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敏,馬 駿,尹 江,王 飛,李 艷
(云南省昆明市林業和草原科技推廣總站,云南 昆明 650032)
林下種植,是一種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環境優勢的種植業,而林下套種蔬菜是林下經濟發展中較為普遍的生態種植模式,采用林下套種進行蔬菜種植中,要求避免使用除草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有毒性化合物,可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土壤肥力破壞,保證蔬菜品質和生產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蔬菜產品,符合綠色農業種植發展需求。
近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質量及生活環境質量、生態環境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促進了森林有機農業產業,特別是森林有機蔬菜的民展。農業種植區域開始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綠色蔬菜種植,而林下套種蔬菜屬于一種常見種植模式,該模式已經在我國多個地區得到推廣。云南昆明位于我國低緯度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區,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和日照時間長影響,霜期短(全年不足120 d),年平均氣溫約為15 ℃,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年降水量充沛,全國年溫差最小,適合發展農業種植。該地區也是我國發展林下套種蔬菜地區之一,其良好的氣候環境為林下套種蔬菜模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林下套種蔬菜時,為保證蔬菜生長效果和種植效率,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綜合分析種植區域水土條件、氣候環境等,確保所選擇蔬菜類型可適應種植區域,從而保證種植順利性。同時種植中還應保證蔬菜類型可滿足市場需求,明確市場對此類品種的需求量。在引進新型種植品種時,應謹慎對待,確保其與當地環境條件相適應,種植后可保證產量和質量,且不會對當地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保證生態相適應,是林下套種蔬菜種植時必須考慮的原則,尤其是針對不同類型蔬菜間種植關系時,應保證相關間關系協調性,防止出現林木和蔬菜間發生偏害、寄生或競爭現象,保證林木與蔬菜正常生長。同時在種植過程中應關注蔬菜生態位重疊情況,保證對蔬菜的養分、水分和光照供應。這就需要選擇適合類型蔬菜防止出現生長抑制問題[1]。
由于林下套種蔬菜中,重點是利用深林中環境條件,達到生產綠素菜目的,因此,生產中應長期以森林培育為目標,同時實現農業種植,在此過程中應注意選擇適合類型的蔬菜,確保生產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要保證種植效益,還應確保蔬菜管理難度較小,并在發展林下套種蔬菜產業時,對多種類型蔬菜種植效果進行綜合分析,確保其與綠色農業發展相適應。
林下套種蔬菜,必須選好自然條件合適的地段,特別是綠色有機蔬菜的種植,應選擇周邊較好的森林環境,充分利用林下自然環境和腐殖質以及林內昆蟲等作為有機蔬菜的肥料和病蟲防治手段。
林下套種蔬菜模式中,應考慮林木類型,不應選擇樹齡過大林地,防止林木過大造成林下地表過于陰蔽,選擇適齡且林葉較為稀薄林木,以人工種植林、退耕還林地、苗圃和果樹園為主,為林下套種蔬菜提供良好的光照條件[2]。
云南昆明地區良好的氣候環境條件,為長時間種植多種不同類型作為提供良好條件,如1、2月份種植的小白菜、生菜、茴香和菠菜,3、4月份的香菜、白菜、南瓜和甘藍,7、8月份的土豆、青花和蠶豆等,其中小白菜、小苦菜、生菜和香菜等可全年種植。而為保證林下套種蔬菜品質,適合的品種至關重要,而品種選擇中應考慮其在當地的適應性、生長周期和市場需求等。由于林下套種蔬菜種植后期不會使用到農藥等,并具有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另外,林下套種蔬菜不會使用化肥,必須保證選擇的蔬菜長勢快,要求長勢快于雜草,以此減少其對蔬菜生長的影響。
為滿足不同類型蔬菜種植中對土地的需求,還應做好土地平整工作,這就應在選定種植地后,清理林下灌木、雜草、藤木等,挖出雜樹、雜草根系,避免重新生長,對蔬菜生長造成影響,再根據種植蔬菜類型對土地進行處理。如對種植油菜的區域進行土地處理中,由于油菜種子較小,為保證播種均勻,使其可順利發芽破土,應精細整地,于秋翻整地基礎上,對土壤墑度采取淺耕,并實施耙地面進行平整。同時將地面雜物清除,確保地面齊、平、凈、碎、松,土壤整體狀況上實下虛。另外,在進行土地平整工作中,應注意對林木主側根的保護,保證林木生長效果和成活率[3]。
昆明地區每年霜期較短,氣溫變化較小,為蔬菜提早種植提供了良好條件。多數林下套種蔬菜種植中,播期會對其生物量及養分積累量產生影響,同時及早種植利于更早從市場中獲得經濟效益。但林下套種中蔬菜以草葉綠肥為原料,若土地翻壓后養分積累量不足,難以保證對蔬菜的種植效果,因此,應根據土地狀況,確定適合早播時間。
適合的播種方式對提高蔬菜生長效果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蔬菜種植中主要選擇的播種方式有機械條播和人工撒播兩種。而林下套種蔬菜環境較為特殊,土壤中包含大量樹木根系,為減少對林木根系損傷,應采用人工撒播方式,同時結合種植的蔬菜類型和土壤肥力狀況,適當調整撒播密度,以此提高出苗率[4]。
不同類型蔬菜適合的種植方式存在一定差異,如白菜通常直接播種,黃瓜使用栽種,土豆選擇根植。栽種是蔬菜種植中常用方式,而為保證栽種的成活率,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第一,應保證栽培面積與實際需求向符合,防止發生盲目擴大面積或者面積不足現象;第二,結合蔬菜類型,控制好種植密度,為其生長、采收和栽培管理提供良好條件;第三,根據蔬菜種類和種植需求,確定具體施基肥量和挖穴規格,并做好種苗用量計算。
林下套種蔬菜過程中,需要從播種階段開始,直到后期采收環節,通過實施一系列栽培管理措施,因此,保證蔬菜生長質量,具體而言:一是,在蔬菜種植后需要適當進行補植,提高產量;二是,對于水分需求量大蔬菜在旱季通過適當灌溉保持其生長效果;三是,做好對局部區域的排水工作,保證水土條件適宜;四是,根據蔬菜生長狀況進行除草,要求雜草不可高于蔬菜,且除草中采用人工清理方式,避免使用除草劑[5]。
蔬菜種植中病蟲害是影響其產量的主要問題之一,林下套種蔬菜不同于普通土壤中種植蔬菜,為保證環境質量,需要禁止使用藥物方式防病蟲害。因此,一方面,在種植前應選擇具有較高抗病蟲害能力蔬菜品種,從根本上降低病蟲害對林下套種蔬菜質量影響;另一方面,應在病蟲害防治中應重視對物理和生物技術利用。常用物理手段有燈光誘殺、黃板/藍板誘殺、特種誘捕器、套袋保護和防蟲網等,而生物防治方式主要是根據蔬菜蟲害類型,引進對蔬菜和林木無害的蟲害天敵。在林下種植適量驅蟲植物,以此降低對蔬菜品質影響。
林下套種蔬菜生長至一定程度后,需要及時進行采收,以此保證其品質。這就需要及時安排好采收工作。對蔬菜而言,產量、質量與季節間聯系密切,因此,應確定采收時間。但不同種類蔬菜采收時間存在差異,在實際采收工作當中,應根據實際蔬菜類型確定不同時間,并確定采收方式,對于根莖類蔬菜,為提高效果通常需要使用機器進行采集,但林下套種蔬菜種植區域為降低對林木根系損傷,主要采用人工方式采收,并使用專門機械工具對其地下部分進行采挖,控制采挖范圍和深度[6]。
林下套種蔬菜是當前農業發展中一種新型種植模式,該模式關注蔬菜質量和種植產量。因此,在種植期間為提升蔬菜種植效益,應在種植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提升其種植區域地質和氣候等環境條件掌握,并明確適合種植蔬菜類型,在堅持相應種植原則基礎上,綜合利用多種種植技術發展林下套種蔬菜,從而同時提升林業和農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