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斌,張婷,李煥生
(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神經內科,江西 萍鄉 337000)
急性腦梗死主要是腦血管因各種原因發生供血障礙引起的腦組織缺氧缺血,從而發生壞死,形成梗死病灶。該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越發嚴峻,該病發病率隨之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早確診、早治療是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的重要方式[1]。目前,臨床多采用靜脈溶栓治療該病,但藥物的選擇、劑量需根據患者腦梗死嚴重程度制定,因此,準確的判定腦梗死體積尤為重要。影像學診斷可準確評估腦梗死體積,但診斷結果時間較長,無法及時為醫護人員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因此,不適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診斷,且檢查費用較高,患者無法接受短期內多次檢查。血清檢查相對更加簡單、實惠,且結果準確和快速,可及時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既往研究顯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危險因素,而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是誘發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病因,有研究表示,Hcy和急性腦梗死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系,其水平可作為初步評估急性腦梗死嚴重程度的依據[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Hcy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51~75歲,平均(59.95±6.94)歲;發病至入院時間6~16 h,平均(11.58±2.61)h。本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急性腦梗死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相關診斷標準;②均為首次發病;③經顱腦CT 或MR 掃描確診為腦梗死;④出現局部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或體征,發病后癥狀持續時間>24 h,但發病時間<3 d;⑤無明顯出血癥狀或血小板計數<80×109/L;⑥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3 個月內有抗血栓治療史;②既往接受大手術治療;③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有造血系統功能障礙;⑤伴房顫、感染性內膜炎等可導致心源性栓塞;⑥伴有惡性病變;⑦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⑧動脈炎、煙霧病、腦動脈夾層等。
1.3 方法
1.3.1 梗死體積計算方法以及分組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頭部CT 檢查,使用東芝公司的ToshibaAquilion 64 排CT 掃描機,設置基線為OML(聽眥線),設置矩陣為512×512,設置層距、層厚為8 mm,進行連續16層掃描,檢查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決定是否增強掃描。檢查結果均由本院兩名資歷較深、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共同審閱、分析,對檢查結果進行確認、統計。并計算患者梗死體積,計算公式如下:梗死體積(cm3)=長×寬×CT 掃描陽性層數層面×3.14/6。將梗死體積>15 cm3納入大梗死組,梗死體積5~15 cm3納入中梗死組,梗死體積<5 cm3納入小梗死組。
1.3.2 血清檢測 均接受血清學指標檢測,所有患者在采血前均要求禁食12 h,并在次日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使用JIDI-20D臺式多用途高速離心機,常規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并保存于-20 ℃下待測。使用沈陽萬泰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OTA-4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循環酶法檢測血清Hcy 水平,試劑盒購自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公司,所有檢測步驟均嚴格根據儀器及試劑盒使用說明書進行。Hcy正常水平:5~15 μmol/L。
1.4 觀察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血清Hcy 水平,并分析血清Hcy水平與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F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血清Hcy表達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的相關性檢驗采用相關性Pearson 檢驗分析,分析血清Hcy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的影響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梗死體積情況 8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經頭部CT 檢查確診,小梗死組32 例,占40.00%,梗死體積為(2.15±0.89)cm3;中梗死組36 例,占45.00%,梗死體積為(8.59±3.11)cm3;大梗死組12 例,占15.00%,梗死體積為(18.59±2.84)cm3。
2.2 3組一般資料和血清Hcy水平 3組性別、年齡、發病至入院時間、體重指數、合并癥、文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組中,大梗死組血清Hcy水平最高,其次為中梗死組,小梗死組水平最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和血清Hcy水平比較
2.3 血清Hcy 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相關性分析經相關性Pearson 檢驗分析得出,血清Hcy 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呈正相關(r>0.553,P<0.05)。
2.4 血清Hcy表達水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作為因變量,將Hcy 作為自變量,經Logistic 線性回歸分析可得,血清Hcy 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變大的影響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血清Hcy表達水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影響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患者腦動脈主干或其皮層支因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或發生動脈炎性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形成血栓。該病神經功能缺損為主要表現,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以及死亡率與腦組織梗死體積有密切關系。研究表明,該病死亡率僅次于癌癥,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致死因素,因此,探尋一個操作簡單且可客觀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腦組織梗死體積的方式,對臨床制定針對性干預及治療措施、保證預后有重要意義。
Hcy 是甲硫氨酸轉化為半胱氨酸過程中正常生物合成且釋放的重要中間產物,屬于含硫氨基酸。Hcy的生物學作用以及化學性質較為相似,在機體缺乏甲硫氨酸時,Hcy 則會發生甲基化,轉變為甲硫氨酸;當機體甲硫氨酸水平充足,Hcy 則會參與半胱氨酸的產生過程[4-5]。一般情況下,Hcy 在血液中主要以3 種形式存在,分別是10%游離形式、20%~30%和自身相結合生成的硫醇類化合物,剩余70%~80%則以二硫化物的形式和血漿蛋白結合。Hcy 已被臨床證實是甲基化周期的關鍵因素,當機體處于正常生理狀態下,其水平≤15 μmol/L,但當機體發生代謝障礙,可導致血清中Hcy水平提高,形成高血Hcy血癥,可加速內皮細胞凋亡、促進氧自由基生成、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發生慢性炎癥反應,導致機體發生病變[6]。同時Hcy水平表達升高也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可引起脂肪、糖、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導致脂質沉積于動脈血管壁,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發生氧化,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導致平滑肌細胞發生增殖、遷移,最終導致動脈發生粥樣硬化[7]。
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經頭部CT檢查確診,小梗死組32例,占40.00%,梗死體積為(2.15±0.89)cm3;中梗死組36例,占45.00%,梗死體積為(8.59±3.11)cm3;大梗死組12 例,占15.00%,梗死體積為(18.59±2.84)cm3;3 組中,大梗死組血清Hcy水平最高,其次為中梗死組,小梗死組血清Hcy水平最低,提示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表達和腦梗死體積密切相關,為證實這一猜想,經相關性Pearson檢驗分析得出,血清Hcy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呈正相關(r>0.553,P<0.05),且經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清Hcy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變大的影響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Hcy引起急性腦梗死可能的機制為:①于體內可發生氧化作用,產生大量自由基以及H2O2,促進低密度脂蛋白發生氧化,提高泡沫細胞水平,導致血管壁厚度增加,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加速血栓的形成;②產生內皮毒素,對血管擴張有一定抑制作用,調節血管功能,造成血管功能紊亂,導致血管發生痙攣;③對血栓調節素-蛋白C有抑制作用,從而促進腦血栓形成,提高急性腦梗死發生率,增大梗死面積[8-9]。且血清Hcy水平直接可通過血常規檢測獲得,簡單、快速且準確性高,更適合臨床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同時可動態檢測治療期間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評估其腦梗死體積恢復情況,并依據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0]。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和腦梗死體積密切相關,可為臨床初步評估急性腦梗死患者腦梗死體積、制定針對性治療措施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可通過定期檢測Hcy 水平,并依據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從而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