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波,溫燕妮,林海英
(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多種介質性因素集中共同作用以及多個細胞共同參與條件下而誘導發生的[1]。患者通常會出現咳嗽、氣喘、胸悶等癥狀,若不進行及時積極有效的治療,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2]。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方法是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吸氧、化痰等常規治療,雖可通過增大患者吸氧量,達到暫時的治療作用,但對急性期患者而言療效甚微[3]。布地奈德霧化混懸液屬于一種吸入類固醇激素,具有平滑體內肌細胞、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多元化宣教能夠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化宣教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中的價值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8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兩組,各44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21 例;年齡22~58 歲,平均(37.52±3.53)歲;病程1~8年,平均(5.56±0.66)年;體重指數(BMI)22~26 kg/m2,平均(24.22±0.55)kg/m2。觀察組男20例,女24例;年齡24~59歲,平均(37.62±3.48)歲;病程1~9年,平均(5.66±0.69)年;BMI 23~26 kg/m2,平均(24.66±0.56)kg/m2。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 年版)》中[4]的診斷標準;②入組前1周內未接受過任何相關治療者;③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者;②合并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及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者;④對于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積極進行止咳、抗感染、吸氧等常規治療,并使用氧驅動霧化進行布地奈德吸入治療:將0.9%氯化鈉溶液與布地奈德以2 mL∶1 mg的方式混合,吸入時間保持每次15 min,每天2次,氧流量維持每4 mL/min。1周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周。
對照組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藥物吸入方法,注意事項。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健康宣教:①于治療前提前告知患者在治療開始前30 min禁水禁食;②通過發放健康宣傳冊及在患者病房內播放疾病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的方式,使患者對病情的認知有深入了解,從而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③向患者示范霧化吸入的方法,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④通過微信群、QQ群等社交方式,幫助患者學習哮喘防范方法,實時了解患者進藥和身體狀況,及時為患者提供建議。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肺功能及哮喘發作次數,認知功能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或極大減輕,肺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有所改善;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甚至加重者。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肺功能及哮喘發作次數:記錄兩組患者哮喘發作次數,采用肺功能測定儀檢測兩組一秒用力呼吸容積占預計值%(FEV1%)、呼氣峰值流速占預計值%(PEF%),分別于治療前1 d和治療后1 d進行評估。③認知功能:自擬表格評估患者對病情認知程度的改變,表格設置3個部分,即哮喘相關知識、患者治療信心和患者行為,每部分包含5道題目,每道題目2分,總分為3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認知水平越高。④不良反應。包括失眠、低血壓、過敏以及心律失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肺功能和哮喘發作次數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哮喘發作次數均少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P<0.05),FEV1%和P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和哮喘發作次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肺功能和哮喘發作次數比較(±s)
注:FEV1%,一秒用力呼吸容積占預計值%;PEF%,呼氣峰值流速占預計值%。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44)觀察組(n=44)t值P值發作次數(次/月)治療前1.43±0.18 1.45±0.17 0.536 0.593 FEV1%PEF%治療后78.12±7.96a 86.26±8.72a 4.573 0.000治療后0.74±0.09a 0.41±0.05a 21.261 0.000治療前73.38±7.53 73.25±7.62 0.080 0.936治療后80.42±8.12a 87.13±8.98a 3.676 0.000治療前66.23±6.81 66.32±6.86 0.062 0.951
2.3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信心、哮喘知識及患者行為認知功能評分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n=44)觀察組(n=44)t值P值哮喘知識治療前5.13±0.52 5.06±0.53 0.625 0.533治療后7.42±0.72a 8.26±0.82a 5.106 0.000治療后7.12±0.73a 8.36±0.82a 7.492 0.000治療信心治療前4.58±0.47 4.55±0.50 0.290 0.773治療后7.62±0.72a 8.53±0.86a 5.382 0.000患者行為治療前5.63±0.59 5.62±0.61 0.078 0.938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27%,低于對照組的13.64%(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由于生存環境的惡劣,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支氣管哮喘便是其中一種[5-6]。
目前,糖皮質激素是臨床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首選藥物。而布地奈德是一種對抗炎具有顯著效果的糖皮質激素,能與患者呼吸道黏膜中的相關受體結合,從而激活類固醇復合物,抑制抗體合成,加強免疫,以此減少過敏性介質的釋放,顯著提高患者的呼吸道內平滑肌的穩定性,有效抑制呼吸道反應[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79.55%(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哮喘發作次數均少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少于對照組(P<0.05),而認知功能、PEV1%及PEF%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27%,低于對照組的13.64%(P<0.05)。提示,多元化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水平,在疾病的治療和防范中為患者提供參考,從而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并顯著改善病情,提高臨床療效[9-10]。
綜上所述,多元化宣教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中可提高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