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博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橋工段,湖北 武漢430000)
在鐵路既有線成組更換道岔預鋪施工前,需要開展測量放樣作業,為后續施工活動的開展提供準確參照,減小施工誤差,具體操作流程為:①測量人員對設計圖紙與現場情況進行對照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圖紙整改;②根據現場情況與已知工程信息,明確基準方向、一股鐵路既有線路方向,將其為參照開展單開道岔岔頭測量、岔尾控制樁打入、道岔岔心測量標記等操作;③測量人員使用方尺等工具,將既有線路道岔的岔尾以及岔頭向周邊臨近線路鋼軌中進行橫向引導,確定道岔換鋪位置,完成新岔位坐標的測量標記作業。
在鐵路工程中,施工現場環境復雜,具有組裝道岔作業面空間大、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地段地理條件差異大的特征。因此,技術人員應掌握工程特征,在現場勘察報告基礎上制定道岔預鋪方案。預鋪道岔地點必須結合施工方案進行選擇,特別重視道岔的橫縱移是否干擾施工,預鋪的順序是否與施工順序相吻合,初步選定預鋪地點后要通過比對施工方案進行選擇,主要考慮軌道車進返路徑、堆碴地點、軌件下道地點、鄰線行車、縱移過岔數量、障礙物數量等綜合影響因素。
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采取橫移預鋪法,困難條件下采取縱移預鋪法或分部縱橫移結合預鋪法。施工方案為縱移的道岔預鋪位置不宜距既有道岔鋪設位置太近,原則上距離既有道岔25 m 以上,避免推排與施工相互干擾,預鋪地點盡量選擇在縱移時過岔較少和障礙物少的位置。車站內某股道、安全線或其他廢棄線路能暫時封鎖的,利用該股道進行預鋪,以便減少預鋪道岔組裝鋪設平臺的工作。對預鋪地點選定完畢后必須經過尺寸核定,包括場地的長寬以及平整度,原則上寬度不小于5 m,困難條件下保證預鋪軌排不侵限為原則,場地長度視道岔長度確定,場地應當盡量選擇平整地段,平整度較差的位置應先進行場地整平。
為保證施工安全與道岔更換質量,避免在后續施工及行車期間出現道岔侵入界限等問題,需要保證所搭設道岔組裝平臺具有良好平穩性能。根據工程情況合理設定組裝平臺標高,將道岔起落量控制在合理范圍,確保組裝平臺可以切實滿足道岔橫移、縱移的施工要求;在條件允許前提下,可選擇使用木枕作為原材料,在現場搭設枕木垛道岔組裝平臺,在平臺頂部區域鋪設若干數量導軌,對平臺平整度進行測量校正。
在道岔組裝平臺搭設完畢后,對平臺的結構穩固性、高度與平整度進行測量檢查,如存在問題則對其進行返工處理。確定一切無誤后,將岔枕吊運到平臺軌上方區域,對岔枕位置、朝向角度進行測量調整,按照順序依次擺放道岔鋼軌,基于轉轍部位向后開展鋪設作業。在連接作業結束后,施工人員安裝配套扣件,對上股、直股以及下股軌枕螺栓進行擰緊處理,即可完成道岔上臺組裝作業。
在鐵路既有線成組更換道岔施工階段,對原有鐵路道岔及道岔前后引軌部分軌道等進行拆除處理,將原有道岔、岔枕、鋼軌等移動到指定位置進行堆放處理。施工人員依次開展道床扒砟、道床整平操作,在舊道砟部位中設置全新道砟,檢查道砟平整度是否符合施工標準。在完成拆除舊道岔、道床道砟處理作業,且道砟平整度檢測通過后,開展后續更換道岔施工作業。
2.2.1 道岔橫向移動
更換道岔施工方式的選擇,需要根據工程現場情況而定。在施工現場環境良好且道岔鋪設位置及組裝位置二者保持為對向關系時,應采取道岔整組橫移施工方式。在更換新鐵路道岔位置中設置若干數量橫向走行軌,將橫向走行軌延伸到道岔道砟部位中,于橫向走行軌與原有鐵路道岔面向部位中設置下坡,將坡度控制在5°即可,提供開展道岔橫移作業的基礎條件。施工人員操縱道岔換鋪機等設備,將鐵路道岔抬起至一定高度,在指定位置設置滑輪小車,在橫向走行軌中設置鐵路道岔,使用麻繩等材料對其進行綁扎固定處理,開展拉岔作業。在道岔移動期間,持續對施工情況進行監測,如出現道岔異常偏移現象,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糾正偏移道岔。
2.2.2 道岔橫向、縱向移動
鐵路道岔更換期間,如若后部道岔預鋪位置對準度不足時,可選擇對新道岔開展縱移操作,將其移動到臨近線路中。拆除所安裝的橫向走行軌,操縱換鋪機設備對鐵路道岔進行抬起處理,在指定位置中設置縱向走行滑輪,對道岔開展縱向移動操作。在施工過程中,為取得良好的線路連接效果,應提前在原有道岔道床中鋪設若干木枕與縱向走行軌。
2.2.3 整組道岔橫向、縱向、橫向移動
在選擇將多組鐵路道岔在站內空地等區域中進行鋪設、且在工程咽喉區域中施工時,施工人員需要將整組道岔向新道岔位置進行縱向移動,將多組道岔向鐵路線路中進行橫向移動。在指定位置中安裝若干保持為縱向走行狀態的滑輪小車,將工程咽喉區域中設置的牽出線為參照依據來開展道岔縱移操作。在各組道岔抵達預定鋪設位置后,同步安裝橫向走行軌,隨后,采取橫向移動方式將道岔移動到指定位置。與其他道岔移動方式相比,整組道岔移動方式的施工效率較高,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正線施工。
在道岔下落就位與連接環節,操縱換鋪機設備對鐵路道岔抬起至適當角度,在短枕木垛中搭設配套的道岔支撐結構。拆除所安裝的橫向導向軌及小車,采取分段下落施工方式將道岔下落就位,將道岔以及換鋪機二者保持為同步起落狀態,不定期對道岔下落位置與角度進行測量校正,避免出現道岔塌落、偏差移位等施工問題。在道岔落地結束后,可在小范圍內對道岔開展橫向拔移或是縱向拔移操作,盡可能一次性對道岔與鋼軌進行合攏處理。如若在道岔連接期間產生誤差時,對道岔連接情況進行測量糾偏處理即可。道岔糾偏可以通過操縱換鋪機將道岔抬起至適當角度,在道岔枕木底安裝滑輪對道岔依次開展橫向與縱向糾偏操作,待糾偏結束后將道岔落下。
在上述施工作業結束后,及時進行道砟回填作業與起道搗固作業。在起道搗固環節,需要明確搗固順序,優先對整修完畢的轉轍部位進行搗固處理,再對其他部位開展搗固作業,確保可以為電務調試作業預留出充足施工時間。同時,需要將起道搗固遍數控制在3 遍及以上,如若僅開展一兩遍搗固作業,搗固效果不理想,還會存在安全隱患。在開展起道搗固、拔道道床作業前后,對道岔及相關配件的外觀質量與固定情況進行檢查,如出現部件松脫、裂紋等質量缺陷時,對松動部件進行緊固處理,更換破損嚴重的部件,根據工程情況明確標準斷面。
綜上所述,鐵路既有線成組更換道岔施工質量是保證工程質量達標、鐵路營運安全的根本。因此,施工單位應合理運用鐵路既有線成組更換道岔施工技術,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技術方案,不斷強化技術水平與各施工環節質量控制力度,全面掌握技術工藝流程與操作要點,提高道岔施工質量,以此來促進中國鐵路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