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霞
(興平市博物館,陜西 興平 713100)
近年來,隨著廣大群眾對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全國各地博物館的建設數量也與日俱增。博物館作為收藏文物重要場所,在文物管理中必須時刻強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保證館藏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和信息完整性。當前,文物管理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博物館管理存在的許多問題也隨之出現,這亟待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高度重視。
文物是時代歷史的見證,是人民群眾生產活動的結晶,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作為歷史的產物,都打上了歷史的烙印,更加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它能很好的反映當時一段時間的歷史現狀。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就是對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是對人類社會共同記憶和利益的保護,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陜西省興平市博物館是一座依托興平文廟大成殿而建的縣(市)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近兩千件,時代上自史前,下迄民國,內容十分豐富,儲藏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很好地起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
文物是古代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古人智慧的凝結,對其加以研究可以從側面反映當年的歷史情況。博物館的文物承載了其所在年代的重要歷史信息,通過文物分析華夏文明的發展歷程與遺留的歷史痕跡可以對各朝各代文化進行梳理,而這些朝代留存的歷史文物就是其客觀證明。另外,文物除了可以反映時間節點外,還可折射出其所在年代的藝術、經濟和政治水平,以便研究者對各朝代劃分有著進一步考證和了解。因此,博物館文物對于考古學、歷史學等相關的科研項目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另外,文物也是文字記載的補充,以另一種生動和更具有說服力的方式訴說著歷史,能夠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方向,有利于開展科學研究。
博物館收藏著大量的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藏品,這些豐富的資源能夠滿足人們學習、休閑、娛樂和欣賞需求,能夠提供人們與歷史、與自然、與藝術、與科學對話的機緣,使人們能夠找到精神文化的殿堂。近年來,興平市博物館先后舉辦了“興平歷史文物展”“興平古代大型宗教造像展”等展覽活動,讓廣大群眾通過文物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加深人們對華夏燦爛文明的認識,同時增強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激發其愛國主義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由于博物館文物大多數是科學家考古取得的,本身可能并不完整或者十分脆弱,再加上其擁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此必須對其管理工作加以重視。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博物館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發展與推進,興平市博物館藏品門類廣泛,有陶器、銅器、鐵器、碑石、錢幣、金銀器等藝術品和生活用品,我們必須做好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以保證對文物的完整保存。但是從博物館的日常工作來看,其管理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如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不夠全面和詳細;在實際管理工作中,未能明確落實管理人員的責任;政府對于文物修繕和微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不夠;電子目錄管理應用不能緊跟時代;工作人員對博物館文物保管業務學習培訓不足等現象,保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對這些問題應當予以重視。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博物館的管理手段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便更好地對文物進行保存和管理。以文物防盜竊為例,興平市博物館能夠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但安防系統需要及時升級改造,才能夠顯著提高安全系數。此外,除了對于博物館管理的優化和創新,還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對現有的保護措施持續優化和改進,以實現文物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
部分博物館暫無完善的管理機制,導致實際工作存在難以克服的問題。作為文物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對專業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與管理。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需要重視對博物館文物管理制度的建設,只有讓文物管理工作同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市規劃同步進行,才能全面提高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水平。
博物館文物藏品種類眾多,而目前許多博物館仍應用人工方式管理,不但加大了管理人員工作量,而且其管理結果差強人意。因此,博物館必須規范文物管理流程。首先,文物入庫時不應由贈與單位直接交予庫房,單純按照時間順序編號。庫房應將文物按照種類、年代相應編號,以便收藏和查找;需要信息登記,形成電子目錄,促進文物管理工作更加科學、智能化。另外,需要對文物反復核對后進行編號、分類。最后,庫房人員需要再次核對登記,然后進行保存和收藏。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流程,才能在節約人力的同時方便對文物的查找。
博物館文物無疑是十分珍貴的文化資源,博物館文物保護方案應該從實際工作中入手,總結經驗、因地制宜、科學編寫。同時,需要注意結合博物館具體條件和情況提出管理要求,使工作人員管理規范,推動有序且高效地開展文物保護工作。
文物管理不同于普通物品管理,對管理人員有一定專業性的要求。除了對于文物的分類和擺放外,還要求管理人員擁有一定深度的業務知識,如了解文物的特殊屬性以及對存放環境的要求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存博物館文物。除了以上特點,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對于保管人員的道德要求較高,否則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風險。所以,對于博物館管理職責需要有明確的劃分,必要時甚至需要精確到每一個人。
在對博物館文物進行規范管理和悉心保存的同時,專業人員需要對文物進行科學的狀態分析。由于文物展出也是對文物的一種消耗,為了延長其展出時間,必須應用更加科學的手段對文物進行檢測和分析,以便于更加有效地進行保護。
應該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對博物館文物進行全方位、全要素的精準分類。博物館管理信息化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通過計算機管理可以更好地節約人力資源,同時方便對文物的查找;合理地按照文物的年代、用途以及其他特性進行信息化管理,形成可搜索式目錄,從而方便管理人員有效管理文物。
我國文物資源極其豐富,文物科技保護任務十分艱巨。研究表明,自然環境依然是導致文物基體遭受損壞的主要原因,這種損壞與文物所處的惡劣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對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降塵和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硫化物等)等進行長期監測和控制,建立長期的藏品環境參數數據庫,研究文物藏品與環境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創造最佳的文物保存環境,實現對文物蛻變損壞的有效控制,將是我國博物館文物保護領域一項長期性的基礎工作。微環境監測是博物館保護文物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微環境監測工作中應用數字傳感技術,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護文物。具體來說,在需要監測的文物周邊安放數字傳感器,運用數字傳感技術進行環境監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微環境調整,從而保證文物管理的順利進行,提高了保護成效。
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承載體已經不可或缺。每件文物都承載著歷史,傳遞著燦爛悠久的華夏文明,加強博物館文物管理是繼承、弘揚優秀傳統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結合我國博物館文物目前管理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和人員一定要重視起來,并且適時積極地解決問題。同時,博物館應該以確保文物安全為首要目標,結合現代科技方法,創新文物保護措施,進一步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的水平,增強文化軟實力,有效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