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文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舞蹈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還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中,學生通過舞蹈學習能提升身體素質和柔韌度,并增強自信心。在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化了舞蹈教學的內涵和意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般會學習多種舞蹈,包括古典舞、芭蕾舞、民間舞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各種舞蹈的特點,將合適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完善價值觀教育,提升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讓學生在接受中華優秀文化熏陶的同時,形成與社會發展相符的人文精神,并能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將優秀的思想文化傳遞給更多兒童。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有助于學生在就業后順利開展學前教育教學,但學習舞蹈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學生如果在學習學前教育專業時才接觸舞蹈,那只能學到一些舞蹈形式,無法對舞蹈內涵產生深刻理解。但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對學生的舞蹈底蘊做過多要求,只要求學生能夠展示簡單的舞蹈動作,能夠滿足日后的學前教學即可。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多時間研究舞蹈在學前教學中的作用,從而賦予舞蹈教學極強的文化特征。因為舞蹈本身擁有豐富的文化背景,所以學生透過舞蹈可以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從而拓展自身視野,將文化教育融入未來的教學工作中。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直接聯系,思政教學的目的是育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也是育人,而且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來達到育人目的。同時,學生能夠透過舞蹈背后的文化內核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從而對思想政治元素產生興趣,并能以此理解思想政治內涵。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承擔著育人重任,學生如果自身沒有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國家和民族缺乏認同感,又怎么能教好下一代呢?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教育水平得到極大提升,教育資源也更加豐富。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學前教育暴露出很多不足,許多學前教師專業素養較低,不但無法教好學前兒童,甚至會影響學前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使學生具備教師應具備的各方面素養,讓學生在日后教學時,能夠謹記在學校內接受的思想道德教育,從而更好地教育國家的下一代。
學前兒童正處于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特殊時期,特別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和話語,這是因為學前兒童的大腦正處于成長期,他們可以通過模仿理解他人的意圖,了解人類行為的反應機制,并奠定語言學習的基礎,這也是為什么3~6 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1]。而教師、家長和同年齡段的朋友是學前兒童的主要模仿對象,家長需要為學前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樹立良好的行為典范;教師也應通過言傳身教,在教授學前兒童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前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水平與教師的個人素養有著很大的關系。思政教育和舞蹈有助于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對日后學生在開展學前教育教學時約束自身行為言語、樹立正確行為典范都具有重要意義。
進入集體生活后,學前兒童的思維、情緒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專業素養,就會表現出不耐煩、暴躁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傳遞給學前兒童,會對兒童的身心成長造成不利影響,會導致兒童對集體生活產生排斥。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舞蹈律動,一遍一遍模仿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耐心,讓學生感受學習新事物的不易,從而在日后學前教學中對兒童保持耐心。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站在家長和社會的立場認真看待學前教育,從而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責任感,將來更好地完成學前教育工作。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授的舞蹈大多偏重藝術性,較少教授以歷史事件或歷史精神為主題的舞蹈,這與社會和教師看待舞蹈價值的角度不同有關。如果只教授藝術舞蹈,教師就很難將思政元素融入舞蹈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授一些紅色舞蹈。紅色舞蹈大多以革命歷史事件或革命人物為主題,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和震人心魄的旋律。教師通過在課堂上教授紅色舞蹈,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并認識到革命先輩所做的貢獻。學生也會因此產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并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從而逐漸了解國家的意義,并將個人與國家聯系起來,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在日后的學前教學工作中,主動將紅色精神傳承下去。
中華文明在飲食、文學、舞蹈、音樂等多個領域展現出自己獨有的文化特色,其中舞蹈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涵。而眾多優秀的舞蹈家也對傳統民間舞蹈進行了再創造,創作出《寶蓮燈》《春江花月夜》等優秀舞蹈作品,引起了社會對古典舞蹈的關注。這些古典舞蹈與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教師可以在舞蹈教學開始前,講述古典舞蹈的歷史背景和與古典舞蹈有關的歷史故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也應詳細講解古典舞與其他舞蹈的區別,讓學生理解古典舞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并從中汲取思想精華。古典舞脫胎于民族民間舞,民族民間舞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各地區的舞蹈風格和舞蹈動作不盡相同。教師也可以在舞蹈課程中融入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從而對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產生整體認知,提升對中華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樣,學生以后在教學時就可以引入這些知識,讓學前兒童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對中華文化產生探索興趣,從而使學前兒童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
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便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因此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意義重大。舞蹈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練習團體舞蹈并上臺表演,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磨煉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己。除了讓學生參加學校文藝表演,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與公益活動,比如讓學生在敬老院進行公益表演,培養學生尊敬老人的精神品質。學生只有懷著一顆善良的育人之心,才會在未來成為一位合格的學前教師。
學習舞蹈不是機械地模仿舞蹈動作,而是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自身身體的律動,領會舞蹈動作背后的精神內涵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只有學會通過舞蹈動作釋放自身情緒,增強舞蹈動作的感染力,才會對舞蹈中的情感產生更深的理解。情感教育本身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很深的關聯,會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走向和價值觀的判斷。一個擁有強大情感動力的人其思想也會更加深邃,對社會和世界的認識也會更加清晰。教育本身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學生只有認同這一點,才會更好地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情感對個人思想的影響,使其培養積極的情感,從而在學習及生活中更加自立、自強,并不斷追求個人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與學前教育密切相關,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加入紅色舞蹈和古典舞蹈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從中學習到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生也會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信心,認識到舞蹈的教育意義。接受情感教育之后,學生看待世界的心態會變得更加開放與包容,自身的情感會變得更加穩定,同時會更加積極地看待人生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