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星,趙鵬,候倩
(齊河縣人民醫院麻醉科,山東 德州 251100)
麻醉作為外科手術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患者因機體生理儲備功能下降、抗應激刺激能力減退等因素影響,對手術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1]。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為老年人群臨床常見的麻醉并發癥,而麻醉藥物與POCD發生率及發生程度密切相關[2]。本研究選取103例行肺癌根治術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作用機制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行肺癌根治術治療的老年患者103 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順序對患者編號,根據奇偶數分為Q組(n=52)和B組(n=51)。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者;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或Ⅱ級者;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有麻醉或對本研究所應用的麻醉藥物有禁忌證者;②手術近2 周內有鎮靜藥物應用史者;③合并精神類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均按照常規流程進行麻醉準備,包括建立靜脈通道,監測HR、EGG、BIS、SpO2、MAP等。實施相同方案的麻醉誘導方案:2 μg/kg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08,規格:2 mL∶0.1 mg)+0.3 mg/kg依托咪酯(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79,規格:10 mL∶20 mg)+0.03 mg/kg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037,規格:2 mL∶2 mg)+0.1 mg/kg 維庫溴銨(山西振東泰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437,規格:4 mg)。誘導成功后氣管插管,經面罩給予患者吸氧,連接麻醉機,機械通氣[3]。然后,在麻醉維持方案上,Q 組患者行七氟烷(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規格:120 mL)干預,持續吸入1%~2%七氟烷,氧流量2 L/min;B組患者行丙泊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38,規格:20 mL∶0.2 g)干預,持續靜脈給予丙泊酚,2~6 mg/kg/h。同時,維持麻醉期間兩組均予以芬太尼、羅庫溴銨(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95,規格:2.5 mL∶25 mg)間斷給予,維持BIS于40~60[4]。
1.3 觀察指標
1.3.1 麻醉效果 根據患者術中表現、肌松效果、疼痛感受指標進行麻醉效果綜合評價。Ⅰ級效果:手術中患者呈安靜狀態,肌松效果滿足,無疼痛主訴;Ⅱ級效果:手術中患者稍有呻吟,偶有躁動,肌松效果較好,主訴少許疼痛;Ⅲ級效果:手術中患者躁動明顯,肌松不佳,疼痛主訴強烈,經其他藥物輔助麻醉后才完成手術[5]。麻醉成功率=(Ⅰ級+Ⅱ級)/總例數×100%。
1.3.2 認知功能 術前5 min、術后6、12、24、72 h,兩組患者分別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評分(MMSE評分)量表評價認知功能,總分30分,MMSE<23分即可診斷為POCD[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Q 組麻醉成功率為96.15%,與B組的94.1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anesthe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2.2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術前5 min、術后6 h,兩組患者MMSE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術后12 h、24 h、72 h,Q組患者MMSE評分均高于B組(P<0.05);Q組POCD發生率為51.92%,低于B組的72.55%(P<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時間點認知功能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麻醉所引發的POCD 并發癥一直是醫療安全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麻醉醫學對麻醉并發癥相關生理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經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證實,當麻醉藥物作用于動物和人體腦組織時,或可引起神經元凋亡和神經變性,進而引發一系列以意識混亂、失憶、行為失常等為主要表現的認知功能障礙[7];且有研究顯示,不同麻醉藥物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不同[8]。因此,在保證麻醉效果的基礎上,選擇對患者認知功能負性影響最小的麻醉藥物成為麻醉科醫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Q 組麻醉成功率為96.15%,與B 組的94.12%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取得滿意的麻醉干預效果。七氟烷是所有吸入類麻醉藥物中最理想的藥物,起效迅速,對平滑肌的促松弛效果良好,且具有顯著的鎮靜效果[9];丙泊酚是靜脈麻醉劑中的經典藥物,主要通過對中樞興奮性神經的抑制和對中樞抑制性神經傳遞作用的增強而發揮麻醉作用,同樣具有起效快、鎮靜效果顯著的優點[10]。因此,在老年肺癌手術麻醉中,二者均能取得滿足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2、24、72 h,Q 組患者MMSE 評分均高于B組(P<0.05);且Q組POCD發生率為51.92%,低于B組的72.55%(P<0.05),即與丙泊酚比較,七氟烷對患者認知功能的負性影響較小。一方面,在麻醉方式上,吸入性麻醉藥物在患者體內的分解少、代謝少,作用于人體中經肺部排出[11];而靜脈麻醉藥物經患者肺部后在血液循環的作用下,再經中樞神經系統而發揮作用,故其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更大,患者認知功能損傷風險更大[12];另一方面,在藥物作用機制上,七氟烷具有一定的腦保護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或降低神經損傷所導致認知功能下降[13]。因此,七氟烷對患者認知功能的負性影響小于丙泊酚。
綜上所述,七氟烷與丙泊酚在老年肺癌手術中的麻醉效果相當,但七氟烷對患者認知功能的負性影響小于丙泊酚,可作為優選麻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