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妍 樸悅寧
(1.大連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2.大連醫科大學,遼寧 大連 116000)
大學生是一群特殊個體,他們位于獨立與非獨立之間,位于成熟與未成熟之間。對他們的調查和了解具有重大意義。消費情況可從消費觀方面對他們進行了解。此次以遼寧省大學生為總體,采取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共回收問卷200 份。其中男、女分別為80、120 人,各占比40%、60%。大一到大五的學生人數分別為:36 人、35 人、38 人、72 人、19 人,各占比18%、17.5%、19%、36%、9.5%。
在調查的200 名學生中,每月生活費1000 元以下占比最多,約為39.5%。其次為1000-1499,占比約為30.5%;生活費1500-1999 元的學生人數占比約為17%;生活費2000 元的學生人數占比13%。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差距明顯,數額不等。
在調查的200 名學生中,生活費來源絕大多數全部為父母親戚給予,占總人數的71.5%,生活費全部為自己賺取的僅占8%,剩下的位于兩者之間,部分來自父母或親戚,部分為自己賺取,約占20.5%。由此可見,大學生具有獨立的意識,且具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但占比相對較少。
在生活費的花費方面,日常飲食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調查的200 位同學中,當談到“您的月消費多用在哪些方面?”時,日常飲食占比最高,為69%,選擇人數最少的是“娛樂旅游”,比重為18.5%。其他各項選擇還有“生活用品、交通和通訊、學習用具、購買衣物”。分別所占比重為“43%、41.5%、39%、38.5%。”可見,各位同學在生活費的花費方面不盡相同,但日常飲食當屬首位。
在調查中發現,有24%的人表示生活費不夠用,48%的人表示生活費剛好夠用,只有28%的人表示生活費有剩余。在此情況下,了解超前消費情況具有重要意義。在回答“當您生活費不夠時,會使用預支的方式嗎?”一問時,有31.5%的人表示從未有過超前消費,45%的人選擇了花唄,21%的人選擇了借唄,還有5.5%的人選擇其他預支方式。
為了解大學生的規劃意識,談到“您花錢時事先會有規劃嗎?”一題時,選擇人數最多地是“一邊花一邊打算”,占比48.5%,還有18%的人表示“想花就花”,31.5%的人表示計劃好再花。由此可見,有相當一部分人會有規劃意識,但總體規劃意識缺乏。當談到“您有花錢后記賬的習慣嗎”一題時,有43%的人表示每次都記賬,32.5%的人則是“想起來才記賬。”而24.5%的人則表示從未記過帳。可見,相當一部分的人具有記賬的想法,但有時難以實現。
在回答“每月的生活費有剩余時,您會怎么用?”一問中,“存起來”以57%的比重居于首位,其次為“購買衣物等必需品”,占比40.5%。吃喝、游戲上網、購買學習用品則分別占比:40%、29%、27.5%。由此看來,大多數人儲蓄意識明顯,很少去亂花亂用。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引導其合理消費。在大學生活中,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盡相同,應結合自身條件合理消費。既不過度消費,也不過度節儉。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要攀比消費,不要盲目超前消費。
應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規劃意識,設置合理的規劃課程和講座,使其了解規劃的重要性。從每月生活費的規劃入手,提前做好每月規劃,合理花費,可有效避免生活費不夠用的情況。我們經常看到大學生受網貸所困的新聞,人人計劃消費,力使“網貸事件”減少。
每月的生活費是固定的,可是每月的花費卻是不固定的,總會有一個月花不完或者有一個月不夠花的情況,增強儲蓄意識,培養理財觀念,則可避免這種尷尬情況的出現,且可避免出現生活費濫用的情況,樹立正確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