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寒冰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作為我國傳統樂器,古箏以其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高雅的氣質被人們所喜愛。當前,如何完善古箏的表現形式及演奏技法為古箏的傳承與發展助力,是古箏藝術家們普遍重視的問題。
古箏的演奏實質是利用雙手有節奏、有深淺地波動琴弦,向外界傳遞自身的情感,“左手司按”“右手司彈”是古箏彈奏的規則與特點。在古箏演奏中,演奏者應把控好右手的節奏,右手需要的指法及演奏技巧相對高于左手,左手在古箏彈奏中起到輔助作用。“左手司按”的要點在于在古箏彈奏時以其特定方式控住琴弦以達到更為出色的演奏效果,營造演奏意境與提高身體協調性?!叭?、按、顫、注、吟”五種方式是左手在彈奏古箏時的慣用指法,可以幫助右手更好地控制音色,為右手更好地彈奏提供良好的輔助?!坝沂炙緩棥钡囊馑际怯沂种饕撠煿殴~的彈奏,古箏的彈奏技巧更多地體現在演奏者對右手的控制中,需要在日常進行大量練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右手彈奏時,除小拇指外的四根手指都有其相應的指法與要求,或急或緩、或深或淺。大拇指的指法主要包括劈和托;食指的指法主要分為抹和挑;中指包括勾和剔;無名指的指法為滴、打。演奏者為了對節奏與音符進行強有力的控制,采取了手指相互結合的彈奏方法。
現代藝術文化形式的發展應當尊重傳統文化,在發展中不應偏離大道、背離初衷。作為我國傳統藝術形式中的音樂演奏形式之一,古箏以其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一直被人們所尊崇與欣賞,其以優雅大方的表演方式被歷代文學大家所津津樂道。古箏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與相應的口碑,當代藝術家在改良與發展古箏演奏方式時應當注重文化的傳承,保留人們對古箏的傳統印象與精神追求。教師對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不應僅僅是傳授給學生彈奏技術、相應的指法,更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藝術底蘊。尤其是在當下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藝術審美及對藝術美的界定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愈加迷戀當下的快餐類文學與新興爭議性強的藝術形式,這對古箏演奏而言無疑是一次沖擊。因此,演奏者應砥礪前行,結合時代精神和要求,將古箏傳統的藝術魅力與當代特色文化相融合,進而呈現出優秀的古箏演奏作品。
改進古箏傳統的演奏技巧對古箏的傳承與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古箏是一門復雜的藝術表演形式,傳統的彈奏形式相對復雜,初學者不易學習,因此,我們應對古箏演奏技法進行相應的改進,以降低初學者的學習難度,提高其學習古箏的興趣,進而更好地促進古箏的傳承與發展。傳統的古箏演奏形式及坐姿沒有明確的規定,傳承多靠口耳相傳,因此,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古箏最早的演奏姿態和手型等。文化與藝術的傳承應當有其特有的規范及方法,當前的古箏傳承也應當有相應的規范對其加以約束。古箏演奏基本以坐式、站立式兩種姿態為主,坐式是古箏演奏最為普遍的姿勢,演奏者在彈奏時通常坐到椅子三分之一處,但因演奏者在彈奏古箏時需要將身體前傾,身體重心經常出現偏移,進而影響曲子的彈奏效果,因此,演奏者應當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及演奏風格合理調整坐姿,以提升彈奏效果。此外,傳統古箏演奏中大多會運用提彈法,但提彈法存在著些許不足,如對彈奏者的手指力度要求較高,容易造成誤彈等,因此彈奏者可以在觸弦上做出相應的調整來解決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古箏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古箏的傳承與發展不應一成不變,而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在保證古箏核心元素不變的基礎上適當融入新興的表現形式與藝術風格,同時改進和創新演奏技法,使古箏演奏在新時代仍具備良好的表現力,進而促進我國古箏演奏藝術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