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蝶
(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辦公室,廣東 連山 513200)
生態景觀林帶主要目的是美化景觀和改善生態環境,是在江河兩岸、交通主干線兩側和沿海范圍所建立的森林綠化帶,能夠充分展現區域形象。目前,生態景觀林帶研究重點為林帶的創建技術、設計規劃等,在鄉村樹種林帶優化的研究方面比較少[1]。隨著可持續園林設計的不斷發展,鄉土植物園因抗性與適應性比較高而備受重視。選擇合適鄉土樹種合理配置,對于生態景觀林帶的創建尤為重要。但是,因為缺少對鄉土植物資源的了解,不同植物的適應性存在差異,對野生植物開發利用造成了限制[2]。因此,對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樹種進行選擇和配置進行探討。
連山縣位于廣東省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11°55′15″~112°16′00″,北緯24°10′25″~24°51′15″,距廣州350 km。全縣總面積1265 km2,其中林地占86.6%,河流、耕地共占13.4%。連山縣壯族瑤族自治縣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為低緯度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極端高溫37.6 ℃,年平均氣溫18.9 ℃,極端低溫-6 ℃,年均積溫5906.0 ℃,日平均氣溫在10 ℃以上的天數為273 d。
以生態景觀林帶實際需求,全省創建生態景觀林帶,主要特點為效益高、功能強、景觀美、健康好、結構優[3]。目前林分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低,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喬木品種大都是大葉相思,樹下包括單層低矮型野生植被,缺乏小喬木、下層灌木,垂直景觀單薄,并且缺少高中低、多色彩的綠化效果。
目前種植方式與樹種結構單一,影響了水土保持與抗風抗災能力,缺少理想碳化功能。喬木路段多為大葉相思,能夠防風隔火,但是品種比較單一。低矮野生植被路段,缺少喬木與灌木,缺乏合理的植被組合結構。廣州林帶的綜合效益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4]。
由于沿線綠化結構單一,根據兩種綠化情況,對其進行結構調整。將中下層植物設置到喬木下方、前方區域,豐富植物景觀,增加樹木年齡差;鏟除質量低的植被,利用人工造林方式種植喬灌木地被。在選擇品種過程中,要和植物特性結合,種植適應性比較強、病蟲害比較少和防風抗火、抗污染的品種。
3.1.1 高速公路景觀林帶
(1)隔離網外側。在高速公路隔離網外側選擇樹種的時候,要使用基調樹種與主題樹種結合的方式,基調樹種可以使用具有較強生態功能、適應性與生長穩定的鄉土常綠闊葉林樹種,和灌木搭配栽植綠色林帶,點綴主題樹種創建主題景觀長廊。在配置樹種時,要使綠色景觀帶以景觀為輔,生態為主。將強陽植物作為開發植物,此植物在冬季時會落葉,要求自然配置平面空間,利用下述方式:開花落葉植物與常綠植物要間隔混種;常綠植物和開花植物進行小組團式混種,常綠植物組團比開花植物要大。在垂直空間方面,搭配大喬、小喬與灌木,創建伴生種、群種[5]。
(2)沿線景觀節點。小喬木和喬木可以選擇白蘭、荷花玉蘭、陰香、樂昌含笑、大葉紫薇、樟樹等;灌木使用大紅花、海桐花、紅絨球、黃金榕、夾竹桃等。選擇景觀多樣化的喬木、灌木、地被等實現復層搭配,以自然種植的方式進行設計,利用園林的手法進行造景。
(3)隔離網可視范圍。基調樹種選擇常綠、材質良好、生態功能強的鄉土闊葉樹種,主題景樹種一般使用花色、葉色鮮艷,并且生長比較快的主題景樹種,重點為基調樹種,實現大尺度森林生態景觀的創建,樹種選擇如下。
基調樹種包括:灰木蓮、火力楠、樂昌含笑、觀光木、樟樹、陰香、網脈山龍眼、樟樹、木荷、木油桐、大葉相思等。
主題樹種包括:小葉紫薇、華潤楠、山杜英、紅花油茶、紅花羊蹄甲、鳳凰木、黃槐、藍花楹、紫花泡桐、楓香[6]。
3.1.2 江河景觀林帶
基調樹種選擇枝繁葉茂、落葉易腐、常綠,且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強、良好材質的鄉土闊葉樹種,適當點綴生長較快、花色、葉色鮮艷的主題樹種,根據基調樹種實現大尺度森林生態景觀的創建,主要選擇的樹種如下。
基調樹種包括:陰香、深山含笑、樂昌含笑、灰木蓮、黃桐、鴨腳木、南酸棗等。
主題樹種包括:黃色系樹種包括臺灣相思、黃蘭、復羽葉欒樹、雙翼豆等;紅色系樹種為紅苞木、紅花羊蹄甲、紅千層、紅花油茶、木棉;紫色系樹種包括儀花、大葉紫薇、紫玉蘭;白色系樹種為木油桐、尖葉杜英、木荷、大頭茶等[7]。
在配置樹種過程中,要和生態與景觀的改造相結合,創建多層次、多功能、多品種、多色彩的健康生態林帶,有效改善道路沿線景觀、環境、生態等質量,使綜合效益得到進一步提高。
3.2.1 鄉土和外來樹種的結合
鄉土植物為本地優勢植物,能夠將地方特色與人文歷史充分展現出來,備受當地群眾的喜歡。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對于本地土壤、氣候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并且生長良好。能夠避免發生病蟲害、降低水土流失、凈化空氣、改善土壤等,在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過程中要選擇樹形優美、樹冠濃密且在本地區廣泛分布的鄉土樹種,其為創建當地生態群落的優勢樹種。
3.2.2 基于生態條件配置
以不同綠色類型對樹種進行選擇與配置的過程中,要對樹種豐富多樣性進行考慮,合理搭配不同花色、葉色、高度的喬灌草藤本等植物,有機結合綠色層次與色彩。風景林要選擇粗獷高達、鄉土氣息濃郁的樹種,要具有豐富的季相、林相。
3.2.3 喬灌木結合
針闊、喬灌、常綠結合落葉、葉花果形,將闊葉、喬木、常綠為主要樹種,和觀果、觀葉、觀花結合,創建多樣化、穩定的復層種植結構,對植物空間分布情況進行改善,保證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和連山縣區域文化底蘊結合,以植物功能、景觀構圖要求、特性,實現各種林分選擇不同的樹種,從而實現不同組合配置[8]。
生態景觀林帶屬于主要景觀資源與生態屏障,還是展現區域形象的主要載體。加強重要生態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林業在發展生態文明、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促進城鄉建設方面的作用。應重視樹種的選擇,樹木生長需要自身規律和周期,循序漸進,展現形態美觀材質良好的優勢。并且保證林帶升級中提供足夠苗源,結合色彩學、園林美學等知識,實現群落配置。
生態林帶要依,其照美化為輔,景觀為輔,綠化為主,生態為主的理念,要科學選擇樹種,并進行合理配置。
生態景觀林帶作為綠色景觀帶和綠色財富帶,建議提高珍貴、鄉土的常綠闊樹種比例,雖然此樹種早期生長比較慢,但是幾十年后會發展成為物種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