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國家新時期美育要求,學校將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開展美育教育更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統一的規劃,只有在有限的時空里更好地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科學發展,才能讓美育教育在高中階段落地生根,發揮更大的功能和價值。
關鍵詞:美育;高中;藝術教研組;美術綜合課程
一、 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的特點
(一)高中階段學生特點
“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的意義。”與義務教育階段不同,高中階段是人一生發展中的黃金時期,不但身體發育上接近成人標準,心理上也逐漸獨立。這一階段不僅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增長知識和才干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時期,發展和強化學校美育,讓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思想在高中落地生根,真正成為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一部分有著重要意義。
(二)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及存在問題
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中階段不僅僅是學生認知的發展,更擔負著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重要任務。
目前,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高中教育存在應試化傾向,決定高中生未來的高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相對單一,集中體現在高中階段的教育過于重視剛性的知識學習與考試分數,強調智育的培養而忽視了對青年人健全成長德、體、美、勞等多方面能力培養。這一問題在美育教育更甚,相關決策者往往錯誤地將美育囊括在德育之中,忽視了美育自身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在現有制度無法完全轉變的情況下,對于高中學校要真正實施將美育教育落地生根,核心上要轉變觀念,必須從學校辦學理念和管理制度上進行調整,整合和優化現有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求突破。除了開足開齊相關藝術類課程之外,將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有效結合起來,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美育活動,讓美育教育真正地在高中學校落地生根,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 高中學校美育教育推進的具體措施
(一)聚焦頂層,科學發展
所謂頂層設計,即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項任務或某個項目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做統籌規劃,以集中有效資源,高效快捷地實現目標。高中階段,學校美育的頂層設計既要涵蓋美育整體,又要考慮學校美育的各環節和各層次。一方面,學校領導層要形成統一的美育理念,建立面向全人、面向全程、全面系統的美育觀;另一方面,要加強各個部門的協同合作,在有限的時空中大膽作為,提高育人效率。
在我校的美育教育工作推進過程中,強調頂層設計,將學校美育教育列入到學校發展工作中去,由黨政辦直接負責,將任務分配到各個部門中去。在二級系統中,教學工作系統與德育工作系統形成育人合力。由學校藝術教研組牽頭,通過各類課程落實藝術教研,將美育與德育相結合,在常規德育工作、特色學生活動、對外交流、各類競賽中體現美育價值。如在我校每年的校運會,都會組織學生進行校運會會徽設計大賽,各班的班旗設計以及有特色的班級集體展演;每年高一年級的“我的理想愿景”演講比賽,各班都會組織學生進行理想愿景海報的繪制、開設主題班會課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處體現美的元素,如學校路名、樓名的征集和設計,學校場館、長廊,池塘、花壇的建設,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培養學生向善向美的精神。在保障系統中,教務處、教學科研處、總務處、技裝處,從制度、組織、人員、物質、環境等各個角度為學校美育建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各部門在頂層設計的引領下通力協作,提高運行效率,形成育人合力,強調文化融合、學科融合、活動融合,將美育融入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終實現“以美輔德,以美輔智,以美促勞,以美健體”,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品味。
(二)教研引領,優勢發展
1. 通過課題研究推動學校美育整體發展
教育科研是推動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強大動力,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部分。課題研究可以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制度文化、課程活動、師生發展的方方面面,是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手段。我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非常重視美育教育對學生的精神滋養。在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人文背景下高中美術綜合課程實踐研究》中,將美術學科置于人文背景之下,對高中美術課程進行重新整合、綜合開發,將美術與語文、歷史等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開展跨學科的美育教學。在課題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利用南京地方文化資源,以美術教育為中心的綜合課程實踐系統。2020年《南京文化創生高中美術綜合課程實踐研究》成功立項為江蘇省“十三五”教育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即在現階段的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創設以南京文化資源為師生教學的環境生態,通過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方式,進行高中美術綜合課程實踐活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課程內容持續生成和轉化,課程意義不斷構建與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懷,提高學生綜合思維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為社會培養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能力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省市課題的連續推動下,我校不但開發了《尋美物間》《創藝南京》等南京市優質校本課程,更是要將美育融入校園生活的每個細節之處,校園音樂電臺、每周一畫、行走南京、社團展示、學生演講、戲劇展演等。我們還建設了數字美術博物館、數字合唱教室、STEAM教室、尚美畫廊等學生藝術實踐場所,擴大學生活動空間,提升學生活動品質。我們相信,美育是一種無聲的滋養,高中教育要營造一個美育的“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對美的感知,讓美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生才能擁有美的眼睛,成為美的一員。
2. 明確藝術教研組是學校美育建設的中堅力量
藝術教育是學校開展美育教育的核心。藝術教研組是學校藝術教育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實施者,是學校承擔藝術教育相關教師組織,是藝術教師間實現交流協作、資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場所,是藝術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組織平臺。同時,藝術教研組也是學校推進美育教育的重要組織,是學校美育工作的代言者,其發展定位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美育、德育教育管理,關系到學校的辦學品質,關系到教師的專業成長,直接影響到廣大學生的成人成才。
因此,學校藝術教研組在建設和發展中,首先要以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為主體,以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為核心,以提高學生審美、創新能力為培育重點,科學定位美育相關課程、目標,按照課程方案、標準等逐步提升美術課程品質。我校藝術教研組立足國家課程的同時,開發了豐富多樣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我校藝術教研組在學校不但負責學校和藝術相關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開設,藝術社團建設,還參與到學校德育、美育等方方面面活動的組織策劃中,強調與學校學工處、教研處的通力合作。2017~2019年,我校藝術教研組和教學科研處、學工處合作組織了以“尋美、尚美、創美”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展示系列活動。學生將一學年的校本課程學習成果用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除了有美術、音樂、舞蹈的藝術之美,還有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科之美,更有科學之美、技術之美。豐富多樣展示,真正將學校美育落到實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舞臺,讓他們將自己最好的一面,最擅長的一面展示出來,幫助他們成長為最好的自己,遇見最美麗的自己。
下階段,我們將通過省級課題的引領,將美術綜合課程的開發形成課改實踐樣本,圍繞南京文化資源,輻射音樂、技術等其他學科,進一步開發有藝術綜合特色的課程,并依此擴大影響,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價值飛躍。
(三)學科融通,綜合發展
我校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強調形成美育的育人體系,一直注重挖掘不同學科所蘊涵的豐富美育資源,充分發揮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數學、物理等自然學科中的美育價值。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將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有機整合,發揮各個學科教師的優勢,圍繞美育目標,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的育人合力。2018年5月21日上午,在南京市美術學科優秀青年教師展示課上,美術、數學、歷史、地理老師聯合開設了一節別開生面《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市級展示課,從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園林的構成要素、園林的構景方法、中國古典園林對世界的影響,打破學科知識界限,將美術與文學、歷史、地理、數學等專業知識結合,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國古典園林知識體系。這次展示課打破了固有的學科觀念,利用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實踐經驗來改進現有單學科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開發了一系列有趣的美育綜合課程,《國學經典“山海經”》《畫說解放戰爭》《戲韻之美》《折紙中的數學》《幾何畫板》《建高植物圖典》等。
豐富多樣的綜合課程讓學生感受到學科間的碰撞與交融,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和跨學科思維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學生能夠以美的心靈發現各學科蘊涵的“美”;在尋找美的過程中培養發現美的本領;在發現美的同時塑造美的靈魂。綜合課程讓美育真正落到實處,在校園學習生活中提高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未來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四)抓住機遇,多元發展
我校作為建鄴區唯一一所公辦四星高中,正處于歷史發展的上升期,關鍵期。2014年,我校成功申報江蘇省數學課程基地,同年,我校明理樓開始了大規模改造,形成了科學、技術、藝術等豐富多樣的功能室布局,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嶄新的功能教室,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2017年,南京市健美校園的成功申報,借此契機,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合唱教室,數字美術博物館,尚美畫廊建設成功,為學生特色藝術活動開辟了新的空間,特色課程如雨后春筍班應運而生。同年我校樂活Art社團榮獲南京市優秀中學生社團,開創了我校藝術教育的新面貌;2020年,我校成功申報江蘇省金陵文脈語文課程基地,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市重點項目“行走南京”四有教師團隊,確定了我校下階段將圍繞南京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和實踐,全方位打造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質,迎來學校發展的新契機,新局面!
以美育美,向美而行。在校長室的領導下,我校將圍繞國家政策和教育現狀,整合優質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加大學校藝術教育投入,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智能化、現代化;強化藝術教研組品質提升、提升全體學生藝術實踐體驗感,完善評價機制,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藝術教育新格局,實現教育的理想和目標。
參考文獻:
[1]儲朝暉.中國高中教育發展的特征與啟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
作者簡介:
沙景雯,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建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