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鋒
融媒體指運用媒體媒介,將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及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資源整合,實現多種媒體互補性兼容的新型媒體形式。為更好地完成播音工作,對傳統媒體方式進行創新是亟待完成的任務,在進行媒體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將不同媒體形式的優勢互補,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在融媒體時代,各種媒體行業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相互結合各取所長,形成1+1>2的效果。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對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而現階段播音主持人因對各種新型媒體的實踐不足,導致無法將新型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優勢結合起來,無法形成綜合傳播力。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的專業素養受傳統人才培養體系影響。在我國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成績更具有說服力,而忽視了人才的實踐能力,導致高校培養出的專業人才無法真正適應實際工作要求,從而影響播音效果。在播音主持人入職后,并未對主持人定期進行系統培訓,導致播音主持人在工作過程中僅能夠得到經驗的累積,而不能及時更新播音知識儲備,影響了播音主持團隊整體綜合素養的提升。
因網絡科技的發展,播音傳播渠道不僅僅局限于電視機等傳統媒介,各種手機社交軟件的普及使新聞事件傳播速度加快,網絡言論及網絡媒體的擴散速度遠比傳統媒體快。因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目標受眾群體不斷擴大,隨著受眾群體的多樣化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并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及文化程度自行選擇新聞類型,而這種自主性也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更大挑戰。播音主持人只有通過擴大自身優勢特點,形成多樣化主持風格,才能適應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
因融媒體時代的特殊性,播音主持人需進行創新與融合,應同時具備新聞敏銳度、新聞事件深度跟蹤能力、時事熱點評估能力以及控場銜接能力,多重身份的挑戰對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絡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需對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平臺上的網絡輿論加強關注,但在大多數播音主持中,仍以傳統媒體為主進行播音主持,內容形式都未根據融媒體時代的特點進行創新改進,使播音主持失去時代特色。
在播音行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化,為提高自身節目的收視率,播音主持人多采用夸張、獵奇的手法播報新聞,但在追求新穎的過程中,漸漸喪失了新聞應有的真實性。確保新聞播報的真實準確是社會賦予主持人的責任,而過于夸大的信息不僅不利于新聞受眾的穩定增長,更影響著整個播音主持業的風氣。現階段,播音主持人在播報時,仍會采用大量內容與主題不符的稿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整體播音主持的印象。
在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仍存在較多問題,為促進播音主持的持續穩定發展,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解決探討。
播音主持專業應是實踐性強于理論的專業,但在我國國情的影響下,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成績,使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生無法順利進入播音行業。在播音主持人才培育過程中,高校應加大對學生技巧培訓及實踐的教學,培養播音行業真正需求的人才。
為滿足新聞受眾的不同需求,各傳媒公司需為播音主持安排定期培訓計劃,使播音主持人在工作過程中,仍能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增強融媒體時代下的播音競爭力。新型媒體形式相較于傳統媒介而言,便利性是最主要特征,在進行融媒體形式的新聞播報時,可適當創新播音主持工作流程,減少一些中間環節,提升工作效率。
在傳統播音主持行業,播音主持呈現標準化、一體化特點,個性化的發展受到抑制,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成為一個快速革新的行業,只有播音主持人正視自身存在的思想陳舊老化的問題,加強互聯網下新聞敏感度訓練,才能逐漸成長為視角獨特、思想過硬、新聞敏感度高的綜合性人才。在現在網絡社交發達的情況下,更加要求播音主持人有過硬的職業素養,從吐字發音、語言神態到善于傾聽反饋、即時點評,都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備高素質綜合素養,為觀眾呈現完美效果的新聞播報。
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媒體運行模式的創新,更是對數據收集、儲存、運用的創新,由于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新聞受眾呈現多樣化,所以為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進行大數據調查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大數據分析,充分了解融媒體時代下受眾的興趣與關注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味滿足受眾的觀看需求,而是在遵循職業道德的基礎上,結合傳統媒體優勢,對新聞內容進行合理優化,進行新聞創新,適當運用網絡語言表達新聞內容,使新聞內容更貼近生活,以達到提高收視率的效果。
在進行新聞內容創新的同時,對新聞播報形式、風格也應適當作出改變,例如在2014年大年初一的《新聞聯播》中,主持人康輝在新聞即將結束時說:“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就是愛你一世,那就讓新聞聯播和您一起傳承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吧!”這種新聞播報方式立即引起熱論,人們紛紛表示認可。除了合理化改進播報形式,還可針對大數據調查結果,分析受眾喜愛的新聞類型,進行數據整合,重新劃分新聞板塊,并在介紹時簡要概述各板塊內容,讓受眾直觀了解自己喜愛的板塊的大體內容及大概播報時間,以提升受眾的滿意度,穩固受眾群體,將其轉變為播音主持的忠誠粉絲。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播報的內容及形式都需進行創新。之前,人們一直通過傳統媒介進行新聞獲取,久而久之,只會造成審美疲勞,漸漸對播音主持失去興趣。如今,彈幕等留言評論功能已經成為視頻軟件的標配,新聞軟件也不例外,人們對信息傳播的廣泛參與,也對播音主持提出了新的要求。播音主持人應掌握一定的融媒體傳播技術,不僅為拓寬視野,更為與受眾進行實時互動,通過微博、抖音等社交軟件與受眾互動,通過這種互動,可以使受眾抒發對新聞節目的感想,拉近主持人與受眾的距離,給受眾一種親切感。
信息時代瞬息萬變,媒體融合成為大勢所趨,在各種媒體形式并行的時代,更能體現出播音主持人的專業素養。為提高自身價值,播音主持人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介質,從單向播音轉為互動融合,在自身優勢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把握受眾群體需求,提升自身競爭力與節目收視率。在媒體工具愈發便捷的當代社會,播音主持人應增強新聞播報的真實性與感染力,漸漸從單平臺播報向融媒體平臺擴展,主動爭取更多傳播平臺,為新聞節目的收視率與影響率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對新聞而言,時效性、真實性及公開性等特點是不容改變的,不管是在傳統媒介背景還是融媒體背景下,都應注重新聞的社會影響效果。在各種新興媒體上,各種真真假假的新聞得以傳遞,大量的假新聞混淆視聽,引起人們在網絡上的熱論,在這種情況下,播音主持人更應時刻關注各種新聞的社會影響效果,學會在不同的聲音中找尋真相,運用自身豐富的新聞素養甄別真假,始終傳播正能量。在新聞發布前應考慮此新聞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事先做好評估工作,根據一手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切勿人云亦云,播音主持人應更加明確融媒體時代下的責任,增加自身正義感與責任感,推進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播音主持人應把握融媒體背景的特點,進行傳統媒體的創新改革,在當前“個性化”需求嚴重泛濫的時代,更需要播音主持把住專業底線,在創新實踐的過程中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將創新與嘩眾取寵區分開來,在轉變播音主持風格的同時傳播社會正能量,在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同時,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豐富播報內容與形式,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