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紅
(龍巖市新羅區龍門林業站,福建 龍巖 364000)
在農村地區實施“森林景觀、功能齊全、特色和文化元素具備”的鄉村生態公園建設,使之成為農村居民健身休閑游憩、傳播生態文化知識、展示鄉風文明的重要場所,助力鄉村振興。堅持生態理念原則,對公園綠地養護過程進行全面指導,提升鄉村生態公園建設與維護的質量。
目前,我國鄉村生態公園綠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意義、問題、建設與解決方法四大方面,并沒有針對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與管理的研究,導致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與管理工作開展困難。蘆珺[1]分析公園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謝元春[2]探究鄉村綠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措施及反思,但都沒有針對綠地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探討。本文從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探討,淺析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希望為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綠地的養護和管理是鄉村生態公園建設的再生產和后處理,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制定可實施的養護管理措施[3]。
(1)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對于鄉村森林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證了鄉村森林建設的整體成效。因此,在鄉村生態公園建設中實施綠地養護管理工作,必須貫穿始終,才能提高鄉村生態公園的效果。
(2)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應該充分發揮設計理念,保持鄉村森林自身的功能性。針對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要滿足園林綠化的功能性、藝術性和感官性,合理設計,滿足鄉村綠化要求。
(3)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中需為群眾服務,須為居民提供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在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管理工作中決定了生態效益的體現,完善綠地養護工作,充分發揮鄉村森林的優勢,保證生態環境的優化。
生態公園的規劃設計理念存在偏差,沒有充分考慮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忽視了對鄉土樹種的利用。在施工過程中對種植土、苗木把關不嚴,苗木成活率低,嚴重影響了生態公園的景觀效果[4]。
鄉村生態公園缺乏統一規范,很多地區未建立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和監督考核機制。在綠地養護管理工作上,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來支持,養護管理工作難于正常進行。
“重建輕養”思想導致養護水平較低。生態公園的規劃建設得不到后期的養護管理,由于養護經費的欠缺,許多長勢良好的植被因缺乏管護,出現病蟲害加劇,長勢不佳等諸多問題,既沒有起到美化鄉村的作用,反而帶來負面影響。
缺乏專業技術人才,主要原因是管養隊伍多數聘用當地村民,村民所掌握的一些養護方式、方法都相對比較簡單,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因而使得植物的修剪時間和修剪量不符合標準,造成公園景觀差[5]。
生態優先是鄉村生態公園進行建設的前提,自然中植物、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過程中,把自然理念作為規劃要求,最大程度上保證鄉村生態公園建設的科學性。鄉村生態公園要體現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群落結構時空動態的合理性,結合各自特點加以應用,才能取得成效[6]。
鄉村生態公園規劃進程,人與自然之間的沖突也在逐漸增加,為了保證鄉村公園規劃與建設的生態性,要從人類的角度出發,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幫助人類理解自然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并帶領人類領略自然之美,使人類可以認同自然發展規律,并根據鄉村生態公園規劃需求,進行相應工作的開展。
由于我國地域廣闊,每個地區的鄉村由于環境、人文、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不同,存在不同的特點,具有極高的研究與發展價值。在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過程中,要以鄉村特色為主題,使生態環境建設與人文建設的結合,既可以滿足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又可以促進鄉村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突出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全面性[7]。
進行鄉村生態公園經濟林規劃時,要把生態、經濟、美觀三點作為基本原則,進行樹種的選擇的規劃,保證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做到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8,9]。
鄉村生態公園規劃是一個需要多方面考慮的計劃,做好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協調工作,既要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又要做到環境保護的需要。因此,要想做好鄉村生態公園規劃,把生態保護作為首要考慮因素,把人類生存作為必要條件,做好鄉村生態公園的規劃工作。
6.1.1 遵循適地適樹原則
環境及地理條件的不同,會導致種植的樹種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影響整體生態環境。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開展,要根據鄉村土地的實際情況,結合鄉村氣候、地形等特點,進行樹種的合理選擇,保證栽種的樹種可以快速適應鄉村環境,提高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科學性[11]。
6.1.2 生態效益原則
為了保證鄉村生態公園系統的全面化,在針對鄉村生態公園建設進行樹種選擇時,要結合生態公園規劃的目的及鄉村促進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生態公園植物群落樹種的選擇,不僅要選擇生態效益好的樹種,還要根據不同地區鄉村發展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樹種選擇,保證鄉村生態公園森林體系完整性,滿足不同地區鄉村的發展需求,從而促進鄉村生態公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6.1.3 以喬木為主、優化培育結構
良好的生態效益與森林植物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有著緊密的聯系,森林植物的光合效能大小影響著植物的生長狀況。鄉村生態公園建設在進行樹種選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公園植物群落規劃的需求,做好植物群落的分層,保證不同植物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光合效能,有利于鄉村生態公園植物群落的整體發展。因此,鄉村生態公園植物的選擇,要以喬木為主,以此為主體進行周邊植物群落樹種的選擇,不僅可以保證鄉村生態公園的資源合理利用,還可以豐富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滿足生態規劃的需求[10]。
6.1.4 提高鄉村森林分布的均勻度
鄉村環境質量的改善與鄉村植物資源存在必然聯系,隨著森林植物體系的不斷增多,不同植物之間存在相互競爭的關系,導致某些植物的生存空間逐漸減弱,影響了森林植物體系的總體發展。因此,鄉村生態公園在進行森林植物分布規劃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植物之間的生長特點,進行森林空間布局的調整,保證各植物體系之間擁有充足的生長空間與資源,為鄉村生態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于鄉村地理位置、人文習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不同,在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時,可以根據不同鄉村的生態保護需求與發展需求,進行生態公園特色建設,以實事求是為基礎,以特色建設的條件,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完善,不僅可以促進鄉村自然環境的保護與發展,還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幫助農民提高經濟收入[11]。
6.2.1 處理好繼承與揚棄的關系
鄉村生態公園是在原有鄉村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規劃與完善,從而提高鄉村的自然環境。因此,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過程中,要處理好繼承與揚棄之間的關系,結合不同地區生態公園建設的需求,對原有鄉村植物資源及地方特色進行繼承,使得生態公園具有獨特性。對不符合生態公園建設的部分,進行揚棄,并根據生態公園規劃與建設的要求,進行相應的完善,提高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整體性。
6.2.2 因地制宜
鄉村生態公園規劃時,可以結合鄉村的實際情況,進行鄉村地形、土壤、水源、環境、人文等因素的分析,把生態規劃與其相結合,制訂出符合鄉村生態保護與發展的方案,從而提高鄉村的自然環境[12]。
6.2.3 重視鄉土樹種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鄉村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風貌,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過程中,要尊重鄉村樹種,不僅可以降低生態公園建設的成本,還可以提高生態公園規劃的科學性,保證鄉村生態公園建設的順利進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鄉村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在進行鄉村生態公園規劃的過程中,要結合時代的特征,進行生態公園規劃的完善,不僅可以提高生態公園的質量與品位,還可以使得生態公園具有現代化氣息,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鄉村生態公園的規劃,森林是其中重要的規劃因素,做好森林的規劃與布局,一方面可以保證生態公園建設的順利進行,提高鄉村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規劃的整體性,為鄉村生態公園實施提供依據[13]。因此,建設與完善鄉村生態公園時,要以生態保護為主體,進行生態公園規劃的具體完善,使得生態公園的森林體系,既可以滿足環境保護、改善氣候等方面的需求,提高森林結構的整體功能,又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建管并舉,重在管理”是鄉村生態公園建設和管理的要求。前期的建設對公園綠化起了鋪底作用,后期的養護管理才是景觀效果的核心體現,因此對公園綠地養護管理的工作,對于鄉村生態公園的可持續發展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應根據城區綠地情況、氣候條件、植物種類,制定科學系統綠地養護管理措施[14]。
應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規標準和規范建立完善的鄉村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技術規范。建立巡查機制,組建養護管理審核小組。通過不定期的方式加強對鄉村生態公園綠化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對管理養護期間遇到的情況及時處理,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對不達標者,應及時終止養護合同。
引進具有專業性的技術隊伍,對養護人員進行專業養護技術培訓,協助工作人員運用先進的養護技術對公園內植物進行養護打理,確保公園后期良好的生態景觀。為養護人員配備一些養護方面的書籍,在開展公園養護管理工作的同時能夠學習到新的養護管理知識,不斷提升養護團隊的養護管理能力[15]。養護人員在進行自我專業素養提升的過程中,應當同班組的老員工進行學習,不僅收獲了大量的理論知識,還進行了不同養護工作的實踐操作,為養護人員進行鄉村生態公園養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大量的經驗。
鄉村生態公園綠地養護工作:緊鑼密鼓,加班加點,加大養護力度。同時,調整工作時間,工人們早上提早上班,下午延遲下班,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做好防暑安全生產工作。選在清晨和傍晚時段對園內、大道、景觀綠地等管護范圍內的園林綠地進行養護,努力做好澆水、修剪等養護工作,控制好植物長勢,充分發揮鄉村生態公園綠地生態系統中自然因素的生態調控作用,提升園林植物本身的抗逆性[16]。
在鄉村生態公園后期養護中要強化對病蟲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為主。盡可能不用化學方法。前期施工要深挖改土,改良樹木生長的土壤,提升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后期利用生物防治技術,以蟲治蟲,利用病蟲害的天敵與害蟲之間取食與被捕食的食物鏈關系來降低有害病蟲的種群密度[17]。
森林規劃是把鄉村及周邊的森林綠地看作是基于生態原則的多功能生態系統,強調自然的過程和連接性,通過生態廊道將鄉村森林連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充分發揮鄉村森林的生態、景觀和文化等多種功能,打造集生態康養、文化旅游、醫養結合、休閑度假、溫泉醫療于一體的森林康養型鄉村生態公園,而鄉村森林規劃的理念和指導原則是鄉村生態公園建設中一個帶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問題,關系到鄉村生態公園建設的成敗。
本文提出了完善鄉村生態公園養護管理的措施,通過加強規劃指導,引入鄉村生態公園和鄉村森林規劃的理念和指導原則,以完善制度建設,加大監管力度,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樹立全民愛綠護綠意識,從而構建出具有當地特色的養護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