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薇
從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發展中能夠看出,想要做好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在編輯新聞過程中按照相應原則,對新聞進行細致加工,有效發揮新聞節目自身的價值。
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環境下,人們對各類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樣也就使得新聞編輯工作面臨著一定的挑戰。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新聞的改革也成為必然趨勢。通過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合理改革,讓新聞編輯工作更加順利地完成。對于新聞編輯而言,面對人們的需求,自身的知識、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達到相應要求。而且,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各類工具應用也越來越多。為了更好地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作用,廣播電視臺應該積極地對新聞編輯進行培訓,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電視新聞節目是對配音、畫面等進行編輯,而廣播新聞則是通過播報員對新聞進行現場播報,或者是通過連線的方法讓人們了解到新聞具體內容。從中能夠看出,新聞編輯的工作較為復雜,涉及的內容較多,編輯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技巧,以獲取更加理想的收聽收視率。新聞節目對于編輯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編輯人員自身具備超高的編輯能力,而且還能夠對新聞的內容進行識別,確保內容的準確無誤,對各類軟件也能熟練使用,以更好地保證新聞質量。與此同時,還需要編輯人員能夠充分利用創新思維來對資源進行整合,改變以往傳統的編輯方法。在對新聞進行敘述時不僅要考慮到結構是否正確,還要能夠積極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編輯,讓人們更加便捷、快速地獲取到新聞。
為了做好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編輯人員需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為。受到當前信息技術的影響,廣播電視新聞不僅僅局限于電臺和電視載體中,在手機、電腦等工具中都能夠有效傳播。因此,編輯人員應該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編輯水平,明確新聞的主要受眾群體,保證在傳播新聞過程中,不會出現誤導問題。
第一,在規范新聞編輯行為過程中,要保證編輯人員符合新聞工作者的準則,在對新聞進行分析時,要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不能摻雜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二,做好新聞把關,認真審核稿件,從新聞導向到新聞真實性上都要一一審核。編輯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角色,他們并不只是在新聞報道中簡單地加入解釋或分析,相反,這種新型新聞從業者必須核實消息來源的可靠性,并加以整理分類,使它能被人迅速有效地理解和接受,有效地減少受眾在面對信息極度泛濫時出現的無力感。因為這種選擇和解釋的工作呈現出一種規模化的運作,這是普通人無法完成的,大型的事件解讀絕不是像發條微博、轉個朋友圈那么簡單,它需要專業知識的解讀、專業團隊的調查、專業理念的影響才足以支撐,規模化的新聞運作依然離不開專業新聞編輯。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明確新聞節目制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人們通過新聞來更好地了解世界,努力獲取相應知識。因此,編輯人員需要了解人們的心理,編輯更具價值的新聞內容。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將重點放在研究大眾需求上,確保新聞的針對性。比如,年輕群體對娛樂新聞更感興趣,公務人員則對國家政策更感興趣。因此,編輯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就應該針對不同群體的喜好來保證編輯內容的合理。與此同時,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也應該研究該新聞是否會引起人們的思考,是否具有一定價值等。這就需要編輯人員能夠使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信息進行篩選。
當前,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新聞需要改變以往嚴肅的面目,增加趣味性,以更好地吸引人們注意。所以,在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編輯人員要積極提高新聞內容的趣味性。不僅要從內容方面入手,還應該創新標題,改變以往死板的標題。此外,還可以在新聞中添加一些圖片、表格等,增強新聞趣味性和直觀性。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在新聞編輯中采取數據可視化手段,將報道中的數據制作成數據餅圖、柱狀圖、折線圖、數據矩陣等純數據型圖片,同時在數據型圖片上增加一部分知識和相應的圖標,使得數據具有形象性和可讀性。這種形式主要應用于報道數據較多的新聞,或者是純粹的數據新聞,這樣做能夠形象地傳達較為抽象的數據,突出新聞需要傳達的核心內容,如數據的對比等,用這樣的方法可傳達豐富的信息。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如果新聞過于枯燥,那么就會影響人們對新聞的喜歡程度。所以,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該積極利用多種方法,增強新聞的趣味性。
在新聞編輯過程中,也應該適當進行模糊化處理。雖然,對于新聞而言,更多的是保證真實性,但是為了能夠保護隱私,也應該注重編輯模糊化。
總而言之,在新聞編輯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編輯人員要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要改變以往思考不夠深入、表達不夠準確等問題,發現新聞中的價值,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