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盧俊茹
“之前我一直是做甜美風格的發夾,類似日系、韓系這些的比較多。去年年底有一天我想在網上搜一搜新疆禮物,發現除了吃的就是和田玉,然后我又翻看了一些自己以前在全國各地旅游的照片,發現到哪里都有一些有特色的小禮物,我就突然想到要把新疆元素融入到我的設計當中,作為我制作小飾品的一個亮點。”4月14日,在位于西山農牧場錦繡家園一期肖蓉的家里,她將自己設計、制作新疆禮物的初衷娓娓道來。
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墻上、展示架上有許多做好的發夾,最惹人注意的是幾個飄著艾德萊斯絲綢的發夾,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漂亮時尚。
2011年,愛好做手工的肖蓉跟網上視頻學習做了一些發夾、包包,手機殼,起初她并沒有想到可以賣。只是憑借興趣愛好,做了一些自己戴,看到她戴的發夾很漂亮,有人就問在哪里買的,當得知是肖蓉自己做的之后,驚嘆她的手藝并立即要訂制幾個。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在附近興起了一股購買風潮。
因為一開始沒有考慮到售賣,所以準備的材料很有限,有人訂制了,就要設計出更多的樣子,那自己手頭的一些材料必然是不夠的。肖蓉就用賣了成品的錢買材料,做好賣了之后再買更多的材料,如此往復。
十年間,肖蓉從一個小姑娘,嫁作人婦,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除了懷孕后期和生產期、哺乳期以及小女兒一歲以內,肖蓉稍有耽擱,其他時間一直堅持走在自己的手藝人道路上。
期間,經歷了從一個桌子拓展到兩個桌子,從兩個桌子變為一個工作間,肖蓉感慨家人給了她最大的支持:“要說掙不掙錢,我其實從來沒有算過賬。只知道隨著客戶的增多,需要的原材料越來越多,就要花更多的錢去購置這些材料、配件、工具等等。我爸爸就跟我說:‘你喜歡做一件事,就要去堅持,趁著現在年輕又有時間和精力,就放手去做吧!錢緊張了就跟我說。’還有我老公也很支持我,給我騰房間,幫我置辦東西什么的。做這個本來就是我的興趣愛好,再加上家人的理解支持,我肯定會一直堅持的。也很感謝他們!”
肖蓉的爺爺是一名老兵,自1953年抗美援朝結束后來到了新疆,所以肖蓉是土生土長的新疆人,也是地地道道的“疆三代”。她將自己對大美新疆的熱愛之情和對手工藝品的情有獨鐘結合起來,想到將新疆民族特色融入到手工藝品的設計當中。
自從想到要把新疆元素融入到飾品設計當中,肖蓉自言自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充滿激情和斗志,經常會制作到半夜。盡管她白天還要按時上班,但她從不覺得累,很多次都是做完之后,一看表才發現已經是凌晨兩三點了,卻全然不覺得累。
有時候準備睡覺了,剛上床,躺著躺著,突然就有靈感了:給那個發夾上再搭配一顆珍珠吧!嗯,那一款應該再換一個亮些的珍珠,那個小熊要搭配一條帶格子的絲帶,想到這里,立刻就會從床上跳起來,來到工作臺前,比一下剛才想到的顏色搭配和款式搭配,合適的話立刻做出來,不合適的話再調整。
設計思路打開了,需要的配件就越來越多,肖蓉最近又進了一萬多元的貨,做的款式也越來越多。漸漸地,身邊的很多朋友同事買了她的發夾發到朋友圈里,又給她帶來了很多新顧客。肖蓉有時候制作的時候也會打開直播,這樣很快,聲譽就傳出去了。塔城、伊犁、阿勒泰的……現在肖蓉的顧客已經遍及全疆各地了。
有些顧客看中了肖蓉的手藝,一次就訂制100多件,肖蓉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開始忙活她的訂單,訂單多了,肖蓉仍然能保持足夠的耐心和認真去對待每一件物品,每一件都做得很精致。“純手工的東西,要用心和用情去做,這樣才能體現出來和機器制造出來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