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宇,徐慶,王巍,塔娜
(1.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南崗分院急癥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毛囊皮脂腺疾病,病因復雜多樣,主要由性激素水平、細菌感染、炎癥等引起。結節性囊腫型痤瘡是較嚴重的痤瘡類型,表現為膿皰、囊腫、結節,顏色暗紫,容易形成瘢痕,嚴重者甚至毀容,影響患者形象。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痤瘡,主要使用異維A 酸,異維A 酸作用于人體后,可收縮皮脂腺組織,并抑制其活性,減少皮脂分泌,有效疏通毛孔,從而有效抑制痤瘡丙酸桿菌數生長與繁殖[1]。本研究中藥解毒活血湯聯合西藥異維A酸治療結節囊腫型痤瘡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結節囊腫型痤瘡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6~35歲,平均(25.64±3.82)歲;病程6 個月~6 年,平均(2.14±1.44)年。觀察組男15 例,女15例;年齡15~36歲,平均(25.88±3.96)歲;病程7個月~6.5年,平均(2.62±1.5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日光性皮炎者、繼發性痤瘡、銀屑病者等[2]。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異維A酸(上海信誼延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210)口服治療,進餐時服藥效果最佳,劑量因人而異,若患者體質量<50 kg,每次10 mg,每天2次;患者體質量≥50 kg,每次10 mg,每天3次。同時,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合理作息,每天溫水洗臉,減少刺激[3]。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解毒活血湯與異維A酸聯合治療,異維A酸治療方法同對照組,解毒活血湯方藥成分為:丹參25 g,連翹、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各15 g,陳皮、柴胡、當歸、野菊花、赤芍、黃連、黃芩、紅花、莪術各10 g,薄荷、甘草各5 g。每天1劑,藥材洗凈,加1 000 mL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煎30 min,取300 mL 藥汁,早晚溫服。若患者伴有膿皰、舌苔黃膩等癥狀,則加半夏、茵陳蒿各15 g,藿香5 g;若患者瘙癢,則加地膚子、苦參、白鮮皮各15 g。兩組均連續治療2個月[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積分變化情況、治療效果、不良反應情況。皮損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對患者的皮損類型、顏色、質地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療效標準:①痊愈:癥狀基本消失,皮損消退,皮損積分減少≥95%;②顯效:癥狀明顯減輕,皮損大部分消退,皮損積分減少70%~94%;③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皮損部分消退,皮損積分減少35%~69%;④無效:癥狀無明顯變化,皮損無明顯消退,病情有發展惡化趨勢。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皮損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皮損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積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skin le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皮損積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skin le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s)
治療后9.86±2.69 5.04±1.31 7.115 0.000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30 30治療前20.61±3.74 21.03±3.55 0.296 0.682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n(%)]
2.3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中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經對癥治療后,均得到明顯緩解或消失。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痤瘡主要常見于青少年群體,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而引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變化、環境污染加劇等因素影響,痤瘡發病年齡更廣,發病率明顯增多。結節囊腫型痤瘡是較為嚴重的痤瘡類型,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治療時間長等特點,導致患者容貌損毀,易使患者產生自卑、自閉等心理,不愿意參與社交活動,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6]。臨床上對結節囊腫型痤瘡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是由于長期服用西藥,不良反應較多,療效也不盡人意。有研究發現,中藥聯合西藥治療,可提高結節囊腫型痤瘡的臨床療效,二者結合,還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中醫學認為,結節囊腫型痤瘡屬于“肺風粉刺”范疇,多為青壯年患病,好發于頭、面、頸等部位,患者體陽熱偏盛,性屬熱,可為肺經風熱、肝經郁熱、脾胃濕熱等,熱盛則肉腐而成膿,表現為膿皰,氣滯血瘀,久治不愈,從而形成結節和囊腫[7]。該病癥狀表現為皮損腫痛、面部暗沉、舌質暗、舌苔白膩,治療時,應以活血、解毒為原則。本研究中結果發現,實施中西藥聯合治療的患者治療后皮損積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單一西藥治療的患者,且療效更為顯著。研究證實,異維A酸治療結節囊腫型痤瘡,可調節炎癥免疫介質,減少皮脂分泌,抑制病菌生長,親脂性高,因此,在用餐時服用,可提高藥效,但是由于該藥物不良反應較大,不宜長時間服用,且特殊人群需謹慎用藥[8]。
本研究所用的解毒活血湯中,丹參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的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一直被稱為“瘡家要藥”[9];金銀花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功效;紫花地丁和蒲公英、野菊花均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的功效;當歸有補血、活血、止痛、通便等作用;柴胡可和解表里;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等作用;薄荷有解熱作用;赤芍具活血祛瘀、清熱涼血的作用;紅花能夠活血、散瘀、止痛;黃芩可清熱、涼血、解毒;莪術能夠行氣解郁、破瘀、止痛;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甘草則能夠止咳祛痰、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破瘀、消炎止痛之功效,從而有效作用于結節囊腫型痤瘡。
綜上所述,與單一中藥治療比較,采用中藥湯劑聯合西藥治療結節囊腫型痤瘡療效更顯著,不良反應更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未跟蹤遠期療效,因此,需擴大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