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 吳靜
(1.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〇一工廠,四川成都 610043)
在全面質量管理中,人機料法環是影響產品或服務質量的5個主要因素,只有保證5個要素處于合格、正常的條件和水平上,才能確保產品質量和所提供的服務質量的可靠性[1]。在實驗室質量管理中,人,指的就是開展測試、檢測等相關的技術人員、監督人員等;機,就是指開展相關業務所需的儀器儀表設備等;料,指的是測試和檢測等相關的試劑、器具、化學藥品、辦公耗材等;法,指的是開展測試等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測試標準、操作方法、工作方式及作業指導書等;環,就是指設備存儲的環境及開展業務的工作環境等。而儀器儀表設備作為5個因素中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在人機料法環中處于比較重要的位置,它是實驗室開展測試、檢測和計量等業務的基礎和重要保障[2]。
如何對儀器儀表設備進行管理也是實驗室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環,設備管理中包括設備的采購、驗收、維護與保養、建檔、期間核查與校準等,其中每一個環境都應該嚴格把關,相關措施和記錄都應該合理、得當,才能確保設備合格,正常地開展各種測試、檢測和計量等業務。
筆者所在的實驗室是CNAS17025、CNAS17020和CMA三合一認證的檢驗檢測機構,多年來一直從事通信導航監視和氣象設備的功能性能測試、環境適應性試驗和電磁環境檢測業務,具備較為雄厚的檢驗檢測經驗。在設備管理這方面,實驗室也具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具備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時也針對實驗室設備管理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給出一些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以便于實驗室更好地進行設備管理[3]。
實驗室所需的測試儀器儀表等設備,嚴格按照程序文件所要求的流程進行采購。首先應由測試小組根據業務需要填寫申請表,提交采購計劃,制定相應的采購文件。采購文件應詳細描述采購目的、性質、特點、技術要求、預估價格等必要信息,通過內部程序流轉,最后報單位的最高領導層批準。采購人員需要根據采購要求對供應商的情況進行調查,調查范圍包括企業資質、質量管理體系、企業信譽、質量保證能力、售后服務能力等,詳細了解儀器儀表的各種性能參數及使用情況,建立相應的供應商檔案,通過打分或者其他方式決定是否列入供應商合格供方名錄,以備后續采購時可供選擇。
根據單位采購要求,確定采購是否需要招標,如果不需要則需按照單位程序文件與意向供應商簽訂相應的采購合同,合同里應明確采購的儀器儀表設備功能、性能參數、質量保障及售后服務條款。儀器儀表設備到貨后,經驗收合格后方能入庫,必要時需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檢測和測試,然后由實驗室負責設備的收集和管理。設備經驗收合格后,由質量控制部門做好固定資產登記工作,建立相應的臺賬信息,詳細記錄設備名稱、型號、數量等,以確保帳物一致,與設備相關的技術資料應完整歸檔,便于技術人員進行查閱。
儀器儀表設備應放置在合適的環境中,確保溫度、濕度都符合相應的要求,不然會對設備測量的準確度會造成影響,如遇到精密儀器儀表則應每天對濕度、溫度進行檢測和記錄。相關技術人員、測試人員等要嚴格按照管理規定進出設備實驗室。儀器儀表設備操作人員需經過嚴格的理論操作和相關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在不熟練的情況下需有熟練操作人員在場,未經培訓的人員不準隨意操作設備,以免造成設備損壞。
設備操作人員如需使用儀器儀表設備,需填寫相應的設備操作記錄表,并嚴格按照儀器儀表設備的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進行規范操作,并在使用過程中(包括使用前、中、后)作好必要的檢查和記錄。同時,實驗室管理員應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工作,對于使用頻次較少的大型儀器設備或者長期擱置不用的儀器儀表,應確保每月至少開機檢查一次,并做好日常維護保養記錄。
實驗室管理員應根據不同設備特點并制定儀器設備維護計劃,定期做好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應負責儀器設備所在環境的安全和衛生,以便儀器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環境中。
為了保證儀器儀表檢測結果的準確,需在一定時期內對儀器儀表進行第三方校準,實施校準的一般為第三方具備相應資質的校準機構。校準是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與對應的計量規范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儀器儀表的校準周期因設備的不同可能存在不一樣,但一般情況下為1年或2年。
儀器儀表的期間核查,是指為確保對設備校準狀態的可信度,也是為了保證檢測的準確而在兩次校準之間進行的核查,包括設備的期間核查和參考標準器的期間核查,實施期間核查的一般是實驗室本身。
實施儀器儀表期間核查的方法有幾種。最常見的是儀器儀表間的比對,如果相同的儀器儀表設備之間通過比對,發現兩者之間的結果有較大的出入,則要考慮該儀器儀表設備是否存在異常;第二個為方法比對,一般情況下一種儀器儀表設備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其結果會存在不同但不會出入太大,一般誤差都比較微小,如果不同方法測出的結果有較大出入,則需要考慮該儀器儀表設備是否存在異常;第三個為規范物質檢查,用規范物質去檢查相應的儀器儀表設備,如果結果與規范值的出入比較大,那么就需要考慮該儀器儀表設備是否異常,然后再考慮是否對該設備進行校準。
期間核查選擇的儀器一般是使用頻次較多、數值容易發生偏離不夠穩定的儀器儀表設備;如果儀器儀表設備經常搬移,經常脫離該儀器儀表設備所處的環境,或者使用的外界條件比較惡劣,這種情況下也應該多做期間核查,以確保儀器儀表設備的正常運行。
為了更好地開展檢測與測試工作,實驗室應加強設備管理,確保各儀器儀表的正常運行并得以規范地操作,保證實驗室安全平穩地運行,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的實驗室設備管理的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保持整潔、做好維護。設備管理員應做好日常維護,保持實驗室整潔,溫濕度調節恰當,通風措施得當,設備擺放合理,特別是使用完儀器儀表設備后應及時歸位,電源和通風應特別注意把控好。(2)規范記錄、妥善保存。根據CNAS質量控制要求和作業指導書的相關規定,設備管理員應做好設備日常維護記錄;設備進出實驗室要做好借用、歸還記錄;設備的校準日期和有效期要規范記錄,方便提醒相關人員做好下次設備校準,并做好相應記錄的保存,以供需要時可以隨時查閱。(3)提前計劃、定期檢查。為保證儀器儀表設備滿足檢測和測試要求,確保檢測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應提前做好設的維護、維修和保養計劃,通常在年底做好下一年的工作計劃,包括設備維護、維修和保養,設備校準和期間核查,以及設備管理人員的相關培訓等,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定期檢查。在出現臨時性維護維護和期間核查時,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確保設備檢測、測試的結果有效。
實驗室設備管理的好壞對測試檢測結果起著重要影響,在平時工作中應抓好設備管理的落實情況,做到對儀器儀表設備的精細化管理,確保設備在開展測試檢測階段始終處于有效狀態,保證測試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實驗室在制定儀器儀表設備管理文件的同時,更要注重設備管理人員的落實情況,確保設備管理在質量管理體系下有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