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青
回答新時代之問,回應“融”時代課題,這是當下每一個新聞人都無法回避的。這注定需要不停的探索,這注定是一場艱難的征程。當新技術狂飆突進以風暴之勢迎面來襲時,貼合受眾的表達應如何借勢而為?當傳統媒體人轉化為融媒體從業者時,報道表現手法的落腳點應如何順勢而變?當技術作為融媒變革引擎之力時,新聞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應如何乘勢而進?梳理這些問題,對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對新聞從業者精進、提升融媒報道能力,無疑會起到重要的賦能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雪說過:“我們創造了媒介,媒介創造了語體。”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當下各大網絡頭部平臺被譽為“第四種媒體”,成為高效高速高能的傳播平臺與傳播載體,為主流價值的傳播和表達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同時,附有主流價值傳播標簽的融媒報道能否傳得響、傳得遠、傳得開,報道的語言是否深受受眾喜愛,是否通俗化、大眾化,也尤為重要。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人員一般都有較強的語言文字功底,能規范、準確運用語言文字,但是在融媒時代,還要掌握表達更親切、通俗的網絡語言,這是因為既有利于與受眾互動,還可以拉近受眾與作品距離,激發受眾了解作品的欲望,增強融媒報道傳播力和影響力。融媒時代是變革時代,具有迭代共存、碎片化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融媒體時代的語言特點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舊媒體語言交融的特征。如果能借勢而為,借助“網生代”所熟知的新奇、活潑、幽默、富有趣味的網絡流行語,無疑會給網友帶來更多的親切感,自然能受到網友更多的關注。
2019年11月,“初心與手記——中國當代文學紅色經典融媒誦讀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筆者作為21 名融媒編導之一,擔當彝族長篇詩歌《阿詩瑪》的導演編輯工作。策劃之時,筆者根據“土味情話”“白月光”這樣網感十足的關鍵詞,設計了兩個問題,請主持人與專家訪談。
從當時的直播彈幕和后期拆分的短視頻來看,這些合理使用的網絡語言,的確增強了節目的時代性與趣味性,拉近古老作品與受眾的距離,不僅展示紅色經典手稿背后的故事和經典作品所承載的永恒文學魅力,也在新時代中賦予新的可解讀價值。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著名新聞人敬一丹說過,視覺化思維是全媒體從業者的共同課程。融媒體時代,重塑了媒體格局,也必然改變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積極探索迎合時代、符合實際的新型報道形式,成為必然選擇。從傳統媒體人轉化為融媒體從業者,很多人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擁有采編播等傳統專業能力之外,往往不知如何去理性叩開“融媒”技能之大門。
其實,要順應受眾碎片化思維,實現用視覺設計去驅動融媒革命。因為在等同單元的時間里,受眾能吸收的文字信息是有限的,而可視化的信息顯然更高效;在大數據時代席卷全球信息發展的當下,一張可視化的圖片更能彰顯數據的規律性、價值性;在融媒報道中,一張優秀的新聞圖片能包含高度濃縮的信息量,能準確鮮明地展現事件的主題,達到千言萬語也難以盡述的效果,正是所謂的“一圖勝千言”。
新聞編輯記者要在報道的統籌過程中全面調動受眾的視覺器官,爭取達到觀點、數據等重要信息傳播可視化,進而提升受眾注意力。2020 年11 月21 日,作為沈陽廣播電視臺《廣電一日》融媒報道的策劃、導演,筆者率領沈陽廣電《市民您早》《沈視早報》兩檔早間知名廣電節目的主播團隊共同走進和平區長白街道藝術館,與社區群眾面對面交流。筆者為出鏡主持人準備了一個道具,那是一張沈陽地圖。在這張沈陽地圖上,用小紅旗標注節目組曾經去過的百個社區。這張地圖,無疑就成為一張可視化的濃縮歲月記憶的地圖。主持人就用這張帶有情感力量的沈陽地圖開啟活動,既是對活動主題“歲月有愛一路是我”的最好詮釋,也激發起鐵桿粉絲的強烈情感回應。
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員白巖松曾說過:新聞人的“核心力量”要有提煉新聞價值的能力。這是主流媒體人的優勢基因,在當下融媒時代也顯得彌足珍貴,不應因融媒技術手段的變化而發生根本變化甚至是顛覆性的否定。每一次信息技術的革命風暴,都會為媒體產業帶來沖擊和影響,當下的新聞從業者在融媒革命中應乘勢而進,善于錘煉核心力,肯于提升實踐力。因為有眼光發現、下功夫挖掘、動腦筋講述,受眾才能得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新聞報道。這也許才是今天我們該把握的重點。在融媒報道中通過深挖新聞價值,在海量的信息中選擇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為接下來的新聞策劃及報道提供重要素材,才能夠掌控新聞報道的重要落腳點,形成獨特的新聞亮點,增強影響力。融媒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善于直擊撲面而來的碎片信息的要害,具有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才能變“滿盤珠玉”為“一線穿珠”,使紛繁的材料條理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更重要的是,只有各單元形成各自側重點和看點,大型融媒體報道產品才能通過集體發聲形成聲勢,求得最大影響力。
融媒實踐背后,所有的探索和主張都由從業者“知易行難”的勇氣積淀而來;在科技賦能融媒發展不斷開疆拓土的背后,所有的挑戰和沖擊要轉化為從業者的專業智慧和融媒技能的拓展升級。身處融媒變革的主流媒體人,要堅守專業和專注,提升技術和技能,要勇于擁抱變革領域的氣象萬千,勤于求索新的發展路徑,才可以有機會在新型主流媒體建設中疾步邁進,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