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樹發 張 萌 吉林藝術學院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表演藝術,一名舞蹈編創者要想編創出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必須具備較強的創造力。舞蹈編創者的創造力受限于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等主客觀因素。同時舞蹈編創者的創造力也可以通過一些途徑來培養。
舞蹈創作是編創者對生活的認識與總結,其素材源于對生活各方面的體驗。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離不開舞蹈演員的精湛舞藝,離不開各部門工作人員的精誠合作。當然,如果沒有舞蹈編創人員的奇思構想,所有人力、物力的付出就是徒勞。因此,舞蹈編創人員要努力培養自身的創造力。
家庭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最直接場所。父母的學識、涵養、思想無不滲透于孩子的成長,父母對待孩子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其可以促進孩子的發展,也可能阻礙孩子的成長。有創造力的編創者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一般來說,如果父母本身具有創造性思維,孩子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這樣的思維。如果家庭環境比較民主,那么,當孩子遇到好奇的事物時,父母會積極鼓勵并給予其機會發展。孩子在家里有極大的安全感,將有利于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若家庭環境較為專制,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有些家長并非從事舞蹈專業,但他們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支持孩子參加舞蹈業余班或者有關藝術的培訓,為孩子提供了發展自我的良好平臺。
學校是學生后天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必然會和教師相聯系。首先,教師的個性行為會影響學生的創造力。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要有創造和啟發學生的能力。教師應由“教什么”向“學什么”轉變,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停留在模仿上。教師在平時應多觀察學生的悟性,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表達能力、思維方式方面也要加以重視,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一位知識陳舊、教學模式老化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只有勤于思考、不斷探索知識的教師才會培養出創新人才。
“舞蹈藝術教育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它不僅要受社會需要的制約,而且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比舜嬖谟谏鐣?,行為和思想都會受到社會的約束,但社會對學生的創造力也有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民主、開放、獨立的社會更利于學生自我創造能力的發展。心理學家的研究還表明,在某個歷史時期人才輩出,某個歷史時期人才枯竭,這都和社會文化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舞蹈的歷史發展進程也表明了這一點。唐代,人文素養較高、社會經濟發展空前,在文化交流和社會開放的環境下,人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唐朝舞蹈具有豐富化與多樣化的特點,《劍器舞》《胡旋舞》等流傳至今。
無疑,每個人都意識到了,創造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藝術尤其需要創造力。千篇一律的舞蹈形式和內容會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會導致舞蹈發展停滯不前。創造力的匱乏固然與傳統教育方式及其形成的思維定式有關,但創造力可以通過多方面的手段來培養。
想象對于從事創作的人來說是制勝的法寶。舞蹈行業的創新舉步維艱,一部分可能和舞蹈這一特殊的藝術手段表現方式的局限性有關,另一部分則是由于編創主體創造性的缺失。從“模仿”到“借鑒”再到“活用”,舞蹈的創作在相關工作者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張繼剛認為,一位好的舞蹈編導要具備天才的想象力、盡可能準確的判斷力與周密的組織能力。只有這三者同時具備,其才是一位成熟的舞蹈編導。舞蹈編創者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想象力,從生活的各個方面汲取舞蹈創作的素材,才有可能創造出獨特的舞情舞韻。
廣泛欣賞和學習優秀的舞蹈劇目是提升創造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從中我們可以了解舞蹈當前的發展走向和最新的創作方法。我們從以往的舞蹈史料視頻中可以了解哪些是前輩們做過的素材,他們是如何去做的,并思考如果我們自己動手編創會怎樣處理。舞蹈編創者應勤思考,一方面可以吸收前輩的編創經驗,另一方面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求新求變,編創出不同于以往的、獨具個性的舞蹈作品。
舞蹈編創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背后是編創者體力和腦力的雙重付出。舞蹈編創者應努力培養自身的創造力,從而不斷推陳出新,提高舞蹈作品的質量,促進舞蹈事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