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靜 湖北廣播電視臺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但大部分鄉村經濟仍然與城市有著較大的差距,如果只是簡單地依靠農業顯然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1]。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融入景觀設計能使鄉村自然之景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既能夠達到美化鄉村的目的,又可以吸引周邊地區游客的注意力,為提高鄉村居民的收入做準備,可謂一舉多得。
理解、認識角度不同,對鄉村景觀的認識也將產生巨大的差異,但從根本上來看,鄉村景觀仍應將“農”作為整個鄉村景觀的是基調,將鄉村土地具有的自然土地條件、生產及生活充分融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景觀”和“農民生活景觀”結合所形成的一種復合型景觀,這就是鄉村景觀[2]。從對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說,農村人民生活居住的相關景觀空間,包括鄉村聚落性景觀、生產性景觀及自然生態性景觀,這些都是景觀設計在鄉村振興中應用時應考慮的問題。總體來看,鄉村景觀包含多方面內容,如鄉村聚落景觀、農業生產景觀、鄉村獨特的建筑景觀,等等。
將景觀設計與鄉村振興融合在一起時,相關工作者不能盲目實施,而要結合鄉村的實際情況,靈活設計,進而最大限度地展現景觀設計的作用價值。在設計時,鄉村景觀設計具備以下特征。
一是勞動生產性特征。鄉村是農民生活的主要場所,鄉村的風氣、環境及農民的需要都與農民的生活習慣及個性發展密不可分。在鄉村振興建設的過程中,實施景觀設計時,相關工作者應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根據農民生活的勞動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景觀設計,所有設計活動都不能脫離農民的生產生活,否則設計出來的景觀就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難以真正地在鄉村扎根,也無法發揮振興鄉村的作用與目的。
二是傳統自然性特征。在鋼筋混凝土構建起來的大城市中,設計城市景觀時,通常是設計師根據當地的人文環境特征進行設計建造,這使城市景觀往往具有極強的個人主義色彩。鄉村景觀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鄉村景觀屬于傳統的自然景觀,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農民在當地生活的同時帶著情感進行的改造,針對某個部分進行規劃種植,所以鄉村景觀具有無意識的特點[3]。即便是在今天,要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發揮景觀設計的優勢作用也不能過度破壞鄉村的原始風貌,不能隨意對景觀進行改造,否則將難以有效體現景觀設計的美。
鄉村中的景觀是自然生態組合的整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同時與自然生態息息相關。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景觀設計優勢作用時,設計者不能只從鄉村的某個局部考慮問題,而要堅持整體綜合性原則,認識到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對整個鄉村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對景觀結構造成破壞。設計景觀時,設計者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設計出優美的景觀,發揮景觀的作用與價值。
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說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生活環境及生態系統兩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在景觀設計環節不能考慮這兩方面的內容,那么設計出來的景觀必將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的。不同地區的鄉村,風土人情及生活習慣可謂各不相同,人們的生活環境及生態系統存在巨大的差異,景觀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需要充分結合鄉村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否則所設計出來的景觀將難以展現出鄉村的特質,也難以滿足鄉村居民的物質與精神訴求,自然無法達到振興鄉村的目的。
在鄉村振興中融入景觀設計,需要遵循生態美學的原則,該原則可以說是景觀規劃與設計中的最高美學原則。該原則要求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如果景觀設計是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那么這種景觀的美必然難以長久保持下去。而堅持生態美學的原則,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結合現有的自然景觀對鄉村景觀進行設計,還能有效節約資金,實現生態與景觀之間的和諧統一。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鄉村的風土人情、自然地貌特征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而每個鄉村都存在生態環境敏感區域,該區域的環境是最為敏感和脆弱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且在破壞之后難以甚至無法恢復。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前,參與設計的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前期的調查研究工作,了解該鄉村哪些區域的景觀比較敏感,容易被破壞,且修復困難,然后結合相應的環境承載力,制訂保護方案,避免景觀設計時對該區域產生影響和破壞。
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規劃與設計時,設計者可以對鄉村景觀中的基本元素進行劃分和整理,然后結合當地的民俗、風土人情、自然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分析其中哪些元素是有價值的,能夠進一步展現鄉村之美,為鄉村帶來經濟收益,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哪些元素對鄉村的發展建設毫無益處,然后將鄉村景觀中有價值的元素聯系起來,構建相對完整的景觀體系。從長遠角度出發,只有保證鄉村景觀結構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發揮鄉村景觀的價值和作用,使人們感受到鄉村景觀的和諧之美。但結合我國鄉村發展現狀來看,大部分地區的鄉村景觀結構穩定性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難以達到預期的標準,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設計者需要對部分比較薄弱的景觀進行加固,使其能夠變得更加穩定。
一般來說,傳統的景觀設計強調和注重的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對環境進行改造,這種改造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比如,環境可以完全根據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設計者想將其改造成什么樣,景觀就可以變成什么樣,但這種景觀設計方法存在巨大的缺陷,主要表現為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短期來說,其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但這種效果需要長期投入資金來維持,一旦資金投入中斷,那么前期所設計的景觀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生態工程主張減少人為干預,強調充分發揮環境的能動性,使景觀可以實現自我增益。鄉村生態的多樣性可以形成一種“棲息環境”,這種環境是自然生發出來的,可以自行生長并朝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且其自身具有抵御外來影響因素的能力,即便由于外界因素發生變化,景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依然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甚至可以在后期實現自我修復。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出來的景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幅度減少,有助于鄉村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在對景觀進行劃分時,如果從功能的角度區分,那么建筑景觀屬于文化支持類景觀,這種景觀并非鄉村與生俱來的,而是完全由人工創造出來的。在對鄉村景觀予以規劃設計時,為了給人們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設計人員需要對鄉村的整體面貌和布局進行分析,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及氣候等因素,科學合理地進行建筑設計,使建筑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具有更多美感。
在鄉村進行景觀設計時,要想切實發揮景觀設計的優勢作用,充分展現鄉村的魅力,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設計者需要考慮諸多注意事項。首先,景觀設計工作實施前,要加強與鄉村居民的溝通和交流,了解他們對景觀設計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盡可能尊重他們的意見,設計出令其滿意的景觀,保證人與景觀和諧相處。其次,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既要著眼于鄉村當前的發展,也要從長遠考慮,不能只顧眼前的發展,而忽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否則景觀設計非但無法達到振興鄉村的目的,反而會勞民傷財。最后,在鄉村景觀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設計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擁有豐富的鄉村景觀設計經驗,充分了解鄉村振興理念,能夠將景觀設計與鄉村振興完美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揮景觀設計的作用與價值。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將景觀設計融入其中,必須充分考慮到鄉村的實際地理環境、人文色彩等因素可能對景觀設計產生的影響。在設計時,設計者應做好科學合理的規劃,既要考慮當前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又要從長遠出發,實現景觀設計與鄉村振興的和諧統一,賦予鄉村景觀更加豐富的人文內涵,切實有效地改善鄉村的環境面貌,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