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傳統媒體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及交流尋求全新的發展路徑,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新媒體也需要從傳統媒體中吸取養料,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及水平,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和揚長避短。因此媒體融合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新聞工作者需要抓住這一發展趨勢的特點,找準自身的定位,主動調整自身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方向,實現有的放矢。
首先是新聞生產一體化。媒體技術的創新一方面能夠實現媒體內部資源的優化利用及實時共享,另一方面能夠促進不同平臺資源的無縫對接。其中新聞生產的內容及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一工作不再以單個媒體平臺的編輯及采訪為依托,而是通過構建指揮中心,積極實現不同頻道和不同渠道的有機互動,保障信息資源的高效融通及共享。在這樣的背景下,多種媒體元素越來越復雜,同時新聞資訊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其次是媒介形態聚合化。媒介形態聚合主要以不同媒體形態為核心,通過對同一新聞事件及傳播目的的分析和研究,以融合化的傳播理念和傳播語態為重點,真正實現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從微觀角度上來看,新聞產品的內容更加多元,新聞產品涉及不同的角度,不管是采訪方式、選題切入還是報道手段都有一定的側重點,能夠更好地體現不同媒體的特色及優勢。
最后是受眾需求的多樣化。受眾需求的多樣化與信息時代存在一定的聯系,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的門檻較低,人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人們獲取信息及傳播信息越來越快捷,同時決定權和選擇權較大,在此基礎上所產生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對信息的要求較高。
要想保障自身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實現長遠發展,新聞工作者需要關注媒體融合時代中個人工作能力及工作標準的變化,了解這一發展趨勢所帶來的各種影響,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創新,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1.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媒體融合背景下的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為了保障信息傳播的質量及效率,真正提高新聞作品的質量,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并主動調整自身的工作行為及工作方向。
首先,新聞工作者需要講黨性,充分體現自身的社會責任及社會價值,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確保思想過關、政治合格,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來落實新聞工作。
其次,新聞工作者需要嚴格按照采編規矩完善個人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形式,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在采編新聞時,新聞工作者需要注重公正性、公平性、真實性、全面性和客觀性,以此為原則提升新聞的準確率。為了保障自身的新聞作品能夠獲得受眾的青睞,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新聞工作人員需要貼近人民群眾,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系,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保障自身報道出來的新聞作品能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聞資源的優化配置。
最后,新聞工作者要敢于發聲,充分體現新聞“把關人”的作用,更好地實現對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
2.提升傳媒思維能力。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要注重專業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習,以傳媒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基礎,了解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關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工作內容的差異化及分眾化傳播趨勢,積極構建全媒體框架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思考。新聞產品的創作要求及創作環節較多,新聞工作者要做到精準化的傳播。
首先,新聞工作者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和策劃意識,充分體現策劃報道方案的豐富性及多元性,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報道。
其次,新聞工作者需要注重資源的共享,建立良好的共享意識,保障所采訪的內容能夠實現不同形式的有效傳播,充分利用網絡、電視等媒介實現信息資源的優化利用。
最后,新聞工作者需要注重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注重細節要素,各平臺在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引導下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3.提升動態溝通能力。在信息時代,大眾傳播活動越來越主動,民眾的主動意識及平等意識有了極大的提升,因此,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在信息傳播及新聞制作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交流,了解自身工作的內涵及具體價值。
首先,新聞工作者要了解新聞事件的動態進展,在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引導下實現統一調度及行動,加強互相照應。
其次,工作人員要注重多點聯動,全方位分析不同的新聞事件,了解新聞事件的具體背景廣泛設置新聞采訪點,多渠道收集新聞信息及新聞資源,以此實現自身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的穩定提升。
媒體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既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許多的挑戰,新聞工作者個人需要堅定政治立場,提升個人的傳媒思維能力及動態溝通能力,學會利用不同現代化傳播手段,保障自身所制作出來的新聞產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