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峰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東至縣供電公司,安徽 池州 24720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對電的需求和依賴性也越來越大。就城市居民用電而言,家用電器最為豐富,電費占家庭總開支的比例不小。對于工商業客戶而言,電費占其生產經營成本比例更大。與此同時,配電網和供電線路及其設備規模也跟隨經濟社會發展在不斷壯大。面對多種多樣、層出不窮的竊電手法,供電管理和運維人員精力有限,力不從心。竊電群體中,有些人員沒有認識到竊電是違法的,有些嘗到了甜頭也挑動親朋好友加入竊電行列。竊電者普遍認為竊電行為被查到的概率很小,即使查到了,供電企業也難以追查被竊的電量,自己找點門路補點電費就過關了。因此,在逐利心理、從眾心理和僥幸心理的驅使下,仍然有一些用電客戶利用供電企業技術和管理上的漏洞進行竊電。
用電客戶的竊電行為直接帶來供電企業的經濟損失。用電客戶的竊電行為不僅是違法的,也是不道德的。此外,一些竊電行為所帶來的偷拉違接、計量裝置破損等問題,不僅容易造成供電資產損失,也帶來較大的人身觸電安全隱患。
供電企業推進反竊電工作,在管理措施和技術應用上都離不開用電檢查。面對新時期竊電技術不斷多元化改變的趨勢,確定案件的取證非常困難,例如在無法統計竊電度數或竊電行為以及竊電時間難以把握[1]。首先,現階段客戶竊電所依據的原理雖然大同小異,但采取的手段技術含量較高,作案手法多樣且巧妙。從查處的竊電案件中發現,存在收取用電客戶所謂技術服務費來幫助用戶竊電的團伙。這些團伙竊電手法專業、反用電檢查竊電工作經驗豐富,給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其次,供電企業當前反竊電用電檢查隊伍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在人員方面,工作人員編制不足,技能水平較低、工作過程不細致嚴謹、缺乏查處各類竊電行為的豐富經驗等;在管理上,工作考核制度和工作監督機制還不完善,個別用電檢查人員出工不出力,發現異常問題也不及時處理,存在“好人心理”,甚至存在“人情電”和以電謀私風險。再次,客戶每月的用電量是浮動的,電費每月是不固定的,無法統計準確的竊電量,連客戶自己也搞不清楚實際情況。在進行電費追補和罰款時,客戶都據此進行狡辯和抗議,引發爭議投訴和法律糾紛。這對反竊電用電檢查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溝通處理能力要求更高。最后,一些竊電戶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他們往往會依托復雜的社會背景、深厚的家族勢力給用電檢查人員施加壓力,甚至給予人身攻擊。在供電企業開展竊電查處時,他們也會動用各種手段進行阻撓、說情和干擾。
現代社會趨近高度文明發展,但依然存在較多竊電現象,這類現象不僅僅給社會的公益道德帶來了發展的阻礙,同時惡行發展,將會給供電企業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嚴重阻礙了各大供電企業的市場發展[2]。用電檢查是對用戶的用電行為和用電安全進行必要檢查、指導和監督。它既維護了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廣大用電客戶安全、公平、平等用電的權利。從企業自身經營效益和客戶切身權益出發,供電企業有必要對用戶開展針對竊電的用電檢查,及時打擊竊電行為,對竊電人員進行相應的懲罰,進而維護用電市場正常秩序。因此,供電企業開展好用電檢查反竊電能力建設,提高用電檢查人員執行力,堅決與竊電行為作斗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如前面所述,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當前一些供電企業用電檢查隊伍的工作作風不能適應這種形勢變化和現實需要。為轉變作風,首先,要徹底擺脫用電檢查“事倍功半”、竊電行為“防不勝防”的錯誤思想觀念;其次,要充分調查當前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中存在的作風問題,嚴防反竊電工作中暗藏的形式主義和泛濫的好人主義;最后,做好從業人員的廉潔教育和談心談話,堵住“人情電”“關系戶”和權力尋租的漏洞,嚴密防范廉潔風險,保證用電檢查隊伍的純潔性。
供電企業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結合的用電督查模式來進一步增強用電檢查管理,從而提高檢查管理效率,在大規模打擊過程中,嚴防竊電者的違法行為再一次發生,維護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維護國家法律的威嚴[3]。
為確保繁重的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能高質量開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為基層減負,是所有供電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首先,供電企業需要做好對用電檢查人員的反竊電理論培訓和實操訓練,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水平;其次,在維護正常晉升渠道的情況下,盡量保持用電檢查反竊電人員隊伍的穩定,以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反竊電檢查工作經驗;再次,將反竊電專家、工作能手和勞動模范請上講臺,通過講解竊電原理、分享查處竊電經歷和分析具體案例,幫助工作人員了解竊電人員的心理動機、行為特點和竊電手法,學會如何查實取證,如何應對現場突發事件,如何追補被竊電量;最后,為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查處取證工具,如執法儀、電流鉗表、計量檢測儀、放大鏡等。
供電企業的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是為了維護供用電市場秩序,是為了維護廣大用電客戶的合法權益。供電企業和用電客戶之間存在合法的契約關系。雙方權利和義務都受國家法律法規保護和制約。一方面供電企業依據供用電合同約定,通過反竊電工作來維護自己的合法經營權益,另一方面用電客戶也可以憑借供用電合同條款中的約定、電力行業的民生和社會性開展維權提出訴求。
進入依法治國新時代,企業合規管理的要求趨于嚴格,客戶懂法程度和維權意識也在增強。由于彼此視角和站位不同,供電服務企業和用電客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始終存在,急需通過合法依規的用電檢查反竊電來平衡。因此,供電企業對外開展用電檢查工作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要求,遵循企業內部合規流程,不得隨意、任性用權,不能隨便停電和違規罰款,供電企業的行為要接受用電客戶乃至全社會的監督,對于不作為、亂作為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還要被問責追責,甚至承擔法律責任[4]。
盡管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供電企業沒有對外執法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屬于“弱勢群體”。因此,供電企業必須獲得行政、執法和社會力量的支持配合才能保證在反竊電用電檢查中的權威性和成功率。首先,供電企業需要聯合當地政府、公安機關、村委會聯合開展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團結各種有利因素參與進來,提高反竊電工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然后,依托清晰的依法維權機制來干預竊電行為,利用法律武器來規范工作行為,突破重重阻力和未知風險,保障各方權利和義務得以落實。
實踐中,很多竊電客戶為首次竊電被抓,其中大多數用戶不能深刻而準確認識到竊電行為所要承擔的經濟和法律后果,同時也發現有供電企業內部員工內外勾結的情況。偷電必被抓,最高觸犯刑法,偷電成本很高。
首先,對竊電用戶、竊電團伙和供電企業中的害群之馬形成震懾,切實維護企業和其他客戶切實權益,對于性質惡劣的竊電行為必須追究其刑事責任;其次,要提高供電企業內部對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的重視程度,從一案雙查、廉潔紀律、職務回避等方面補強短板;最后,要提高用電檢查反竊電工作的專業性、合規性、權威性和透明度,加大竊電案件宣傳力度,加大竊電案件處理過程監督和審計。
用電客戶中始終存在道德低下、法規意識淡薄的人員為了一已私利進行竊電。竊電行為本身就是盜竊的一種,不僅侵犯供電企業經營權益,還侵害其他用電客戶安全、平等、公平用電的權益。基于人的逐利心理、科技的發展、用電客戶群體太龐大等因素,竊電行為具有頑固性、隱蔽性和隨機性,用電檢查反竊電斗爭任重道遠,必須持之以恒,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