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偉,闕建勇,鮑健青,周金衛
(1.浙江省松陽縣林村林場,浙江 松陽 323400;2.浙江省松陽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浙江 松陽 323400)
國有林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為加快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改善生態,在重點生態脆弱地區和大面 積集中連片的國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國家投資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林業事業單位,對經濟和生態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1]。林場廣大干部職工在建設國有林業中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扎根山區,勤懇創業,在消滅宜林荒山、綠化祖國大地、推廣林業新技術、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快林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推進林業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長期受市場經濟影響和地域條件的限制[3],林場職工長期在相對閉塞的環境中工作,接觸新鮮事物少,思想觀念陳舊,小農經濟意識濃厚,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單一的林業經濟和陳舊思想觀念已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林場的經濟與社會地位每況愈下。
2013年,松陽縣委縣政府對國有林場進行了改革,縣財政分擔了部分財政資金和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但是這次改革并不徹底,留下了許多弊端,松陽縣兩個國有林場并沒有擺脫貧困的局面。
本文闡述了松陽縣國有林場的基本情況和改革經過,深刻剖析存在的問題,以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為指導,從明確國有林場體制,整合資源、精減機構入手,提出要保護好生態環境,保護國有林地和林木資源,建設現代化國有林場,必須提高政府對國有林業的高度重視,加大對國有林場的財政投入,創新經營機制、提高林場干部職工的文化素質水平、科技興場等方面,前瞻國有林場現代化建設的前景。
(1)松陽縣共兩個國有林場。縣林村林場,坐落在縣西屏街道林村村,距縣城5 km,有馬鞍山林區、沿背林區、林村林區及縣城林工商大樓一橦。縣湖溪林場,坐落于古市鎮湖溪村,轄區內有七都林區、八都林區、關嶺林區、萬壽山林區及古市鎮茶廠。
(2)森林資源。林場經營總面積35824畝,其中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32569畝,占國有林場總面積的91%。其中林業用地,占經營總面積的98.9%。林業用地中有林地占林業用地的93.3%。
(3)林木蓄積,活立木總蓄積量136416 m3,其中:喬木林林分蓄積135101 m3,占活立木總蓄積的99.03%。
(4)森林覆蓋率,森林覆蓋率94.5%,林木綠化率94.8%。
(5)人員現狀。到2016年4月底,國有林場共有職工96人(湖溪41人,林村55人),其中:在職職工36人(湖溪15人,林村21人),退休職工60人(湖溪26人,林村34人)。另有遺屬8人。
(6) 財務收支情況:①兩國有林場年收入267萬元。房租及承包款收入92萬元,財政事業費85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嘗90萬元。 ②兩國有林場共支出498.41萬元。其中,職工工資支出199.71萬元,社會保險、醫療保險費及公積金等五險一金支出97.4萬元,管理費用176.2萬元,稅金7.4萬元,財務費用17.7萬元。
兩國有林場年負債231.41萬元。
2013年在松陽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松陽縣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現代國有農林漁場建設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08〕32號)文件和全省國有林場改革會議精神,對縣兩國有林場進行改革。
(1)明確性質,額定編制,增掛牌子。2010年松陽縣編委(松編委〔2010〕19)發文明確松陽縣兩個國有林場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增掛松陽縣林村國有公益林管護站和松陽縣湖溪國有公益林管護站牌子,按公益林面積每萬畝核定人員編制10人共核定事業人員編制34人,其中林村林場16人,湖溪林場18人。
(2)增加經費,減輕負擔。2013年6月,經松陽縣政府同意松陽縣林業局《關于要求理順國有林場體制加快國有林場改革步伐的請示》(松林32號),從2013年7月開始,將松陽縣國有林場34名公益二類事業編制人員的財政撥款按2.5萬元/(人·a)列入財政預算。
(3)將林場退休職工統籌外待遇全額納入社保發放,每月由財政核撥到社保專戶后由社保中心發放;距法定年齡不足5年工作滿20年的19名職工實行提前退休。退休職工原來由林場負擔的生活補貼全部轉由財政支付。林場退休的職工也能像其他事業單位職工一樣能足額的領到規定的退休工資和生活補貼。
(1)國有林場造血功能不足。近幾年來,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匱乏,可采資源日益枯竭[4],大部分森林經營面積劃為生態公益林,留下極少部分商品林,再加上近年來,社會的發展,人工費及成本的不斷增加,而木材價格卻10多年沒變,木材經營基本沒有效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這種單一的林業經濟和陳舊的思想觀念已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2)國有林場森林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難度較大。近年來國有林場職責由綠化荒山階段轉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上,為生態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但目前國有林場的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與農村一至,與國有林場所承擔的任務不成正比[5],國有林場森林生態優越性得不到體現。
(3)改革開放以來,林場為順應社會發展,不斷尋找國有林場新的發展路徑,大面積種植經濟林,發展森林旅游等多種經營模式,這些途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林場的落后面貌,但是并沒有徹底擺脫林場的貧困局面,特別是去年遭受到暴雪嚴寒天氣,林場經濟林受到毀滅性損失。
其次,林村林場積極響應上級政府號召,先后投資200多萬元創辦了兩個聯營企業、投資了10多萬元對馬鞍山林區進行礦產勘探,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兩個聯營企業和礦產勘探工作均以失敗告終,林場為此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對原本捉襟見肘的林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4)國有林場基礎設施仍顯薄弱[6]。國有林場各護林點都坐落在高遠山區,急需通路、通電、通訊,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還需投入大量資金,光靠國有林場自身投入,目前這形勢顯然還不可能。
(5)職工養老包袱重,2015年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工資調整》,使林場在原來的重負下,又增加了包袱。
(6)林場歷史遺留問題較多[7],如山林糾分,人員編制,資產負債等問題的存在,都阻礙了林場的發展。
(7)改革不徹底,財政扶持力度不夠,留下弊端。雖然在2013年縣編委明確了林場為公益性二類事業單位,但是財政經費上卻只有年人均2.5萬元,與縣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太大且編制較少,還有部分職工沒有入編。林場工人工資得不到保障。
(8)職工文化程度偏低[8],另一方面受地域條件的限制,長期在相當閉塞的環境中工作,接觸新鮮事物少,思想觀念陳舊,小農經濟意思濃厚,林場職工文化水平跟不上現代林場的發展需求。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件,浙政辦發[2019]59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松陽縣國有林場實際現狀,建議將松陽縣林村林場、湖溪林場整合設立松陽縣國有林業總場,增掛“松陽縣國有公益林管理護站”牌子。單位性質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行政級別為副科級,人員編制34人,內設辦公室、財務科、資源管理科、營林項目管理科,下屬林村分場、湖溪分場及若干林區。只有整合資源、優化管理機構才能更好的發展國有林業事業。
(1)科學謀劃,統籌協調[9]。將現代國有林場建設置于田園松陽升級版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麗水大花園建設的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去統籌謀劃,注重與《松陽縣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松陽縣社會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相協調。統籌協調、科學謀劃,為“十四五”現代林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生態優先,兼顧產業[10]。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服從和服務于全縣生態建設大局。在建設和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兼顧戰略性新興林業產業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努力實施興林富場。
(3)管護并舉,提升效能。以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為核心,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同時要把加強現有林地的管理、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的保護放到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國有林場重要綠色生態屏障和森林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作用。
(4)突出重點,轉變方式。圍繞“生態保護優先、產業發展充分、基礎設施完備、林區富裕和諧”目標要求,突出重點,突出體現發展方式的轉變,以規劃為統籌,以林業重點項目為帶動,全面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大力發展休閑養生健康娛樂的森林康養產業和香榧油茶、中草藥等的林業食藥品產業[11]。
(5)和諧穩定,持續經營。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的關系,發展林場經濟與保護森林生態安全為前提,把發展林業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切實提升森林質量,積極為社會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主的生態產品和綠色有機生態食品。
(1)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和森林經營方案,對每個林班都進行具體的規劃設計,建立完整的森林資源檔案。科學編制林場森林經營方案,馬鞍山森林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卯山國家森林公園發展等規劃。如何科學經營國有森林資源,并兼顧好國有森林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始終是林業主管部門思考的主題,要確保國有森林科學、合理、有序經營,編制好科學的經營方案和發展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2)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質量,建立森林撫育管理長效機制。林業生產是周期長、經濟效益低、風險大的行業,但又是人們生態需要和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事業。結合林業項目工程,在國有林區安排森林撫育和大徑材培育每年2000畝,彩色健康森林每年2000畝,利用10年時間把國有林場,努力把國有林場建設成為景色優美,生態和林木資源豐富的國有林區。
(3)完善基礎設施,開發馬鞍山森林旅游。深入發展國有林區建設,加大對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林區主要林區道路硬化、美化。恢復護林點,并通水通電及通訊設施。結合民宿建設在繼續發展卯山森林公園旅游基礎上,開發馬鞍山森林旅游,充分發揮國有森林資源的生態性和公益性。
(4)林場文化弘揚,組織林業技能競賽、林業主題攝影、征文等林業特色活動,挖掘林場文化,森林文化,建設國有林場生態教育基地,發揚林場干部職工堅韌不拔、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為國有林業事業奮斗一生的奉獻精神。
(5)智慧林場建設。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設立林場森林管護系統、林場內部管理系統和林場科普宣傳網站等板塊。建設遠程監控系統,設立指揮中心。在林場各主要林區,路口和護林點,設立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并由指揮中心統一調配。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指揮中心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并迅速作出處置。拓寬原較窄的防火帶,在國有林場90 km邊界設立1800個界樁,并定位規圖,對林場實現智能化管理,形成林場立體實時感知、管護協同高效、生態價值凸顯的現代化國有林場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