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我國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的能力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從竹子在歷史文化潮流和精神文化發展中的巨大作用不難看出,竹子在古詩詞、書籍、繪畫和園林建設中的悠久歷史,以及竹子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系,使中國成為當之無愧的“竹文明之國”。從竹物質文化的角度來看,有竹飲食、竹建筑、竹服飾、竹器具、竹交通工具;從竹精神文化的角度來看,竹與繪畫藝術、語言文學、民間文化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1]。
竹子也與中國文人的精神歷程密切相關,與中國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在“四君子”(梅、蘭、竹、菊)中,竹與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關系最為密切。從物質上講,它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形而上的角度看,由于它的強韌、瀟灑、風雅的形象,被文人用來象征百姓的品格,“人性就像一根德竹”,只有兩相等值,才能清凈相見。古代畫家把人、竹、清、德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種非常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創造了一個具有強烈人文意義的竹世界。
竹制品的開發要注重實用性,首先設計者在設計上要注重時代感,滿足現代市場的審美和功能需求,提高竹制品的加工工藝水平和材料性能。其次,要研發更高端、更智能的加工設備,大膽推廣傳統竹材工藝,使其與機械生產優勢互補,并通過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竹材工藝,以實現現代技術手段的“再設計”。例如,對于傳統的竹編產品,如果我們能夠開發出一種類似于紡織類的加工方法,或者一種具有三維編織功能的竹編機,就可以大大提高竹制品行業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工藝復雜性[2]。
目前,在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設計界和工業界開始關注竹子。日本率先為竹工藝的傳承和活化建立了有效的傳承機制,創造了一大批體現地方風格特色的精美現代竹工藝和文化創意產品。泰國、印度等國家也逐漸開辟了新的竹子應用領域和表現手法,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歐美國家除了開拓竹材應用新領域,還注重發展竹材設計的新語言。在我國,近年來大部分美院率先開設了竹手工藝工作室,2018 年新畢業生作品展期間,中國美術學院還邀請多位東南亞著名設計師在中國美術學院民間美術館展出以“東方竹”為主題的“亞洲竹生活藝術展”,從國際視野探討如何重塑傳統竹工藝產品的設計與創作[3]。
隨著80 后、90 后消費群體的快速崛起,他們對當代藝術風格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竹文創產品勢必要在功能與審美上更加契合新的消費變化,通過引入新的創新設計思維,深化對原竹材料性能的研究,并通過結合國外前沿加工方法,探索原竹的“材料屬性”,采用機械輔助結合手工的方式制作模型,提高原竹模型的產品技術,豐富其設計內容。
電腦三維實體主要通過3D 打印技術實現,通過3D 打印技術建立待打印物體的3D 數字化模型,并對模型數據進行二維分層切片化,再進行逐層堆積材料,最終形成三維立體結構物體的一個制造過程。這一技術可以快速實現竹文創產品的出品,加快竹產品企業產業鏈的發展[4]。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移動終端被社會化、大眾化,其中以智能手機的發展最為顯著。隨后,圍繞智能終端、借助互聯網行業,移動平臺的網絡市場也在不斷創新壯大。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手機終端連接到移動平臺,靈活有效地獲取產品信息[5]。
通過研究發現,在竹文化的悠久歷史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人竹環境生態系統,這種生活方式一直保留至今。人竹環境生態生活和傳統的竹材加工方式能夠適應綠色生態社會建設的探索需求。然而,這種原始的生產方式受到了產量加工能力的限制,不利于非竹林地區的商業流通,也不利于竹林生態產品的擴散和傳播。所以,開發竹材的網絡推廣平臺,通過互聯網對竹文化產品進行交互設計勢在必行。
第一,確立竹產品網絡開發總體框架設計和功能運轉研究。在竹產品網絡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可根據每個鏈接的功能設定竹產品開發模塊、制訂符合生態發展要求的設計開發規則和準入條件,以確保竹產品設計開發全過程的生態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以生態目標控制為網絡開發平臺的需求,開展生態組織設計和功能開發活動,并對網絡平臺進行系統化管理,以滿足網絡竹產品生態價值的傳播要求。
第二,滿足網絡竹產品多元化的內容需求?,F有竹制品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平臺提供的竹產品應符合當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從而獲得利潤。針對這一情況,平臺在竹產品的開發方式上需要加強交互設計,突出地方特色優勢,提高平臺吸引力,保持平臺持續、穩定發展;擴大竹生態產品的使用覆蓋范圍和生態理念的影響范圍,將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人們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對“竹”的不斷探索、竹與自然的反復融合、經驗的積累,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竹文化。今天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既不是盲目的追憶過去,也不是不計本源,而是社會對人文概念設計的探索,是民族智慧與現代科學的完美結合。在新時代、新發展的需求下,我們應對傳統手工藝的生命價值進行再思考,去粗取精,以社會創新的理念,促進竹匠與設計師的長期合作與交流,通過現代產品語義設計和技術手段,使傳統竹工藝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