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音樂教學而言,其關鍵教學理念便是使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得到提升,此外,提升其審美感知力同樣能夠使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核心素養得到提高。文章立足于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課堂,對提升學生審美感知力的相關對策進行了研究。高中音樂教師應該依據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知識的態度與音樂學習的具體狀況,有針對地對提高他們審美感知力的對策進行制定,使教學設計得到落實,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審美感知力
一、 引言
通常來說,高中時期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感知力不足的原因是沒有對音樂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及音樂積累不夠。在過去的教學理念中,音樂這門學科的定位是副課,音樂課的課時安排相對較少,而且課程的內容也比較簡單,其教學重點是教授學生基本的樂理知識,沒有指導學生在音樂方面的修養與思想,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有著突出的問題,最終導致他們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感知力普遍較差。
二、 音樂審美感知能力
(一)對音樂進行感知的能力
人們擁有的對音樂進行感知的能力的別稱是“樂感”,這種能力是利用人們天生的聽覺器官來辨別聲音高低、聲音長短、聲音強弱、聲音的音色而形成的。而人們之所以會對音樂表現要素有所認知,是因為人們在后天對于音樂在認知方面的經驗。音樂表現要素除了音樂旋律、音樂節奏之外,還有音樂速度、音樂力度以及音樂作品的調式。通常來說,人們對音樂進行感知的能力帶有很強的先天性,不過要想使其在音樂鑒賞方面的水準得到真正的提升,后天培養和后天訓練同樣非常重要。因此,要想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鑒賞水平得到提高,需要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二)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音樂審美活動指的是人們對于音樂作品的藝術方面的美感以及精神層面內涵的感悟與體驗,音樂審美活動的進行需要依靠聽覺感知與藝術表現。人們在音樂上的審美能力是指在對音樂進行感知時呈現的總結與評價音樂背后的情感的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同樣是認知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創意表達音樂的能力。首先,這種能力來自人們對于音樂的直觀的認知經驗。其次,音樂鑒賞能力會被人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影響,音樂審美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能夠在人們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得到積累與提升。
(三)音樂感知力和音樂審美能力之間的聯系
對人們的審美活動來說,這種直觀感受需要在事物的美態上進行,音樂藝術和聽覺息息相關,所以音樂審美活動的表現媒介是聲音,需要在對音樂進行聆聽和感知時進行,音樂審美的前提是感知。因為人的生活環境和經歷存在差別,對審美活動而言,人們的感知力各不相同,因此,人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能夠對審美活動產生決定性影響。審美感知是高中時期的學生在音樂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它的目標是讓高中時期的學生利用音樂鑒賞課,對音樂基礎知識以及音樂基本能力進行掌握,使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提升學生審美感知力的策略
對高中音樂的鑒賞課堂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在教學時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感知以及音樂方面的藝術表現之外,還應該注意培養他們對音樂文化的理解。需要對鑒賞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對鑒賞教學的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使用科學的方式與方法進行音樂鑒賞教學,需要提高學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上的參與感,提升他們的審美體驗,最終使其在音樂方面的審美表達得到提升??偠灾?,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師應該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在音樂審美方面的意識以及鑒賞音樂方面的能力。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的詳細策略如下文所示。
(一)需要重視親身體驗,使審美感知更加豐富
對“審美感知”而言,這種認識活動非常感性,在學生進行審美感知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審美方式對音樂現象以及音樂作品進行感知?!皩徝栏兄毙枰獙W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全情參與與用心感受,可以達到身臨其境狀態,可以進入自我陶醉狀態。對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來說,要想實現審美體驗效果,需要利用音樂帶給人們的情感方面的體驗,使對學生進行的音樂教育實現以美感人與育人的目標。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師來說,應該利用自己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以及表現使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得到激發,能夠對音樂美感有所體會。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選用更加生動和活潑的方式,使學生可以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之中得到審美上的快樂。舉例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國民族歌劇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盈盈的天》這一課時,能夠針對此唱段提出一些相關問題,比如“這一唱段它采用了我國哪里的民歌或傳統戲曲的元素?”“在這一唱段中人物的情感有何變化?”“與西洋歌劇相比,我國的民族歌劇有哪些鮮明的特點?”以此指引學生進行生生間、師生間的探討與交流。借助這些問題的啟發,學生能夠仔細聆聽,大膽想象,踴躍探索。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對音樂的基本要素、風格、情感及人文內涵的了解與認識會層層深入,從而也豐富了自身的審美感知,其音樂素養也在相互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再以《中國影視音樂》一課為例。鑒于初中音樂教材中也有影視音樂的內容,因此高中學生對影視音樂并不陌生,有些同學還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大膽地將音樂學習的主動權放手給學生。在上課之前布置一些作業,例如: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影視音樂在課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課前查閱一些影視音樂的相關知識,如“影視音樂可以有哪些分類?”“影視音樂與畫面的關系”“音畫配置方式有哪些?”等。通過課前大量的音樂分享,學生很容易就進入影視音樂的情境中;而在課堂上,聯系具體的曲目對這些課前作業進行討論與交流,從而加深對影視音樂的認識。在講到電視劇《大宅門》主題歌時,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學唱歌曲的開頭部分,讓學生親身體驗這京味十足的唱腔,由此再深入分析這首主題歌的音樂要素、曲式結構、音樂風格以及歌曲中所影射到的人物性格、電視劇時代背景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的審美感知越來越豐富,同時親身體驗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課后有部分同學還留下來跟作者探討影視音樂的功能等問題,這也是親身體驗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吧。
(二)需要創設良好語境,使審美體驗更加深刻
對音樂鑒賞教學來說,其核心指的是音樂審美,對美好的情境進行創設能夠為音樂審美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良好語言情境進行創設。美好的語言特點除了節奏美與音調美之外,還有色彩美和韻律美。將美好的語言帶入音樂鑒賞教學,可以對音樂情景進行生動再現,使學生可以在音樂打造的情境中遨游,進而能夠幫助教師指引學生對音樂進行感受,學生可以對音樂的美好有更加真實的體驗。通過對音樂語言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學生和音樂作品之間產生共鳴,使學生可以得到特別的音樂方面的審美體驗。
案例一,教師帶領學生對德彪西的《海上——從黎明到中午》進行鑒賞的過程中,老師用感染力強的語氣和節奏感強的語調描繪一幅幅大海的畫面,畫面中有多變的海面與無常的波濤,有空靈的風帶來水的波動,有閃爍的光交替著虛幻的影。在這樣富有藝術表現力和啟發性的語境中,學生能深刻體驗到德彪西的大海絕不是單純、單一的景象,而是捕捉大海變幻莫測的光影和色彩。這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從而達到美由心生。
案例二,教師在引領學生對《廣陵散》這首古琴曲進行賞析的過程中,能夠用文學性較高的語言講述這首曲子背后所隱含的故事,使學生對戰國時期工匠之子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這種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意志有所感悟,以此為切入點,對整首曲子所呈現出的龐大的結構、磅礴的氣勢、獨特的風格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從而讓他們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需要注重鑒賞引導,使審美表達得到提升
鑒賞與欣賞是存在區別的,欣賞的層次較淺,是帶有共性的,而鑒賞相對欣賞來說,其層次要更高,是一種鑒定。鑒賞不但應該對音樂表面結構有所認知,而且需要對音樂的更深層次的內容進行理解。換句話說,鑒賞需要認知音樂作品,其個性理解非常重要。舉例說明,教師在教學《黃河大合唱》時,能夠指引學生對獨唱、對唱、合唱等各類演唱形式有準確的認知,初步感受大型合唱聲樂套曲的獨特魅力;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對抗戰歷史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了解冼星海以及這部作品的時代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教師要引導學生沉浸在作品的各類人物角色中,感受作品八個樂章不同的情感,在音樂欣賞中滲透愛國情感的教育,使學生能與音樂產生情感的碰撞與共鳴。情感上的感同身受可以激發學生們大膽表達自身的內心感受,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銘記:音樂能夠和情感畫等號,沒有情感便不會有音樂存在。對實際的教學活動來說,教師應該將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作為出發點,依據他們已經具備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可以在進行自主探索時,對音樂本質有所理解,能夠對音樂情感的美好進行感受,可以對進行音樂學習得到的樂趣以及滿足感有所體驗。
以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為例,這部經典之作的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在音樂的最后部分加入合唱,將交響與合唱融合起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此特點,向學生提出一些帶有引導性的問題,比如“合唱對這首交響樂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在交響作品中加入合唱,這體現了作曲家怎樣的藝術追求和人生理想?”雖然上述引導設計對于高中生來說并不復雜,不過這些問題背后的思想內涵卻非常深刻。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深入音樂反復聆聽,感受音樂的風格和特點,并通過音樂作品,深入了解作曲家及他的創作理念,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等,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多層次的文化理解和感悟。有了這一鑒賞過程,學生才有可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獲得的審美感知,也使自身的審美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四、 結語
對高中音樂鑒賞的課堂教學來說,要想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感知力得到提升,教師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引導學生上,需要對音樂的特點進行準確掌握,讓學生能夠去感知音樂與理解音樂。此外,可以對音樂活動與音樂合作多加利用,需要組織學生就音樂鑒賞進行交流和合作,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達到理解音樂內容的目的,從而實現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審美和感知得到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娟.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提升審美感知力的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4):37-38.
[2]鮑廣茹.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寫算,2021(6):105-106.
[3]邊筱偉.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創新與實踐探討[J].考試周刊,2020(74):135-136.
[4]隋軍智.如何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19):221-222.
作者簡介:
李慧華,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