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寧
(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廣東珠海 519040)
近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民用航空工業高速發展,各類新型航空裝備陸續立項研制。民用航空裝備需求的不斷攀升,給型號研制提出了更高的技術和管理要求。技術新,周期長,系統復雜,投入大,市場變化快等因素,對民用飛機項目管理提出了較大挑戰。在民機項目研發階段,常存在相應的研發風險,致使研發工作遭受阻力。
對于民用飛機研發項目這類復雜系統工程,風險管理顯得十分重要,為了保證研發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善于應用項目管理技術,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策劃,使民機研發項目推進順利,這可能直接影響整個項目能否順利達成目標。
本文簡要分析民用飛機研發項目的特點和開展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列舉了幾類主要的典型風險源,并提出民用飛機研發風險控制的措施。
民用飛機研發項目,是一個技術難度高、資金投入大、產業專業性強的行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要從項目啟動時站在全局發展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需要對整個項目技術、進度、經費、組織、人力、供應鏈等進行統籌考慮。可以認為,高技術、高成本、管理復雜是民用飛機研發項目的特點,具備這些特點的項目,意味著民機研發項目伴隨著較高的風險,需配備到位的風險管理措施。
在研發過程中,風險往往無處不在。例如,國內民機產業起步比較晚,新技術的成熟度不足,可能產生的技術風險;系統復雜度不斷增強,沒有經驗的集成商缺失對集成產品的驗證認識,可能造成的產品交付的風險;對民航法規理解或溝通不到位,設計中就會南轅北轍,可能產生適航風險;項目初期對各種因素的考慮不充分,實施中可能需要耗費更多的成本,可能會帶來經費或籌資的風險;諸如此類。民機項目研發所面臨的風險十分嚴峻,現實項目管控中,因風險管理缺失而造成的顛覆性問題的情況并不少見,因此在民機研發項目中開展充分的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
對于技術復雜,集成度高,專業性強的民機研發業,技術風險應是風險管理的重點。一方面,為滿足民機的性能指標,需要采用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還有需要重點突破的關鍵技術。新技術是否成熟,是否能夠融合到項目中去,是否有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都需要攻關,其不確定性是造成風險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結合民用飛機需要開展適航審定的要求和特點,在構型、適航這些新的專業領域,常常會缺失必要的認識和經驗,這可能會導致構型管理失控、無法符合驗證條款等問題,這些也是造成技術風險的原因。
在國內民用飛機項目研發過程中,人力資源往往是比較常見的風險。我國民用航空技術人才的數量和水平,從整體上來看還是不足,發展起來尚需時日,面對當前民機型號日益繁多的情況,各大主要民機研制商在研發人力資源上還是存在一定的缺口。另外,不同的民機項目有不同的情況,對研發人員的吸引力有所不同,人員可能更愿意在市場前景好,研制經費充足的項目中工作,這就使得部分資源不太充足的項目面臨嚴峻的人力資源風險。
項目的各類管理活動是保障項目研發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民用飛機的研發管理因為其面向客戶、需要適航審定等特點,與傳統航空研制管理方式有著較大的差別。我國民用飛機起步晚,對民機的管理理論缺少沉淀和積累,很大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西方的模式,又融合了具有東方特點組織結構。這就要求項目各級的負責人、管理人員需要清晰的管理思維和意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付諸實施,否則,或者是管理最終形成了“空架子、假把式”,或者是不實的管理導致了決策上的重大失誤。
民機研發中還需要及時分析市場上的環境變化,對大型項目更要考慮政策、法規上的變化,以及時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對于以市場為導向的民用飛機項目,市場環境的預估錯誤,或者沒有預見到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對整個項目造成顛覆性的打擊。
我國當前的民用飛機研制相關程序,主要以航標的“民用飛機研制程序”及國軍標的相關標準為基礎,根據飛機型號的不同性質,也需參照相對應的CCAR適航法規。近幾年,也有不少工程技術管理人員通過對SAE的相關程序進行研究,發展和補充民用飛機的研發程序。
但無論是通過對傳統航空工業研制程序進行繼承,還是對西方民機研制的相關程序進行學習轉化,也或是根據自身項目特點進行創造,毋庸置疑的是,建立一部統一的、全面的、經過驗證的程序是勢在必行的。這不僅能規范民機研發的管理性活動,更能為項目開展風險管理,進而規避風險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這就要求做到在推進項目實施的同時,做好過程的紀實和歸納,形成理論,用于完善已有程序。
常見的項目研發組織中,往往存在風險意識淡薄的情況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層對風險的管理不重視,一方面是相關業務的風險職責沒有落到具體人。
這就要求在研發項目的過程中,由高至低,逐級逐部分建立相對應的風險管理組織,可以是建立臨時性的組織,也可以是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上后建立專項性的職能崗位。同時應將不同層級的風險管理職責落實到各個層級和部分上,并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和程序予以配合。確保風險管理有針對性,措施能夠落地,能夠達到預定的效果。
其一,構型管理,在民機項目研發期間,構型管理應從4個部分分別提出可行性管理措施:第一個是構型標識,管理者應針對整個研發項目進行線路分析,將其劃分為不同階段,之后可準確記錄不同階段人員工作狀態、產品特性,將其作為憑證;第二個是構型控制,它實則指的是對于民用飛機研發中產生的設計圖紙、模型圖樣以及變更文件等,都需要對其進行妥善保管,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風險類別,便于及時把控項目風險;第三個是如實記錄,對于研發階段保留下來的數據以及文本資料,都應當如實記錄在研發檔案中,也可采用信息系統進行備份;第四個是審核環節,在構型管理中,可對研發人員協調性以及產品研發匹配度指標進行確認,而且還可實現多項管理內容的融合開展,由此達到省本目的[2]。
其二,適航管理,民機的研發除了要保證產品的參數指標,更重要的是保證安全性,保障飛機設計符合性,這也是風險管理的重點之一。
未來的民用飛機產品可以認為是市場的產物,市場需求將決定需要研發一款什么樣的飛機,能夠產生多大的效益。但是市場瞬息萬變,其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難以預料,因此需制定市場風險的應對方法。這就要求與意向客戶建立穩定的聯系,充分理解客戶的需求,確保項目研發能滿足需求,同時關注該項目市場的變化,從而合理地調配資源和安排進度。
民用飛機項目的研發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伴隨著來自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環境等多方面的風險,在項目初期,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制定適合項目特點的設計流程和制度,建立風險管理的組織,落實相關責任,對風險及早采取應對和防范措施,把風險的影響減小到最少,保證研發項目順利有序推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