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帥 張雪楓 李楠
(1.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2.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3.吉林市腦康醫院,吉林 吉林市 13201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理念在多種領域具有教學中具有比較廣泛的利用。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1],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學習,積極的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的急危重癥護理人才。同時急危重癥護理學作為一門專業的學科,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的護理學知識,還要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在日常的急危重癥患者護理中,護理人員是患者的主要接觸者,所以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心態,在日常的工作中,無論遇見多么危急的情況,都能進行適應,而不是一味地慌亂。所以在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將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端正,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道德感,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對危重癥患者引起足夠的重視,出現緊急情況,要第一時間進行搶救,防止失去患者急救的最佳時機。其次要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病人的實際需求進行服務,將患者當作自己的親人,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具有奉獻精神。
在實際的教學中,為了滲透素質教育的觀念,就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學習。因為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教學涉及多個方面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同時包括對急救藥品的使用等各個環節,因此學生應該盡量地對教學動作進行觀摩和學習,將必要的動作融入心中,在細節上進行把關,方便在是實踐中對知識進行把握,最后對學生的操作性能進行評分。
因為相關的急危重癥護理工作存在各種風險,隨機性也比較強,所以在素質教育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2],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的應對不良事件。在實際的急危癥護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信、樂觀、正直等心態,激發學生對于工作的熱情,保持清醒的作風,讓學生更加善于思考,從多種角度去分析問題,對于復雜的急救狀況迅速進行判斷,科學的對危及問題進行解決,制定良好的護理方案。
在實際的急救工作開展中,因為情況較為特殊,所以涉及到的護理內容比較廣泛,和醫院的各個科室都有比較廣泛的聯系,因此護理人員要和各個科室緊密的進行配合,從而實現對護理工作的有效完成[3]。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按照不同小組的特點進行教學和布置作業,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方便對學生進行考核,具體的考核成績要進行小組之間的對比,這樣不僅利于個人的能力提高,也利于總體小組成員的能力提高,讓學生之間相互理解,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急危重癥護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精神,就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的技能素質。再加上急危重癥患者的情況比較特殊,多數患者患病比較突然,病情比較復雜,因此對于病情的迅速判斷比較困難,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種情況的應對能力,就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迅速地掌握急救相關護理知識,熟練地掌握相關操作技能,教師比較的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急救動作的示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理論知識掌握的多,沒有實踐的支持也不利于學生更好的投入臨床實踐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反復進行動作示范,也可以配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有了多媒體的配合,學生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對示范動作進行掌握,更加熟練地掌握實踐技能,同時對于急救藥品的使用也要格外謹慎,這也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示范的關鍵,為了讓學生具備專業素質,就要重視教學工作,采用先進的標準對規定動作進行指導,方便學生對規定的動作進行示范,做好對學生的考核。
對于急危重癥學生的素質提升來說,做好人文素質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內在素質提高意義關鍵。因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都十分重要,所以需要格外引起重視。因為急危重癥學科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想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滲透,就要重視自身的文化素養提升,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形成影響,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4]。
綜上所述,在急危重癥護理中,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對患者進行服務,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護理學生從內在層面到外在層面,都會實現對專業知識的應用,掌握專業的急救知識,具備處理危急事件的能力,促進護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