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俚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
戲曲表演中有著形形色色的表演形式,演員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戲曲表演,一方面可以展現感性的戲曲內容,另一方面能將生活的韻味以戲曲表演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從戲曲表演藝術的專業角度來看,戲曲的結尾應展示和表現生命。表演者只有以舞蹈的表演形式進行戲曲表演,才能全面而生動地展示和表達生命。中國的戲曲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戲曲一方面應在傳統審美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行表演,另一方面應讓戲曲表演緊隨人們審美需求的發展。在眾多藝術表現形式中,戲曲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研究戲曲表演藝術中的舞蹈表達形式與其美學特征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1]。
在當前時代,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文化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斷增加。在戲曲表演中,演員根據戲曲表演的特色及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選擇與之匹配的舞蹈,不僅能增強戲曲表演的藝術效果,還可以滿足人們對戲曲表演的審美需求,讓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戲曲所表達的情感??梢哉f,在戲曲表演工作中運用舞蹈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看來,借助舞蹈的表演形式進行戲曲表演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通過深入研究戲曲,我們可以發現,戲曲的表演過程事實上是一個敘事的過程。在戲曲舞臺上利用的各種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其目的便是將戲曲的敘事功能更好地展現出來。戲曲演員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表演時間不足的問題,戲曲演員只有高效地利用戲曲表演技巧,才能使自己的表演過程更加順暢。在進行戲曲表演的過程中,演員利用舞蹈動作往往可以高效地傳遞自己想要傳遞的信息,這是被戲曲屆專業人士所廣泛認可的。因此,在戲曲表演過程中利用舞蹈元素,可以有效發揮戲曲的表演敘事效果。事實上,在戲曲表演中利用舞蹈因素也是戲曲發展的必然趨勢[2]。
優秀的戲曲演員往往可以在表演過程中利用各種合乎情景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將觀眾帶到戲曲設定的情景中,并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如何通過合乎情理的表演技巧和表演形式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是當今戲曲屆廣泛探討的問題。而在戲曲表演過程中,演員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表演的藝術性、生動性和感染性。
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戲曲藝術吸收與借鑒了大量藝術的表演形式和元素,因此,戲曲藝術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表演藝術。進入現代化社會以來,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同時,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為此,戲曲藝術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積極借鑒其他藝術表演形式的優勢,從而滿足新時代下人們對藝術的審美需求[3]。
首先,相關表演人員和表演團體沒有意識到在戲曲表演過程中利用舞蹈表演形式的重要性。很多藝術團體在進行戲曲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僅僅注重各類舞臺技術的應用,始終青睞于表演環境的營造。不僅如此,他們對觀眾的視覺過度重視,而忽略了對演員動作的指導。在他們看來,只有營造出良好的表演環境,帶給觀眾視覺沖擊便可以達到良好的表演效果,而在表演過程中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不是必要的。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導下,其創作出來的舞蹈藝術作品是低質量的。其次,即使有部分戲曲演員可以進行舞蹈表演,但從他們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他們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甚至有部分戲曲演員根本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基本功訓練。因此,他們在表演過程中很難將舞蹈的表演形式應用到戲曲表演中。還有一部分演員在日常訓練中沒有進行必要的舞蹈基本功訓練,這是導致當今演員在戲曲表演中無法有效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的重要原因[4]。
古人通過深入研究和觀察自然提出了“形與神”的藝術創作理念。該創作理念被廣泛應用到形形色色的藝術中,因此,中國藝術形式與西方藝術有著明顯的區別。戲曲往往是在故事的基礎上闡述事件的起源、發展和結束三個環節。通常情況下,戲曲演員通過唱、演、做等形式來進行藝術表演和藝術詮釋。戲曲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需要演員運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服裝等形式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直觀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從而讓觀眾領略戲曲中的藝術美。著名劇作家王驥德提出:戲曲需要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戲曲的表現形式也應遵循藝術規律。戲曲舞臺上沒有實體的門窗,演員需要通過動作進行表演,如演員表演騎馬是通過揮舞鞭子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戲曲的自由度為演員自由地表演提供了空間。因此,在戲曲舞臺中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5]。
中國戲曲具有程式化的特點,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演員在舞臺上做的每個動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技術要求。例如,“七八”專指將軍的出場,“走邊”主要是指在夜間的疾馳,“馬”主要是指騎馬。此外,傳統戲曲通常通過將事件夸張化的方式來吸引觀眾的目光,并激發觀眾的想象力,讓觀眾自由挖掘其中的含義。例如,在戲曲表演中,戲曲演員往往是通過夸張的動作或夸張的表情來展現各種心理變化。戲曲的獨特表演形式反映出戲曲表演藝術的特有形象,演員在進行戲曲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側面反映出他們對生活場景的觀察和反思[6]。
舞臺藝術主要是通過歌舞和音樂的形式展示其獨特性。因此,歌舞自然成了戲曲表演中的一個獨特標志。在戲曲表演中,表演者往往通過“手、眼、步”等方式向觀眾展示戲曲的特點,從而增強觀眾的愉悅感[7]。例如,在京劇《霸王別姬》的表演中,演員需要通過舞劍來表現人物的愛與悲。在表演《梨花頌》的過程中,演員需要通過唱舞并重的方式來進行表演。演員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劇情的意境,能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戲曲是中國藝術形式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它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收集了各種藝術形式的素材,因此,戲曲表演中包含著許多民族風審美特征。中國戲曲舞蹈是在傳統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發展的,是在相關專業戲曲工作者努力的整理和提煉中形成的。不僅如此,中國戲曲舞蹈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汲取了古典文化,因此,它還具備一定的古典特征。戲曲舞蹈的表現力是通過表演者協調的呼吸、精絕的眼睛表現力及高超的舞蹈能力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因此,在戲曲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者的每個動作呈現都非常重要。
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中國戲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戲曲誕生以來,它便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喜愛,群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戲曲創作。因此,戲曲中飽含著許多群眾性文化。無論傳統戲曲還是現代戲曲,它們都擁有著民族化、人性化等特點。在戲曲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人群的生活狀況。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發展傳統戲曲的方法。而在戲曲表演中利用舞蹈的表演形式進行表演,可以有效提升戲曲表演的感染力和號召力,這對戲曲的發展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著重研究了在戲曲表演中舞蹈表演形式的利用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相關戲曲表演者的戲曲表演提供理論借鑒,從而有效提升戲曲表演的感召力,進而促進戲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