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志松
(承德市灤平國有林場總場,河北 承德 068250)
森林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資源之一,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通過對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護,不僅能使森林資源得到更好的發展,還能將森林資源進行更有效的優化,防止其受到不法分子的破壞或是影響,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森林資源在管護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嚴重地影響了生態的平衡發展和資源的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了解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中的各項問題,讓森林防火基礎設備得到有效的完善,在先進管理技術的支持下完成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森林資源管護工作,使用各項宣傳手段普及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森林管護簡單地說是在林業區域里面的森林資源做好規范化的管理以及保護工作。而管護人員就應當依據國家下達的有關制度來對森林資源做好恰當的規劃,并采取恰當的操作流程來對森林資源做好管護工作,繼而將森林的開發加以提高,推動林業事業的不斷進步。
從當前發展階段上看,林業資源保護工程通常都是由相關單位進行管護工作的,在不同方面也都獲得了顯著的效果,落實工作做得很大改觀。除此之外,因為不同地區的具體狀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相關部門應當依據當地地區的特點而使用恰當的手段對森林資源進行管護,同樣建立合理的制度,確保森林管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森林管護工作中管護資金短缺的問題一直困擾相關管理人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管護人員收入待遇較低,特別是一些管護人員為臨時工,缺乏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在物質層面滿足工作人員的基本需求。森林管護工作需要巡邏看護,戶外生活條件艱苦,很多人員難以忍受環境而辭職,影響到了整個團隊的積極性。二是森林管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短期內很難見到成效,因而在森林管護工作中存在著眾多的靜態投資,而資金預算是按照工程初始時期的各種數據進行,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物價飛漲,工程初期進行的預算難以符合實際情況發展。三是新出現的森林資源缺乏相應的管理費用,只能從原有資金中調撥一部分用于新出現的資源,這種情況下不僅增加了管護人員的工作量,還相應地減少了管護人員的收入。
一方面林業行政執法力量與所擔負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國有林場從事林地資源管理的人員較少,并需要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協同合作,才能保障國有林地的安全。另一方面,協同合作時裝備欠缺。林業行政執法部門與其所擔負的執法任務缺乏必要的技術裝備和執法手段,如遇到突發案件,難以做到快速反應,及時應對和處置案件。最后由于國有林場同時承擔著森林資源管理和優化國有林地資源的雙重任務,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難以對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行為做到有效的監控和打擊。
一般來說,森林資源都是分布在人類活動較少的地區,且自然環境也是相對適宜的,但也是這一因素的關系,導致森林資源越是豐富的地區,人們的經濟水平也是相對較低,人口密度較小的,這也就使得這類地區的人們在各種方面所接受到的教育知識和思想層面較為貧瘠。處于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一直與森林為伴的人們對于森林管護方面的重要性認識很低。尤其是在一些偏遠地區,依舊保存著以前“刀耕火種”的習慣以及生活方法,比如他們在農作時,一般都是采用最原始的點火焚燒,這種行為不單單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同時也加大了安全隱患。除了這類地區人們的意識薄弱以外,因為森林資源面積過大,管理部門也是在人員數量上比較為難,防火設備上與城市相比也是較為落后,更新不及時。這種森林地區的群眾意識薄弱,森聯資源的管理部門在設備上和人員調配上極度匱乏,這也使得森林資源管護的工作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在現行的森林資源管護經營體制下,對森林資源進行因地制宜的開發與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某種程度上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水平、經濟現狀以及對森林資源經營、開發、利用的方式。甚至取決于國家對于森林資源的開發政策。科學的經營和合理開發森林資源不僅保護了環境,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經濟效益,這對于整個人類,尤其對于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的中國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而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綠色環保的產業在這方面就具備了先天的優勢。盡管生態旅游所闡釋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國古代的思想家那里找到源泉,但是,作為明確的“生態旅游”這一提法,卻完全是另一種前景。但是生態旅游在我國的發展目前仍處于研究發展的階段,實際實施的地方仍然很少見,從而造成我國森林資源利用率嚴重不足。
引發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不僅有自然因素,同時更多的和人為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充分重視防火宣傳工作,有效增強人們森林防火意識,防火宣傳工作開展過程中,可將現代化網絡手段充分利用,讓人們通過視頻或文章對森林火災危害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以此來增強他們的防火意識。而且可以組建專業化的森林防火宣傳隊伍,走進地方擴大宣傳,通過宣傳車以及深入農戶家中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同時還可以設置宣傳布告欄,運用標語進行防火宣傳,或者將火災案例進行公示,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森林火災造成的巨大危害,使人們的防火意識不斷提升。更要重視森林用火管理,尤其要加強一些特殊時期野外用火監控,避免野外不規范用火,減少森林火災發生概率。并將當地居民森林管護積極性充分調動出來,和森林管護工作者共同開展森林管護工作,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管護工作成效。
要想將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就要對森林火源的管理進行落實,并且加強組織管理,在這個過程中,要求相關森林防火部門要做好自身的日常管理工作,從防火管理的四個主要方面進行開展,并且要充分地認識到防火工作的重點就是對火源的管理。第一是錯開用火重要時期。一般情況下,在對森林進行防火工作的關鍵時期集中在冬至以后,清明之前這一階段,各地區和單位可以通過當地環境、森林防火和氣候之間的關系,在對所在地區火災發生情況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清楚地認識到防火的主要時期和情況。在重要時期過去之后時,相關防火部門或是單位就應該積極組織人民群眾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生產性用火,確保其能滿足農業發展的基本需求。第二是運用基礎方式取代野外用火。在開展實際生產活動的過程中,有很多用火的生產項目能用基礎方法取代,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有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幫助,那么就完全可以將野外用火進行取替。在這個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和工作人員也要注重對方式的總結和完善,充分做好防火宣傳工作。第三是將野外用火審批制度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一旦遇到高火險天氣和氣候,林區中所有生產用火環節都要進行嚴格審批和控制,保證不會給森林帶來危險和影響。當生產用火結束以后務必將火場徹底清理并清掃,防止出現死灰復燃的情況出現。對于非生產性用火更要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特別是在高火險關鍵時期,更應該嚴把死守,防止火災問題的出現。第四就是對人民群眾的說服教育。相關單位的領導干部應該對這項工作引起重視,將森林防火重要性講清楚,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危險性,同時不斷加強對老年人和小孩的防火意識宣傳、管理工作,堅決杜絕火源頭的出現。
堅持內練素質,外樹形象,把提高管護人員的素質作為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培養林業工作人員的自學能力,以此提高綜合素質水平,使其在森林資源的管理中積極地發揮作用。一是提高管護人員的思想認識、政策理論水平和道德品質水準,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強護林員的培訓工作,對管護人員進行國情、局情教育。學習森林管護知識、森林防火知識及外出安全知識等,提高護林員的素質水平。三是規范巡山記錄的內容,并統一培訓記錄書寫格式,讓巡山記錄書寫情況與其績效考核掛鉤。四是加強林業干部隊伍廉政教育,保證林地管理工作的公開、公正、透明和廉潔高效;規范林政執法,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涉林違法行為,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林區安全穩定。
分類管理森林資源,處理好保護生態與保障民生的關系,設立生態保護基金。以生態保護理念為指導,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正在編制的林地保護與利用規劃,將全部林業用地劃分為二大功能區,即生態公益林區和商品經濟林區。分類管理的主要原則為:管住生態公益林,放活商品經濟林。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資源,保障生態公益林規劃區居民基本生活,可以探索設立生態保護基金。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林業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逐步加強以應用遙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3S)和網絡技術為主的森林資源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重大林業生態事故監測和生態安全體系,充分發揮其空間和專業數據庫的基礎作用,實現森林資源管理各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可視化,增強快速發現問題的能力,保護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加強森林火險的實時監測,一般采用四個空間層次進行定位,具體為地面巡護、高地望塔、飛機巡護和衛星導航監測。地面巡護主要由林區的管理員和專業護林員進行定期巡護,以便及時發現隱患,其特點是靈活機動。高地望塔是針對重點多發易發區域進行巡護,利用羅盤第一時間定位森林火災位置,并及時通報,做到科學高效。飛機巡護和衛星導航監測主要是利用GPS定位系統和衛星導航監測系統等手段,準確對森林火源自動監測,消除死角,彌補了其他監測的視覺弊端盲區。四位一體的信息處理系統和森林火險自動監測系統,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更為科學、及時、有效的決策。
森林資源的培育管護工作意義重大,近年來由于過度開采及不合理規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從而帶來一系列的有害生物入侵、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現象,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高度消耗森林資源能夠獲取一定利益,但不利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管理部門需要結合現狀,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意識,從源頭上進行合理規劃控制,注意森林資源消耗與植樹造林工作的同步,并且做好防火、防病蟲害工作,提升森林物種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