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常春藤附屬小學,山東 濟南 250300)
教學效率是教育理論者和教育實踐者共同關注的問題,著名教育理論家實踐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曾指出,此書的目的是為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可以少一些喧囂,厭惡,多一點閑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在夸美紐斯的理論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學理論與教學效率的必然聯系。在今日,對效率的重視是新時代發展理念的核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以往的小學音樂課堂實踐中,教師容易追求一時的教學效果,對學生音樂素養和能力的長遠發展沒有規劃和重視,課堂學習形式大于所得,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音樂是對審美的熏陶和培養,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思維個性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究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十分必要。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生命線,一堂好課的判斷標準就在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重難點的解決,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有效性。對于音樂學科來說則更傾向于是否突出學科的特色,
以學生審美為核心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教師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隨時用教師的“教”調控學生的“學”。在音樂活動中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默契和友誼,用自身的專業技能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因此好的音樂課堂要求是多方面的,如何促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減少熱鬧花哨的無效教學,抓住重點形成適合教師的一套方法。
《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學生對識譜、基礎樂理等知識的熟練掌握。但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出現輕視視唱、不愿意唱譜只想唱歌的特點,因此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尤為重要。在發聲練習時加入科爾文手勢幫助記憶,每節課進行音階練習,定期進行科爾文手勢復習,為今后熟練掌握視唱樂譜做準備,逐步達到課標的要求。另外,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學習和鞏固視唱技巧的最佳時段,當學生發現視唱是自己既能夠勝任的事時,會很有自信地去完成,甚至會愿意去嘗試和練習更多。運用卡片識別、手勢辨認等游戲的方式吸引孩子的學習興趣,多練習模唱簡單的樂譜,也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視唱譜的意識和好習慣。
在學唱歌曲過程中,教師對歌曲的表現進行直觀的示范指導,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感受中、實踐中自然而然地體會到這樣表現歌曲的好處。相反的如果教師處心積慮的設計問題,學生容易失去對歌曲情感的體驗和演唱興趣。教師直接的指導讓學習效果明顯,學生自然感受到教師的用意。課堂教學中所有的互動都要圍繞感受歌曲、唱好歌曲這樣的總目標進行,低效或無效的互動雖然看上去和學生交流融洽,但這種繞道而行的設計反而會增加教學負擔,不利于學生對音樂興趣的培養。畢竟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有限,對歌曲高昂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在《大家來勞動》這首歌中,我設計了在學唱后提問:如何把歌曲唱的更有動力感?但經過幾節課的實踐,我發現低年級學生對這樣的問題理解困難,即使解釋清楚他們也不感興趣。相反的,這首歌曲的編創環節可以稍微展開一些,學生自己設計動作體會大家齊心勞動的激動場面,課堂聯系實際學生也更有興趣。可見,教學的設計一定要貼合學生實際,減少無效互動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低齡段學生對歌曲演唱的整體積極性很高,但有個別學生十分膽小,唱歌不敢張嘴,聲音極小,這時就要以鼓勵為主,抓住這些孩子的閃光點大力表揚,作為領唱來帶領大家,對培養小朋友的勇氣和積極性十分有效。在高漲的課堂氛圍中,學唱完成后可運用分組競賽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和情緒,以最好的狀態演唱,并再次給予鼓勵。
高年級學生在歌曲學習時,對自己的信心都很足,覺得演唱起來完全沒問題。但實際情況卻不敢恭維,他們往往會在附點節奏和歌詞對位上出現問題,音高的復雜變化上也不穩定。有伴奏音樂的時候自我感覺不錯,一旦沒有了伴奏,個別同學就出現跑調情況。因此在高年級學唱中,要以穩定落實為中心思想,在整體演唱一遍后,靜下心來再次聆聽,充分感受音樂的情緒和節奏特點。之后跟琴演唱教師再次指導,落實好每一句的歌詞和節奏。學唱后充分給每個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以小組“擂臺賽”的形式,在模擬考試中發現自己的問題,讓其他學生當評委,對照樂譜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音樂游戲是讓兒童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游戲活動中直接親身地體驗音樂、感知音樂,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減少了單純學習和訓練知識技能的枯燥感、直白性,學生更有興趣,集中精力使學習順暢高效。
比如:一年級學習了基本的節奏和節拍的概念,X走,XX 跑跑,X—走歐,學生看到這些符號能很快地反映出來走或者跑跑,但對恒拍的概念卻不很明確。于是我設計了節奏接龍的游戲,在三種節奏中進行自由組合,每個同學表現一個兩拍的節奏,中間不可以停頓。由一位同學來用小樂器擊打恒拍,中間不停頓的一排可以成功給本小組加一片智慧豆的葉子。師生可先進行討論,學生自己列出能夠自由組合的節奏,并寫在黑板上備用:
1、X X 走 走
2、X XX 走 跑跑
3、X— 走 歐
4、XX X 跑跑 走
5、XX XX 跑跑 跑跑
一節課下來,雖然有的學生對恒拍的概念還說不透徹,但在游戲的實踐中他們明白了知識點的含義,只有灌滿兩次小樂器的擊打才算完整的兩拍,恒拍不會因為任何一位同學的節奏而改變,而節奏組合本身卻是可以變化的。學生們在親身參與中體會了恒拍的意義,練習了這學期的三種節奏知識,還會自由組合創作一個兩拍的節奏,可謂一舉三得。
教學是教與學的學問,但更是一門與人交流的學問。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那些名師大多都是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的,眼睛則是明察秋毫的,也一定是熱愛生活很會營造交流氛圍的人。作為美育學科,音樂課堂中的氛圍似乎更加重要,要想帶動學生的情緒,高效精彩地完成教學內容,歌曲的學習就要一直在情境中,所有的環節設計都要在情景內行走。這需要老師有一顆充滿童趣的童心,為課堂打造一個輕松愉快充滿想象力的氛圍。在課堂上學生不僅是觀眾,還是課堂的組成者和構建者。只有真正地關注學生,觀察學生,關心學生,才能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和他們真正交流熟悉起來,切實幫助他們進步。相反,如果教師只是“虛看”,那學生也會自然而然變成“虛聽”和“虛學”。一節課下來,你會發現學生的學習印象并不深刻,課堂教學有“花”無“果”。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只有當你眼里有他時,他才會打心底重視你。在課堂互動中教師要學會放低身價,站在他的立場上想問題,從平行的角度和他交流,給他一些好的建議,這時學生必定會接受更多。這也就是我們與學生交流的價值,它讓音樂課堂的構建高效順暢,學生能力提升效果顯著。
多媒體教學發展迅速,是近幾年教學研討的熱門話題。靈活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更有興趣接受,快速進入課堂內容的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對多媒體教學充滿樂趣,變幻多彩,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很高。多媒體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的必備輔助工具,是教師指導學生的好幫手。音樂學科是情感的教育,需要創設濃厚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因此運用好多媒體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必不可少,對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有提質增效的作用。
例如,在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五課《火車開啦》的學習中,我運用多媒體視頻和圖片,用托馬斯小火車的形象來吸引學生,由托馬斯介紹自己的構造,拉近了老式火車與現代學生之間的距離,給學生較強的情境感。這首歌曲是以歡快活潑的節奏自然輕巧的聲音來進行的,用小火車蓬勃奮進的形象來感染學生進行集體游戲。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這樣引出,“小火車邀請我們去他的多多島一起做游戲,他的速度又快又穩,抓好扶手(前一個學生肩膀),排成一排,我們跟隨小火車一起出發吧(播放多媒體視頻)!”以學生喜歡的形象帶領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使學生音樂素養充分得到提高,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高效的課堂應當從導入環節就加強重視。一個吸引人的導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并拉近與教師的距離,是優秀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導入環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考慮到老師的專業擅長和課堂把控力,短時間內讓學生進入音樂情景。
例如,在《小雨沙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我準備了多種模擬春天聲音的樂器,用圖片和樂器引導學生模擬春風、小雨的聲音,并進行旋律的模唱和小組合作,組成美妙的春天二重奏。學生快速對春天的情景產生聯想,課堂的情境創設自然達成,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歌曲的欲望,實現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