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峰(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顏店鎮政府)
目前,農業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中農產品的銷量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整體經濟水平。特別是在“互聯網+三農”下,越來越多的銷售方式在農產品的營銷中得到了有效應用,其不僅優化了產品市場的整體結構,還解決了當前農產品在具體營銷中的難題。因此,需要健全當前的農產品網絡營銷機制,從而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銷售量。
我國一直都是一個農業大國,保證糧食安全可以說是我國在社會中穩定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的小麥和玉米等多種農產品不僅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其每年還可以大量出口。加之,隨著人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對食品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經從以前的吃飽轉變為了現在的吃好。因此,大部分人在對農產品進行選購時,更關注其質量和口感。這種情況已經證明了我國未來農產品的發展方向,其主要以綠色和有機等特征為基礎,將這種高質量的農產品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1]。
在對以前的農產品銷售方式進行分析時,發現其中的農產品大多數都是通過農社,或者是農超對接實現銷售的。這些銷售途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農民與消費者之間并沒有進行直接對接,這會導致農民缺乏對市場行情和相關變化的了解。加之,一些農民盲目種植,整合的農產品銷售價格等也會受到影響。
然而,隨著“互聯網+三農”時代的到來,網絡與農產品之間已經進行了緊密結合,并且一些比較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等已經在京東和天貓等大型平臺得到了銷售。這種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我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還實現了對農產品營銷方式的創新。在此背景下,我們還能夠通過對農產品消費數據庫的建立,保證農產品物聯網的穩定發展,進而不斷提高農民的收益。
我們所說的智慧農業,主要是借助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不斷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例如,植保無人機等先進技術在農產品生產中的有效應用,能夠通過遙控噴灑藥劑等相關操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農作物種植地域設置智能溫室系統,還能夠實現對溫度和水分的調節。在此基礎上,實現精細作業,提高整體的生產質量。此外,這種生產方式還能夠對農資采購和農產品流通等內容進行全面監控,在此基礎上,及時解決農業生產信息問題,為當前農產品市場的穩定運營提供保障。
現如今,積極借助“互聯網 +三農”這種發展模式,能夠保證農產品生產的機械化和信息化, 不斷提高農產品自身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大大減少物力和人力等成本的投入。這種智能化以及精準化的農產品互聯網營銷方式,還能夠在不同角度切實優化農產品生產的流程,保證其質量和產量, 不斷強化農產品自身的自然風險抗擊能力。因此,在“互聯網 + 三農”環境下,我國的農產品企業需要全面落實標準化的生產,更好地解決不同地區糧食供應不足等問題,進而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保障。
以前的農產品銷售流程比較復雜,并且整體的銷售效果也不好。然而,在“互聯網+三農”背景下,不同類型的農產品銷售方式能夠與互聯網進行有效結合,將農產品的基本信息更加全面地傳達給消費者。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渠道交易的相關環節,還降低了實際的銷售成本,進而不斷提升產品的利潤。
由于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傳播速度比較快,所以農產品的營銷方式也就會更加的多樣化。例如,一個比較優秀的農產品短視頻,可以在幾小時內就沖上熱門,進而帶來比較多的訂單。這種新的網絡營銷方式,能夠在提高農產品營銷量的同時,大大縮短銷售的時間[2]。
可以說“互聯網+三農”時代的到來,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更準確的信息,還帶來了“大數據”。我們在網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數據,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建立完善的用戶模型。然后應用大數據,對農產品進行優化,將其投放在比較合適的時間,不斷強化用戶的轉化率,實現精準營銷。
當前,網絡上信息所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內容也非常豐富。在此基礎上,農戶能夠非常快速地在網上了解到不同特色的農產品信息,并且還能夠將自己的農產品相關信息發到網上,讓農產品的銷售可以突破時間以及空間等因素的限制。這種營銷方式能夠提高市場的透明度,保證交易的公平性。此外,農戶還能夠在網上了解到消費者所需求的信息,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完成生產工作,從而不斷降低整體投資的風險,為農產品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3]。
雖然一些農戶已經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在具體營銷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們自身的互聯網營銷意識不強,對此模式還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強化農戶們的互聯網營銷意識,在此基礎上健全物流配送體系。
(1)當地政府要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對農產品企業以及農戶等進行網絡技術知識的培訓,幫助其掌握更多的互聯網營銷技能,指導其在網絡上可以正確發布和收集信息,強化農戶對網絡營銷的全面認知,從而為網絡營銷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地方高校和本地的企業還要與鄉村進行合作,建立一對一幫扶的機制。例如,可以定期派一些專家去企業以及鄉村地區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及時發現他們在互聯網營銷中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同時,高校和企業還要進行合作,主要是通過校企聯合這種方式,實現對農產品營銷人才的培養,及時解決我國現階段人才匱乏等問題。
(3)除上述內容外,還要做好物流配送工作。主要是因為其是我國農產品互聯網營銷中的主要部分,如果其中的配送體系不夠完善,就會對網絡營銷的實際效果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健全完善的物流配送機制,將不易儲存和不易運輸的農產品進行整合,然后通過對冷鏈物流的應用,加強對生鮮農產品的保存,及時解決具體營銷中的物流配送等問題[4]。
首先,在“互聯網+三農”背景下,各地區的政府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農產品銷售方案,促進企業和電商巨頭之間的有效合作,在擴寬農產品實際銷售渠道的同時,不斷提高農產品自身的銷售量;其次,要結合自身的特色,也就是加強對現有品牌的應用,強化農產品的質量,擴大其品牌自身的影響力;最后,一些剛起步的小網店在發展中,由于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其日后的營銷效果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積累自身的信譽度和人氣,從當前消費群體的發展特點出發,借助互聯網打造屬于自己的農產品品牌,從而實現對不同農產品特色品牌的有效推廣。除了上述措施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內容,強化農戶和相關企業的互聯網銷售意識,培養更多的銷售人才。
(1)積極組建專業的合作社,加強技術引領,主要是帶領農戶們進行增產,結合農產品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的互聯網+助力新型農民培訓方案,強化他們自身的銷售能力,加強他們對“互聯網+三農”等營銷模式的了解。
(2)做好宣傳工作,實現對社會資源的整合。例如,某個地區的小樓鎮位置比較優越,非常適合進行農業種植。就可以將現有的品牌“遲菜心”等作為推動,在此基礎上,引領農戶們發展生態和信息農業。在此過程中,政府還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實現對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監督,然后通過網絡進行宣傳,從而不斷增加社會對農產品的認可度[5]。
現如今,要想實現對我國農產品銷售途徑的創新,需要加大對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力度,保證互聯網營銷的有效性。相關的政府部門要加大投資力度,結合市場變化情況,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物流企業和金融企業等重要部門加入此建設中,不斷提高互聯網入戶率。
由于大部分農村的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農產品在銷售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保質期比較短,非常容易腐爛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產品網絡營銷的難度。這就需要當地的政府部門要繼續出臺惠民等政策,積極鼓勵農民與農產品企業之間合作,應用電子商務平臺,完成農產品的營銷活動,保證食品的安全性。此外,在強化品牌意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控制,健全食品安全機制。如,各地政府可以采用宣講和宣傳標語等多種活動,強化農戶的安全意識。同時,還可以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基礎上,實現對農產品的追溯,保證買賣雙方信息的真實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眾所周知,物流是保證農產品質量的主要方式,更是提高網絡營銷效果的關鍵。一些農產品在網絡銷售中,由于其保質期比較短,容易腐爛,所以其對運輸和配送等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要給予物流企業資金支持,幫助物流企業在農村等地區,建立一個冷藏或者是冷凍等設施,主要是為了保持農產品的新鮮性,提高其質量。加之,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的交通條件不好,這會增加物流運送的難度。因此,要想及時解決上述問題,物流企業需要實現對配送系統的優化,采取措施積極建立企業聯盟機制,在此基礎上,實現信息和資源整合,不斷強化物流配送的效果,保證農產品的質量,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穩定發展提供條件。
總之,網絡營銷已經成為當代產品銷售的主要模式。特別是在“互聯網+三農”背景下,要想不斷提高農產品銷售量,不僅要對營銷模式進行創新,還要打造特色的農產品品牌,保證產品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農產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