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麗
(中共寧遠縣委黨校,湖南 永州 425600)
新時代黨的干部隊伍的穩定與壯大,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重要保障。新時代國家公職人員必須主動適應受監督受約束的環境,自覺接受監督和約束,并在受監督受約束的環境中積極作為。
一方面,國際形勢嚴峻,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政治多極化仍然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著許多新的矛盾與問題,都促使我們黨面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加強黨內監督的新課題與新挑戰。
新時代,“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的嚴峻挑戰尖銳的擺在全黨的面前,強化黨內監督,是適應黨的建設進入新階段,回應時代挑戰,著力應對和解決仍存在于黨內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從根本上提高我們黨的建設水平,夯實我們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途徑。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各項制度實現現代化。黨內監督制度作為我們黨的一項重要制度,黨內監督體系的科學構建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十八大后黨和國家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新形勢下,少數國家公職人員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主要體現在:
第一,怕字當頭不干事。一是怕問責,二是怕擔事,三是怕困難,四是怕吃苦。
第二,推諉扯皮不擔當。一是躲矛盾,二是推風險,三是拖時間,四是擇責任。
第三,精神懈怠不作為。一是“守攤子”,二是“降調子”,三是“混日子”,四是“摞挑子”。
新時代受監督受約束的環境對國家公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位要為”,還要“有位能為”“有為有位”。
1.思想覺悟高
作為國家公職人員,不論在什么地方、在哪個崗位上工作,都要增強黨性立場和政治意識,經得起風浪考驗,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嚴守政治紀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守好規矩,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
2.政治素養全
政治素養是公職人員素養的根本和核心。政治信仰鮮明。面對生死考驗、利益誘惑、困難挫折,始終牢記政治身份、始終不忘對黨忠誠,把政治信仰、政治追求、政治抱負落實到日常具體工作中,用緊而又緊的理想信念“總開關”確保將政治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政治立場堅定。習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要“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政治紀律嚴明。要把政治紀律作為不可逾越的底線、不可觸碰的紅線,自覺用政治紀律規范自己、約束自己、警示自己。政治學習自覺。公職人員只有對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有系統把握,理想信念的根才能扎下去。政治反應靈敏。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思想爭論,公職人員要堅持著眼全局看局部,著眼長遠看眼前,著眼大處看“小處”,善于見微知著。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為困難風險所懼,不為雜音噪音所擾,不為傳聞謠言所惑。
3.習慣在受監督受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提高接受監督約束的思想自覺。要提高接受約束的思想自覺,以坦然的姿態自覺接受監督,把監督看成是如影隨形的保護,養成敬畏監督、熟知紀律、遵守規矩的習慣。
扭轉“約束太多”的錯誤觀念。監督和約束是紀律,也是愛護,公職人員要扭轉對約束的錯誤認識,正確看待約束,自覺接受監督。
清醒認識到約束只會越來越嚴。中央提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堅決摒棄那些蒙混過關的思想、法不責眾的心態、打擦邊球的僥幸,盡快適應在約束下生活,在監督下干事。
4.積極在受監督受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謹慎用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完善責任清單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創新多元監督制,勸善各種監督形式,實現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等各項事業公開的常態化和全覆蓋。
嚴于律己,“打鐵必須自身硬”。一是信念過硬,二是政治過硬,三是責任過硬,四是能力過硬,五是作風過硬。
敢于擔當,“勇于直面矛盾”。要有盡責意識,勇于擔當;要有負責底氣,敢于擔當;要有擔責能力,能夠擔當。
1.業務能力。公職人員要有“專家意識”,不僅要具備職位要求的基本業務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本領域的最新知識,成為領域的“專家”。
2.組織協調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強大的人格魅力,與人為善;樹立協調配合的意識,增強協調配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掌握協調的技巧和本領;勇于承擔責任,主動思考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學會化解矛盾;講究工作方法,團結協作,公正平等,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
3.民主決策能力。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關系,正確處理領導班子集體決策與一把手決定的相互關系,走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充分發揚民主,形成科學決策。
4.落實執行能力。好的執行能力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條件。要端正執行態度,強化執行動機,提升執行能力。
5.開拓創新能力。公職人員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自我革命”的勇氣,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提出新思路,推出新舉措,開拓新局面。
習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堅持有為才有位,突出實踐實干實效,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
1.考核評價機制
堅持實事求是、民主公開、公正平等的原則,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政績觀的公職人員考核體系,打破以往“優秀輪流當”等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做法,推選出政治品德優、黨性觀念足、紀律意識牢、品行修養好、服務意識高的公職人員,讓考核等次真正體現公職人員的實績。
2.激勵機制
激勵是為了充分調動公職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鼓勵公職人員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創先爭優。政治激勵。對績效考核優秀、重點工作中敢于負責、成績突出的公職人員給予優先提拔任用。經濟激勵。根據個人工作表現、工作業績和執行力考核結果進行差異化分配,不搞平均分配,鼓勵多勞多得。精神激勵。對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大力營造激勵公職人員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良好氛圍。人文關懷。一是強化公職人員能力培訓,二是營造干事寬松環境,三是維護公職人員正當權益,四是關心愛護干部,五是加大基層扶持力度。
3.容錯糾錯機制
堅持挺紀在前,依紀依法,堅守底線;堅持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寬嚴相濟;鼓勵改革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誤;注重抓早抓小,著眼預防,及時糾錯;支持干事創業,勇于擔當,激發活力。正確處理執行政策、嚴明紀律與調動保護干部積極性的關系,歷史辯證地分析干事創業中的失誤和偏差,綜合考慮問題發生的背景原因、動機目的、政策依據、情節輕重和性質后果等方面因素,認真甄別、準確研判、妥善處置。
新時代國家公職人員受監督受約束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是黨和國家對公職人員的條件和要求,更是關心和愛護;是國家公職人員的責任和擔當,更是目標和境界。國家公職人員應當正確認識監督和約束,自覺接受監督和約束,主動適應監督和約束,逐漸習慣監督和約束,在全面從嚴的問責機制、寬容并濟的容錯機制和嚴管厚愛的激勵機制下,勤政務實、忠誠履職、勇于擔當、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