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玥 張婷婷 鄧 宇 西華大學
我們熟知的金融理財產品有很多,如證券、股票、基金等,而近些年來,一種新的投資產品逐漸進入投資者的眼中并受到青睞,它就是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的藝術品。
其實,藝術品投資在金融領域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從古至今有不少人酷愛收集藝術品,如字畫、文物等,因此,藝術品和金融產品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直到藝術金融學的出現。藝術金融學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的資金融通規律的學科。廣義的藝術金融學研究的是與所有藝術活動有關的一切資金融通活動;狹義的藝術金融學主要研究藝術品產業的各種資金融通活動[1]。根據主流金融學的學科框架與藝術產業的實際情況,藝術金融學可分為四大研究領域,即藝術作品投資、藝術金融產品與服務、藝術機構金融、藝術金融政策和監管,這里主要說一說藝術作品投資。
藝術作品投資是指個人或企業以藝術品為投資目標,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投資行為。相比于投資其他的金融產品,藝術品投資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
首先,藝術品的投資風險小。在一個完備的金融市場中,根據無套利原理,債券的風險總是與收益呈正比的,低風險證券往往只有極少的收益,是不能滿足投資者需求的;而股票、期貨,由于波動率受外界影響較大,具有不可預測性,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并不愿意選擇;期權、指數、匯率市場等由于存在保證金機制,只需要交一部分保證金就可以購買大量期權,這種高杠桿的游戲,哪怕只下降十個基點,都可能導致投資者滿盤皆輸。因此,許多人熱衷于購買ETF 和FOF,但是ETF 單調無趣,減少了很多投資者動腦的樂趣,在這樣復雜的情況下,藝術品投資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由于藝術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質,所以它存在較高的保值能力,一旦購入,貶值的可能性很低,投資者不用擔心因市場行情而帶來太大的風險。
其次,藝術品投資擁有高收益與高回報的特點。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期貨期權及其衍生產品的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但藝術品不同,其風險較小,同時潛在收益很高,具有很強的升值能力。根據索思比拍賣行藝術市場綜合指數(指數構成包括現代油畫、巨匠油畫、中國瓷器、歐洲瓷器及歐美古董家具等),以1975 年為基數100 開始計算,截至1988年的13年間,該指數已漲到740,平均每年以21%的漲幅上漲,其投資收益率遠遠高于債券、股票、期貨期權、基金等投資形式,而且這種增長速度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必將越來越快。
最后,藝術品本身具有極強的欣賞價值。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投資藝術品來獲利,也可以通過收藏藝術品來陶冶情操。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內裝修擺放藝術品成為一種時尚。
但是藝術品的投資也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讓普通投資者頭疼的就是藝術品的真偽問題,由于一件稀少且年代久遠的藝術品往往需要百萬甚至千萬的市價,而做出一件仿制品僅僅需要幾百元的成本,巨大的利潤率使人瘋狂,所以會有不少人專心于提高仿冒工藝,力求贗品逼真。因此,很多投資者明明知道藝術品是不錯的金融投資工具,也不愿意涉足其中。另外,由于憑借肉眼難以辨別真偽,所以出現了許多產品糾紛問題。
這里舉兩個例子,2011 年的一天,楊先生在南京一家拍賣行里看上了一幅李可染的作品,他就拍下照片發給了一位研究李可染的專家,專家給他的答復是這幅作品肯定是真品,楊先生就買了下來。回到家中他在自然光下觀看時感覺有點不對勁,就懷疑自己可能買了贗品,他想要退畫但是拍賣公司否認自己賣贗品。于是,楊先生把這幅畫送到了相關技術部門進行鑒定,結果作品果然不是真的,他又去找那個專家,專家說從圖片來看,作品是真的,至于是贗品還是原作那就難說了。言下之意是說楊先生買回真品后有私自調包的嫌疑,意在向拍賣公司索賠,兩方各執一詞卻又拿不出證據。后來,楊先生把拍賣公司告上了法庭,然而由于缺乏關鍵性證據,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
廣州的林先生家中有一幅吳冠中的作品,一天,有個朋友想要把那幅字畫借走看,考慮到大家關系比較好,而且朋友之前也借過幾次畫,每次也都按時歸還了,所以林先生沒多想就把畫借了出去。幾天后,畫按時歸還,林先生當時也沒太在意,就把畫收起來了。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場拍賣會,卻看到了一幅一模一樣的畫,林先生立刻回家把藏品拿出來觀看,結果發現畫是一樣的,只是顏色似乎有點不對勁,于是他去找專家進行鑒定,結果自己手里的這幅是贗品。但由于缺乏證據,他也沒辦法通過法律程序起訴他的那位朋友來換回真品。
在藝術品投資中像這樣的產品糾紛的案例還有很多,這里不再列舉。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投資者或者藏家們應養成好的習慣,即學會隨時使用便攜式顯微鏡來觀察記錄。在進行交易時,提前準備好便攜式顯微鏡到現場采點觀測,用低倍50、150、200 各采集一次,再換用500、600 的高倍率采點,并且拍下顯微圖片存檔,打印出圖片附在交易合同的后面,同時注明時間、地點及采點的位置。一旦有了這一套完整的流程,賣家一旦發現作品有問題,就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得到補償。
盛世重收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品投資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同時其對藝術品投資者的鑒賞水平和識別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通過微博和官網對贗品進行打假。但是迄今為止,國內很少有關于藝術品投資類的咨詢和培訓機構,一些學院的課程也大多停留在收藏和鑒賞層面,真正要把藝術品轉化為財富,整個藝術品市場還需要一個綜合實力較強、課程安排合理、能夠將投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咨詢和培訓機構。所以,與藝術品投資掛鉤的教育市場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2]。
當投資者確定好自己愿意投資的藝術品的種類后,就可以開始投資了。首先,找一個藝術顧問,其必須精通藝術品鑒賞。選擇好藝術顧問后,可以和顧問一起去尋找適合投資的藝術品種類,結合當前的藝術品市場規律,構建出一套利潤最大化的資產組合,模擬出交易后該決策的盈利能力。其次,按照已制訂好的藝術品投資決策,親自或通過委托人在藝術市場上購入藝術品,在購買藝術品時最好能借助專業的鑒賞工具。在購買藝術品后,不要立刻將其賣出,而應先做好藝術品的宣傳,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藏家,并擴大影響力。最后,當收藏品在市場中的熱度較高時,就可以將藝術品通過展銷、寄銷、拍賣等方式投放到市場中。
藝術品投資要擇機擇時,這就需要投資者對市場的宏觀動向有明確的把握。在一個成熟且穩定的市場中,供求關系總是均衡的,但是在時局動蕩的年代,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為了換取生活必需品,他們會拋售藝術品,此時市場的供應量遠大于需求量,就會造成通貨緊縮,從而使藝術品大幅度貶值。一個國家的藝術品市場是否繁榮,與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當然,最直接的還是由藝術品的供求關系決定。所以藝術投資者不僅要對藝術品鑒賞、投資管理有所了解,還要對藝術金融市場的動向有所預測,不可脫離了藝術市場的需求而盲目投資,也不可永遠追隨市場潮流。藝術投資者要對藝術品價格的趨勢有自己的判斷,可以關注一些存在潛力卻還未成名的藝術家的作品,或者是技藝在不斷提升的作品。影響藝術品價格的因素很多,對于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而言,其作品的數量,以及作品是否處于高峰期(指已形成自己熟練的創作風格的時期)而作,或者說這件作品是否可以映射出該藝術家的一段人生經歷,都是決定其藝術品價值的重要因素。同一時代的不同藝術家之間的差距很大,名家作品往往都很貴,而有些藝術家具有發展潛力但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其作品的價格雖然較低但也具有投資價值。這就導致了藝術品的價值難以衡量,尤其是一些藝術家去世后,他的作品就擁有了無限增值的可能性。
未來藝術品投資注定會在金融市場大放異彩,在這個新興的市場行業中存在著大量的機遇和挑戰,但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何提前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在良莠不齊的藝術品中練就一雙慧眼,是每個試圖入行的投資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可控的風險和巨大的利潤面前,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迷失自我,這也是每個已經涉足的投資者需要留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