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鵬飛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系,四川 德陽 618000)
大多數新生在入校之初,往往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沒有清晰的認識,不了解本專業的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與本專業在國民經濟中所起到的作用,無法制訂自身的發展規劃與學習計劃,使得學習過程變得被動。甚至有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驕傲自滿、過度放松自己,致使成績滑坡,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在學生入學之初開設一門介紹專業概況、行業趨勢、技術前沿、職業規劃、創新創業等內容的導論性課程,幫助學生盡快了解自己的專業并融入大學生活。
高校多數學生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系與能力結構的把握只有到3 年或4 年學業結束后,方才“如夢初醒”,甚至直至全部學業結束尚不知所學專業或學科為何物[1],以至于部分學生在畢業后才懂得如何充實、有效地度過大學時光。學生對專業的定位、發展方向及自己未來的就業崗位知之甚少,對未來缺乏信心,極易使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的目標,大學生活中充滿著被動學習,影響了學生的成長、成才。
“專業導論”課程是面向大一新生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目的是介紹本專業領域的總體發展、研究方向和熱點、培養方案、就業前景等,通過對學生進行早期的學科知識教育,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另一方面為學生盡早進入專業學習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2]。學生通過“導論”課程的學習,能夠系統、完整地了解本專業的知識體系,掌握教學計劃中各門課程的作用及其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理解本專業今后的就業方向、職業能力需求等,能夠制訂切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習目標與職業規劃。
“裝備制造專業群導論”課程是本系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焊接技術與自動化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針對新生入校最關切的問題,比如本專業主要學習什么內容?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畢業后的薪資待遇水平?會學習哪些專業課?采用何種途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等問題,讓學生了解本專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與自豪感。
課程共24 學時,分成三篇12 次課,課程教師由本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副教授或博士學歷的教師擔任,采用講座的形式展開,每次講座由2 位教師負責,分別為主持人與邀請嘉賓,通過講授、參觀、展示視頻案例、互動、提問環節組成,使學生深刻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科前沿與職業發展,樹立扎根專業、勵志成才的信心。現將課程授課內容分述如下。
2.1.1 第一篇
裝備制造類專業內涵與人才培養體系,包括4 次課程,分別為:①機械工程在國民經濟中有用嗎?主要介紹機械行業的發展歷史,包括工業革命、工業4.0、中國制造2025 以及蒸汽機、3D 打印等促進社會發展關鍵機械設備,并引入TRIZ 等理論,介紹機床、汽車等機械裝置的演化歷史,引導學生思考未來機械裝置的發展趨勢,使學生對本專業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理解機械工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②機械制造是朝陽產業嗎?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物品制造工藝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機械制造的身影,隨后通過東芝事件、中美貿易摩擦等事件,讓學生理解機械制造行業在國家安全、民族崛起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介紹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以及在校期間的技能證書的獲得,將著眼點落到實處。③裝備制造領域的巨無霸企業!帶領學生參觀了解學院所在地區的國內外知名機械制造企業——中國二重、東方汽輪機、東方電機等知名企業的發展歷史、產品特色、技術裝備和企業文化,通過對三線建設的介紹,讓學生了解老一輩工程師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學生心中樹立踏實、勤勞的工作態度。④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何去何從!通過對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就業方向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的職業發展路徑,明白自己完成學業后的就業與發展前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愛自己所學專業,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2.1.2 第二篇
裝備制造業最新前沿技術,有4 次課程,分別為:①最強金屬VS 最強鉆頭。通過“最強金屬VS 最強鉆頭”的視頻展示精益求精、永無止境的工匠精神,隨后從傳統的鐵碳合金開始,介紹碳鋼、鑄鋼、鑄鐵、有色金屬、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稀土材料等,使學生理解機械行業常見材料的性能、特性、用途。②智能制造能取代人類嗎?從傳統的切削加工出發,沿著加工技術的演變歷史,逐步對NC 機床、CNC 機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統、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無燈工廠等先進技術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在未來的裝備制造領域中,人充當什么樣的角色,學生們現在該如何學習以勝任未來的要求。③如何讓材料永不分離?首先展示機械行業中存在的各種連接,說明連接的重要性,隨后介紹焊接技術的原理、用途、類型,分述手工電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焊、氣焊、等離子焊、摩擦焊等不同焊接形式的特點,并列舉身邊常見的的焊接零部件與焊接方式,隨后引導學生思考并查閱資料完成作業“還有哪些零件連接方式?”。④3D打印將取代傳統機床?首先介紹增材制造的發展歷史,并通過視頻介紹3D 打印的基本原理,隨后介紹光固化、激光選區燒結、熔融沉積制造等常見的3D 打印工藝,提出問題“3D打印的優勢劣勢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本次課的主題“3D打印將取代傳統機床?”。
2.1.3 第三篇
創新創業教育,包括4 次課程,分別為:①如何創立自己的商業帝國?②如何打造你創業團隊?③如何做好收入成本核算?④如何找到心儀的企業?通過模擬、現場教學等方式,使學生理解創新的意義,掌握創辦微小企業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討論團隊建設、財務管理、成本核算、求職就業等問題,同時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法制觀念和質量意識,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強創業能力的創業者。
“裝備制造專業群導論”作為制造類專業通識性課程,具有課程信息量大、理解難度小的特點,為此課程教學方法采用專題講座、視頻演示、現場演示、分組討論等形式完成教學。如以學院所在地德陽作為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對生產狀況、學科發展概況、行業發展前沿等問題開展專題講座,同時在講座基礎上分組進行討論,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專業內容;利用學院現有的工業機器人、3D 打印設備、各型機床等實訓設施以及各類加工制造視頻的展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先進制造機床、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發展概況,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同時課程授課教師由各專業骨干教師組成,授課過程中注重將自身研究方向與授課內容相結合、將工程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將職業發展與培養目標相結合,達到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廣度、加深學生專業理解度的目標。
“裝備制造專業群導論”在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方面不同于專業課程,其課程考核也不同于傳統的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對提升教學質量、檢查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程教學導向有著重要的作用。裝備制造專業群導論考核方式采用調研報告、開卷考試的形式,其中調研報告的主題包括:①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②如何在大學高效完成裝備制造類專業的學習;③調研焊接、機制、模具、數控、自動化技術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在校學生如何應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等,調研報告字數不少于3 000 字,要求層次清楚、主題突出、觀點明確,在加深學生專業認識深度的基礎上初步培養學生規范的論文書寫格式與文字表達能力。
開卷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架構、職業證書需求、企業文化、綜合素質要求、先進制造技術、可持續發展內涵等內容的理解,為學生在正式進入專業課程學習前奠定良好的認識基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為后續課程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裝備制造專業群導論”課程在本系已經開設了9 年,通過對專業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企業文化、就業規劃等內容的介紹,學生穩定性明顯增強,課堂中常常看到數控技術專業與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互相辯論,論述本專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專業自豪感顯著增強,新形勢下又增加了創新創業的內容,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深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規劃的自己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