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樹明,王躍飛,張振潭
(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廣西防城港 538000)
某核電站0SDA014/124PO 相繼發生軸承燒毀事件,兩臺SDA 泵軸承燒毀的情況基本相同,0SDA014PO 非驅動端軸承燒毀,0SDA124PO 驅動端軸承燒毀,軸承保持架已碎裂成小塊。兩臺泵解體后發現,葉輪與泵體口環、葉輪背面與泵蓋、節流襯套與軸之間均有嚴重磨損。排查發現,TEU、TEP、SLT、PTR、SEL、SED、SDA 等系統共48 臺泵均為某泵業有限公司生產的EHG 型單級離心泵。經過調查,確定造成軸承燒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泵軸向力偏大。通過調整背葉片尺寸進而調整葉輪背葉片軸向力平衡能力,以達到調整軸向力、降低軸向力、增加軸承壽命的目的,避免因軸向力過大而導致軸承發生疲勞損壞。
(1)理論計算與流體實際流動狀態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實際流體運行狀態下泵轉子軸向力比理論計算值偏大,理論計算軸承壽命安全余量偏小時會增加故障風險。
(2)泵在小流量工況運行時,其轉子軸向力會比正常工況下變大,并且會導致泵機組振動加劇,改變軸承工作環境、增大軸承載荷,對軸承壽命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上述分析,基本排除小流量工況運行的原因,因此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向為:調整葉輪背葉片尺寸,盡可能降低泵轉子本身的殘余軸向力,間接增大軸承使用壽命的安全余量。
(1)對軸承溫升的影響。泵轉子軸向力過大時由于軸承滾道與滾珠產生擠壓摩擦,產生更多的熱量,此時軸承溫度會升高,但如果潤滑條件良好、環境溫度不高時,其熱量會及時導出,軸承溫度變化不會太大,此時測量軸承溫度不會明顯升高,溫升范圍也符合要求。
(2)軸承疲勞破壞。泵轉子在軸向力過大工況下長時間運行時,會在軸承摩擦擠壓面上產生較大的應力,在運行一段時間后軸承某一部位產生疲勞損傷,隨著泵持續運行,疲勞損傷將會加劇并擴散,此時軸承溫度會大幅升高。如果未及時發現,此疲勞損傷擴散到一定程度后,軸承將會嚴重損壞并失效。
不同泵在不同的運轉條件下,上述影響也不完全相同,從疲勞損傷開始到軸承破壞間隔時間也不相同。
根據0SDA014/124PO 在運行中軸承燒毀的信息反饋,考慮理論計算與流體實際流動狀態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實際流體運行狀態下泵轉子軸向力比理論計算值偏大,會增加軸承故障風險。推動某泵業有限公司對上述排查結果中軸向力超過±900 N泵的葉輪進行技術升級(表1),通過調整葉輪背葉片尺寸,盡可能降低泵轉子本身的殘余軸向力,增大軸承使用壽命的安全余量來解決該問題。
(1)選取軸向力超過±900 N 的泵葉輪進行技術升級的原因:①對上述EHG 型泵進行壽命計算,其理論計算壽命安全余量較大,同時降低軸向力可增加其安全余量;②6308 軸承的疲勞負荷極限為1020 N,考慮到安全裕量決定通過降低軸承載荷至±900 N 以增加軸承壽命,避免由于軸向力過大導致軸承疲勞損壞的可能性。
(2)技術升級原理。通過調整背葉片尺寸進而調整葉輪背葉片軸向力平衡能力,以達到調整軸向力、減小軸承負荷的目的。
葉輪背葉片軸向力平衡能力F1=ρg(Re2-Rh2)2π。其中,Re為葉輪背葉片半徑,Rh為葉輪背葉片輪轂半徑,ω 為葉輪背葉片中液體旋轉速度。葉輪背葉片中液體旋轉速度ω′與背葉片寬度以及葉輪后蓋板與泵蓋間隙有關,ω′=)。其中,t為背葉片寬度,s 為葉輪后蓋板與泵蓋間隙。
從上述兩式可以看出,葉輪背部的壓力分布與背葉片的半徑、寬度以及葉輪后蓋、泵蓋間隙等尺寸相關。
根據上述計算,對于發生故障的泵軸承進行處理:更換同樣型號的葉輪,并對其背葉片尺寸進行調整,以調整葉輪背葉片軸向力平衡能力(表1)。

表1 處理方案
上述處理方法對泵組功能不會產生影響,具體如下:
(1)采取調節背葉片尺寸的方法只對背葉片尺寸調整,葉輪的水力尺寸沒有更改,因此在葉輪外徑相同的情況下,其水力性能與原葉輪相同。
(2)改進后的葉輪只需在某泵業有限公司廠內對其進行動靜平衡試驗,發往現場后可直接安裝使用。
(3)改進后的葉輪按原泵相同質量要求進行制造加工,并提供相應的質量記錄文件及動靜平衡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