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華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應用到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無疑是素質教育下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具有極強的參考和借鑒價值。憑借著人本性、綜合性等多方面的特點,將全新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音樂教育中,也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如何顛覆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理解、掌握奧爾夫音樂教學精髓并將其應用至課堂,仍然是學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開創于20 世紀20 年代,由慕尼黑的一所實驗舞蹈學校創設,自興起以來便得到廣泛發展和傳播。奧爾夫曾明確指出音樂教育的存在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更要注重對人的培養和教育,因此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更加側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每位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共同參與,以節奏為基礎,隨著演唱而律動,其目的是更好地激發每個參與者的生命活力[2]。自20 世紀70 年代末,奧爾夫音樂教育逐漸被引入我國的音樂教學中。考慮到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十分適用于學前教育,將其應用到學前教育的鋼琴教學中更能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3]。
第一,注重創造性的激發。由于一些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想象力卻十分豐富,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其充分的想象、創造及自由表達的空間,還要及時給予其贊美和鼓勵,注重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力。這種更加明顯的參與性教學,使更多兒童可以全身心地參與音樂學習,不自覺地通過肢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方式配合教師,潛移默化地提高鋼琴學習能力[4]。
第二,結合本土音樂文化。奧爾夫音樂體系之所以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主要是因為該音樂體系可以結合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國情及當地的音樂特點,加上奧爾夫音樂自身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在對外傳播時能夠有效地降低專業音樂教學的難度,所以更適用于學前教育[5]。
第一,以更加自然的方式進行音樂學習。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拍手、跺腳等一些簡單的身體運動,都可以作為樂器節奏,訓練簡單且有趣。奧爾夫音樂教育還可以采用嗓音模仿的方式,這體現了其隨性和自然的特點。奧爾夫音樂體系以兒童感到舒適輕松的方式引導兒童深入日常生活中,逐漸激發其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一方面可以使初學者無須掌握過多演奏技巧,便能自然地表現音樂;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原本過于刻板、生硬的教學思路,從而更好地激發初學者學習興趣[6]。
第二,注重音樂學習的創造性。奧爾夫倡導的原始性音樂教育的一個基本點就是創造,而元素性音樂需要由人們自己創作,這使學生不再作為聽眾而是合奏者,真正參與音樂創作,注重多元互動。在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兒童不再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積極與教師互動,共同參與到鋼琴的學習、探索中。
在鋼琴教學的初始階段,一些兒童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鋼琴教育,對音樂的感知較少,而開展節奏教學不僅可以使兒童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還能培養兒童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作為音樂生命力的重要保證和來源,也是音樂學習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鋼琴曲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因此,節奏教學要側重聲勢教學和語言教學兩方面。聲勢教學是指以人體的器官為樂器,通過特定的動作或發出聲響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語言教學是指要求學生朗誦或試唱某一片段,加深對節奏、韻律的記憶,隨后,跟著教師共同演唱,從而降低學習難度。
鋼琴的演奏技術教學是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的重難點。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的演奏技術教學應用到鋼琴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演奏的技巧和步驟,導致學生產生抗拒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但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自身的體驗和感受,注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相關教育書籍中,奧爾夫也指出,課堂教學需要做到動靜結合,給予學生靈感上的啟發,讓學生感知到自身能力和創造力,通過鋼琴演奏的方式表達自己所想。
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的綜合性,讓學生感知音樂的魅力,從而充分調動感官,提高鋼琴學習的效率。學生可以通過配樂、朗誦、歌唱、舞蹈、奏樂等多種形式,按照自己的需求表達音樂情感。教師可以通過拓展,借鑒表演、戲劇等多方面的藝術手法對音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高學生綜合音樂素養。教師將鋼琴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為素質教育中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的一次成功的嘗試與轉型,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轉變了應試教育下傳統學前教育的教學觀念,更加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落后的教學認知,樹立正確、積極的教學觀念,側重凸出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理念——原本性,追溯人的本源,尋找音樂源頭。簡而言之,教師要形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年齡一般在18 歲左右,雖然超過了學習鋼琴的最佳年齡,但仍有許多學生對鋼琴學習具備較高的熱情。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學生對鋼琴學習的熱情,進一步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還要注重其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認知和態度,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方法;貫徹原本性原則,摒棄傳統教學中過于追求演奏技能的方式;轉變機械式訓練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投入。
學前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該專業的學生務必掌握基本的鋼琴演奏技巧,如此他們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為兒童呈現高質量的鋼琴教學,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轉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創設多元教學情境;可以提前營造未來的工作環境,讓每名學生以幼兒教師的身份站在講臺前,將臺下的同學當成將來的學生進行鋼琴演奏和教學。教師創設未來工作的情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圍,激發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轉變原有的思維模式,更好地展現自己。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具備一定演奏能力的學生分享自己的鋼琴學習感悟。這些都能幫助教師構建生動活潑、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進而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
應用實踐教學評價對衡量鋼琴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評價這一環節,從多角度了解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更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注重提高其人文情懷。教師對課堂的評價需要更有針對性、客觀性和多元性,不僅要評價學生的鋼琴學習技巧,還要注重評價學生的情感表達。與此同時,在課堂結束前十分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進行總結。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衡量學生的鋼琴學習情況,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
總而言之,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作為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一次成功嘗試,在顛覆了傳統鋼琴教學模式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這種教學體系的內容和方法本身并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素養和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在鋼琴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理解力,而非一味注重鋼琴技巧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創新綜合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評價多元化,真正理解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精髓,將其貫穿于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的始終,為學生呈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