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寧夏話劇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1)
引言:在話劇表演的過程當中,演員主要是通過優美的形體語言向人們傳遞情感,在話劇表演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形體語言是一種集合了人的肢體動作、神態表達演員的思想情感的方式,在話劇表演當中,其作為一種專業性的表演方式能夠有效豐富話劇演出的內容,利用專業的表演技巧從而讓觀眾能夠通過直觀的感受體會話劇演出當中的人物情感以及故事主旨。
在話劇表演當中除了基本的聲音語言,神態語言是肢體語言當中能夠準確傳遞演員的情緒與思想的一種方式,神態語言是形容人們具體的面部表情,包括哭泣、大笑、悲傷、憤怒等情緒,從而讓人切實體會情緒的表達,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人與人的交際活動也多是通過對于人們的表情的變化識別人們的心理活動,在話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是依靠更加明顯而夸張的面部表情從而傳達話劇故事的內容的,通過神態語言豐富話劇表演當中的人物形象,并且隨著劇情的變化轉換表情,讓觀眾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劇情發展的走向,好的神態語言能夠促使話劇故事更加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肢體語言是在追求較大的舞臺效果的話劇表演當中的夸大表演,通過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讓故事情節更加豐滿,肢體語言是話劇演員通過肢體為主體的動作表演向觀眾傳達意圖的一種動作表現,例如在話劇表演當中手勢、腳步、轉身等動作,在滿足話劇表演的劇情需要的同時,更好的展現出人物活動,傳達話劇的故事內容,從而在單一的聲音語言基礎上促進話劇表演的完整性,完成表演過程,其次是從演員自身的修養來講,除了話劇表演當中必要的動作表演,話劇演員可以從生活實踐當中收集更加自然的肢體動作,從細節當中豐滿話劇表演的故事內容,肢體語言與神態語言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夠充分展現故事人物的內心世界,將故事人物的深層情感通過隱晦的肢體動作表達出來,從而體現話劇表演的真實性,發揮演員的深層潛力[1]。
在話劇表演當中,不僅僅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聲音動作等表現方式,更是存在著不易讓觀眾察覺的空間藝術效果,這是明顯依托于專業的話劇指導人員從而建設的一種表達效果,在話劇舞臺上,除了必要的語言交流等內容,話劇演員中也會形成一種近乎沉默的表達形式,在話劇表演的專業角度可以稱之為“沉默語言”,這一語言的實質就是通過舞臺上演員的空間距離在不產生任何對話的情況之下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演員之間的身體距離中產生的空間效果能夠讓觀眾體會角色之間微妙的距離情緒,空間距離較小則能夠體現出情感的熱烈,而較大的空間距離則說明情感的冷漠疏離,在話劇表演當中應用空間語言能夠增強實際的表演效果,增加藝術性。
“無聲勝有聲”是話劇藝術表演當中藝術表達的最高境界,在以往的話劇表演當中不難發現,在優質的寂靜舞臺效果當中,往往會引發觀眾熱烈的掌聲,這就是無聲形體語言的魅力所在,利用這種形體語言,可以更加隱晦的將話劇演出當中的故事人物的內心思想展示出來,從而在似有非有的狀態下給予故事內容上的留白,為觀眾留有想象的余地,從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促使故事在每一個觀眾的內心當中都有著不一樣的體會,促使觀眾自身能夠形成更加立體豐滿的形象感受。形體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從外部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形體語言的表達來源就在于故事人物的內心形象,通過對于內外表現的結合統一,才能促進演員塑造出更加鮮活的故事人物,藝術源于生活,話劇演出當中的故事人物也是生活中的靈感來源所創造出的角色,因此,對于角色的塑造不僅僅局限于故事內容,更是生活經歷以及背景環境等因素的結合升華,話劇表演正是對于生活藝術的一種提純加工方式,話劇演員通過實際的形體語言將精彩的內容呈現給大眾,讓觀眾能夠對故事角色的內心世界形成直觀的認知感受,從而在話劇的舞臺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動而真實的話劇人物。話劇演員在實際的演出過程當中必須加強對于故事人物內心活動的揣摩,結合自己的理解,充分利用形體語言將自己轉變為故事當中的角色,更能夠增加人物的真實性,也能為整體的話劇表演營造良好的效果[2]。
在話劇表演當中,形體語言作為能夠充分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表演方式,必須引起話劇演員的重視,充分利用形體語言在話劇表演當中構架出人物特色,促進形體語言在人物的形象、細節以及情感上的全方面多角度,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這一角度的形體語言能夠更加綜合全面的分析話劇角色,從而為演員自身的角色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人物的感情色彩,深入形象刻畫,從而完善多元化的藝術塑造形式能夠有效促進人物形象的豐滿化立體化,從而在話劇表演當中促進劇情的發展,豐富藝術效果。
一切的藝術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時又高于生活,話劇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創作靈感同樣也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積累而成的,在話劇表演過程中,最好是能夠將故事內容與情節敘述更加貼近生活,從而與觀眾能夠產生共鳴,增加觀眾的接受能力。在話劇表演時,從生活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情感,從而構建出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話劇演員根據最基本的話劇故事內容與臺詞闡述人物感情,但是流于表面的感情表達無法將觀眾真正代入到話劇故事當中,從而無法引發較好的反響,有效提高話劇表演效果就需要話劇演員能夠充分融入到舞臺當中,融入到情節當中,將自己與劇本角色充分融為一體,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加強代入感,在話劇表演的特定情節當中能夠融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與閱歷將形體語言充分用于表演當中,基于藝術形式的表達結合生活現實邏輯,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感受,有效完成話劇表演,從而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升華藝術效果。
藝術表演往往是一種基于預設的情節表達方式,相較于其他的影視作品來講,話劇演出更為直觀,少了后期制作的環節,對于話劇演員在舞臺上的呈現效果將會更加嚴苛,因此就需要話劇演員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在直面觀眾的話劇舞臺上能夠具備良好的表演能力,將形體語言貫徹在整體的表演過程當中,從而優化觀眾的觀賞感受,不會覺得突兀。在話劇演出之前,話劇演員在拿到實際演出所用的劇本之后對于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節加以了解,能夠做出話劇表演的預設準備,但是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更需要發揮演員自身的深層潛能,從而在演出過程中合理的增加即興表演環節,為觀眾呈現出更加精彩的表演。這需要演員能夠具有較強的臨場發揮能力,根據現場觀眾所產生的反饋信息從而構建更加生動有趣的即興表演內容,通過形體語言對整體的表演活動進行調整,從而增加故事劇情的感染能力,在每一次的體驗中尋找新的突破,在重復的演出當中在形體語言上進行優化改良,創造更加完美的演出。
在話劇表演當中,話劇演員根據對于話劇劇本當中自身所要演出的角色進行全面的剖析,從而增強對于角色塑造的認知程度,能夠充分將自身與角色之間產生緊密聯系融合在一起,熟知所扮演的人物特性,從而能夠根據自己的分析理解,建設細致生動的形體語言特色,不同性格的角色所建設的形體語言各不相同。例如性格靦腆的角色形象總可以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眼神閃躲,有著偷偷扣手的小動作等[3]。都是在進行人物的刻畫塑造過程中可以建立的演技,抓住角色的重點魅力,通過細致生動的表演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可,讓觀眾能夠走進人物內心,達到話劇演出的真實目的。
結語:綜上所述,在話劇表演當中,運用良好的形體語言能夠增加表演的生動性,有效提高話劇演出質量,從而促進話劇事業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