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莉
新聞編輯是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靈魂”,也是電視時政新聞節目質量的關鍵決定者,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制作播出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張地講,電視時政新聞編輯的好壞與電視時政新聞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沒有十分過硬的編輯技巧和良好的編輯意識,就不可能制作播出具有良好收視率和深受觀眾喜歡的電視時政新聞。
電視時政新聞是社會大眾及時詳細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信息的主要來源,是電視媒體“新聞立臺”方針的重要體現,對電視媒體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電視時政新聞備受重視,也同樣備受關注。各大電視臺都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采寫、編輯制作、播出各環節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可是,隨著媒介競爭的加劇及新媒體的沖擊,觀眾對電視時政新聞的要求愈發嚴苛,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發展遭遇極大挑戰,電視時政新聞的不足不斷呈現,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電視時政新聞的編排方式方法極其單一和固化。很多電視時政新聞節目在編排方式上沒有創新,缺乏新意,極易引起觀眾的收視疲勞與審美疲勞,不能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收視體驗,這明顯制約了電視時政新聞的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發展已成為電視等主流社會媒體今后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要借鑒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及傳播優勢對電視時政新聞的編輯技巧進行創新,盡量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編輯過程中采用新媒體思維,將節目的形式和內容打造成適合在“全網”播出的節目,從而拓寬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播出渠道,進一步拓展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潛在受眾群體,比如開設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將電視時政新聞同步上傳到網絡平臺。但是,當前大多數電視時政新聞在節目編輯時沒有考慮網絡播出平臺的特點,導致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不具備在新媒體平臺上播出的客觀條件,從而造成播出渠道及播出資源的浪費。
如今的電視觀眾,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傳播者,已從傳統單一的“受者”向“受傳者”轉變。這種變化極大提升了電視觀眾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他們渴望在收看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同時積極表達自己的意見或看法,渴望參與到節目的交流互動中來。但是,電視時政新聞的編輯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觀眾的這種意識的變化,沒有尊重觀眾的主體意識,因此沒能在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中增設與觀眾互動交流的環節和途徑,完全從編輯自身的意愿出發,導致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沒能迎合觀眾的信息多元化需求和收視心理,一定程度上造成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潛在觀眾流失,不利于電視時政新聞節目收視率的穩步提高。
電視時政新聞不同于一般的電視新聞節目,其具有高度的政治權威性和政治敏感性,對新聞的時效性、重要性要求很高,因此,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也不同于其他類型電視新聞的編輯。做好新時期的電視時政新聞編輯,要在思想上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對待編輯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最主要的是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意識,運用新媒體思維,不斷創新電視時政新聞編輯方式方法,使得電視時政新聞的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讓電視時政新聞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同時也能讓電視時政新聞成為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最大化發揮出電視時政新聞的作用,為經濟社會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從而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導向。
做好電視時政新聞編輯需要非常專業的編輯技能,這就對廣大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人員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加強新聞編輯技巧的創新,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人員緊密結合實際工作,精準把握新媒體時代電視時政新聞的內在特點,刻苦學習編輯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是編輯技巧創新的基礎與前提,否則就是“紙上談兵”,無法付諸行動。可見,加強編輯技巧的創新,能夠讓觀眾獲得更好的收視體驗感。
新時期的電視新聞編輯,不僅僅局限于編輯工作,其工作職能應不斷拓展,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人員要努力成為“全能型”編輯,除了精通編輯工作外,還能勝任新聞采寫等其他環節的工作,最大化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降低因前期采寫與后期制作存在出入而造成的新聞節目內容的割裂,提升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完整性,從而更好地展示新聞的整體面貌。
總之,在媒介發展的新時期,電視時政新聞編輯是一項極其重要且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考驗著廣大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人員的智慧和編輯技巧。
因此,電視時政新聞編輯一定要虛心學習,切實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努力做好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的編輯創新,從而為廣大電視觀眾奉獻更多更加優質的電視時政新聞節目,促進電視媒體和電視時政新聞節目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