此,跨文化交際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學好跨文化交際課程并把它運用到實際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加快沿途60 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消除鴻溝、互利共贏都具有推動作用。具體到跨文化課程,基于其在里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對現有的教學過程進行調整和改革實現有效的學習,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把目標對準一帶一路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思政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扭轉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改變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促進和培養創新能力的產生。依托“一帶一路”的政策精神,研究和探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商業、貿易、文化往來提出合理建議。
通過從知網中搜索92篇關于跨文化交際和一帶一路的研究,其中27篇的關鍵字“一帶一路”“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和該課題關系比較緊密;在此背景下商務英語專業的跨文化交際參考文獻中有8 篇本科層次,19 篇高職層次。同時對本校學生以及兄弟院校的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合數據和問卷調查發現:
師資力量不能滿足1:18的比例,對學生的培養停留在“兩張皮”的模式上。
教材內容不能夠與時俱進。教師可以自編教材或者搜集資料,把教材中欠缺的內容通過課外搜集進行彌補,比如對于目標國家的風俗、習慣等進行比較細致的講解,讓學生反復操練或者通過播放視頻片段進行強化、角色扮演等,特別是經常接觸到的文化點。
教法單一,缺乏創新,跨文化交際課程鮮有思政元素。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是技能型、重實踐,不能復制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對識教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知識能力、語言能力、文化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解讀、交流存在障礙和誤區;課程體系之間的關聯不夠緊密,存在脫節現象;通過對現有資料的閱讀與分析,對于“一帶一路”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中“思政素質教育”尤其鮮見,思政融入專業課課堂的改革已經是時代的要求和大趨勢。
自2017年以來,教育部提出課程思政建設的風向標,堅持立德樹人,強化課程思政建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也是英語專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耙粠б宦贰北尘跋律婕傲撕芏喾矫?,跨文化交際中既要把本國文化精髓精確無誤的表達出來,也要把對方國家的文化進行正確的理解和吸收;既要保持本國的自信、信仰和尊嚴,又要表現出對對方國家的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的理解和包容;既要尊重對方國家,又要不能被別有用心者進行思想上的惡意灌輸,時刻保持本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語教師因其獨特的專業性,思政意識較弱,因此要對英語教師進行思政方面的培訓。英語專業學生因受特殊的語言環境和文化背景以及國外潮流思想的影響,思想容易脫離正確的軌道,思政教育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梢詮囊韵路矫嬉龑В?/p>
1.緊跟思想政治教育的潮流。
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國防教育課程、國情教育主題班會、國內外時事熱點知識競賽等方式增強民族自信心、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歸屬感,理性愛國;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革命文化教育,組織開展與文化傳承相關的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跨學科合作的教學模式。
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單一的英語知識教學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學科教師把專業的知識從中國的歷史、文化、思想政治,計算機,心理學的專業角度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具體說來,就是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定期召開教學經驗交談會,集體備課,互聽互評等一系列教研活動??傊?,要使相關的專業知識高效率的相互滲透在學生專業教育過程,同時也可以促進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育人機制。
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學生本身由于特定的既定事實或多或少自信心不足的現象。名牌高校、海歸、本科生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壓迫感,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對于未來的就業信心不足,英語專業的學生從性別比例上以碾壓的數量超過男生,男生很難融入班級角色,這些都需要學校和教師進行有益的干預,舉辦心理講座、心理排查等方式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需求而不同,也是最終衡量各項教育指標是否達標的一個標準?!耙粠б宦贰辈呗韵聦缥幕浑H人才的需求的缺口較大,實際需求的人才不但要求良好的英語語言功底、清晰的發音、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善聽能力,也要求人才有正確的本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德修養、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信仰節日等一系列的知識。顯而易見,目前想要達到這種綜合標準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但是這有別于本科院校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實用、重實操”而本科院校更重高大上的理論。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帶一路”的偉大時代背景下,現代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師生應根據實際需要,著力建構“以高職大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創新型、多樣化、實用性、彈性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并相應的調整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
1.配備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師資力量。跨文化交際課程授課教師教師應當具備相關國家和本國跨文化知識和英語口語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國外留學或訪學背景;具備一定的思政素養和職業素養。在目前有限的師資力量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學院給教師提供機會去國外學習,積極學習并吸取成功的經驗;聘請有海外經驗的企業資深專家上課。邀請外企工作的本校優秀畢業生來校上課,以親身經歷者給在校師弟師妹講述畢業后在職的經歷,在校學習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彌補師資實踐方面的不足。
2.教材的選取要跟隨時代和背景的需求適時更新,緊跟國際腳步,密切留意“一帶一路”相關動態,適時把“一帶一路”的素材融入教材中。選教材時不能只看出版、再版時間,要認真翻閱里面內容,有些教材為了利益和省時、省事只是“換湯不換藥”。不能局限于介紹英美國家的文化,還要植入 “一帶一路”沿途國家的相關文化、禮儀等內容,教材選取的針對性可以讓學生產生明確、清晰的目標。必要時可以結合實際自編教材。
3.創新課堂,推動教改。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情景式教學、任務式教學、仿真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及工作場景教學等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外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主體、能力本位、職業導向,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生在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階段對跨文化交際的鍛煉,把理論融入實踐中去,增強人才的實用性,為“一帶一路”提供實用型人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調整教法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調整教法,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達到仿真的課堂效果。在課堂上對Social Etiquette、social customs、holiday、cultural values、(non)verbal-communications 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具有敏感性,教師對理論的講解程度止于“學生理解清晰”,不建議深度研究,重點放在讓學生在模擬練習過程中掌握要領。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承擔著為“一帶一路”建設輸送高素質、應用型、職業化人才的重任。針對“一帶一路”的建設急需大量集專業、商務、交際、文化的高素質商務英語人才,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辦學要加強思政素質教育,正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師資力量,創新課堂,培養出符合“一帶一路”建設的跨文化交際人才,更好的加強與沿途國家進行貿易經濟友好往來,實現世界經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