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磊
(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天津 300371)
《線性代數》課程是數學類的基礎課程之一。大多數高校的理工科類院系都開設了這門課程,同時它也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1-2]。作為一門重要的數學類工具,《線性代數》課程的重要知識點也是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線性系統理論等后續課程和研究課題的理論基礎[3-4]。只是,作為一門高度抽象的數學基礎類課程,線性代數課程學習起來并不容易,學生往往會把它看作幾大容易掛科的課程,提起來望而生畏。越是道聽途說,在學習的一開始就充滿了畏難情緒。
在“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真的學到知識,是重要的任[5-6]務。讓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的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顯得任重道遠。我們根據自己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實踐,探索出一些改革思路。主要是從更新授課教師的教學理念、科學地提高教學質量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我們傳統的單一模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的發展要求。基于《線性代數》的課程特點,抽象難懂。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如下現象時有發生:“填鴨式”的知識點講授讓學生無法及時掌握及消化。授課教師也無法有效地考察學生的學習程度。盡管課堂上會有師生的問答互動,大多數情況下其成效也不明顯。通過跟學生的交流會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于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沒有太深刻的記憶。印象深刻的反倒可能是他在期末考試時如何突擊復習,如何應試。
基于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擺正態度,思考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再與其有效溝通,最終達到高效率的課堂學習。那么從根源上來說,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手段,而且要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展開,而不是空洞的說教,那樣反而招致學生的反感。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提升教師的思政意識,要把培育學生道德品質作為課程的目標。同時,要育人先育己,大學教師的身份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與職責。面對當代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最重要的幾年青春時光,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育人的過程當中起到引領作用。思政教育要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有技巧地開展。通過課堂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自信。其次,大學教師也應該重點關注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技巧的靈活應用。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30多個課時的課程能完成的,它需要來自科學、社會、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識吸收與沉淀。所以,任課教師所能做的是盡己所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完成這一階段對學生的教育與影響。通過一門課又一門課,一個年級又一個年級,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終將在這4年的馬拉松式接力中有所成長。
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是,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引入思政內容,是否會降低教學效率、沖淡專業知識學習,這方面的擔憂是存在的。這樣以來,在實施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好思政教育與課程學習的關系,如果不能將思政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合到課教學中,出現這兩方面內容生拉硬扯的硬疊加現象,就事與愿違、適得其反了。如何開展思政教育需要技巧,需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而想要達到這一點,還是需要任課教師用心思考、用心設計可融入點、用心融合。
在培養學生的思政教育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成果、讓學生學有所成是根本目的。首先是將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學習。從線性代數課程的開始,規劃并展示給學生教學大綱,梳理出重要的教學知識點。教師需轉變教學思路,關于這門課的所思所想,都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在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科背景因地制宜開展。
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實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從如何更好培養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在傳統的“填鴨式”課堂以學生講授為主,學生坐在下面聽,但聽到的效果無從反饋到任課教師那里。學生掌握的好不好,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所以,通過轉變教學方法,多渠道地去和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課堂知識掌握情況,有無困難,困難在那里。那這樣以來,也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通過用心地跟學生溝通交流,在教師切實的關心中,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樂趣。一旦端正了態度,融入和主動性和積極性,后面的教學和教學改革就能更加順利進行。
關于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是一個有效的手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很多可預期的好的效果。(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課堂聽講上。不可預期的、隨機地鼓勵一些學生提出問題,那么學生上課的緊張感得以提升。單純地教師講解,學生會松懈或轉移注意力到別的事情上,可能不認真聽講。在學期的開始,就把這個課堂手段告訴給學生,讓他們適應新常態。(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顯而易見地,可以引導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思考。面對已給的知識點,能不能想出問題,想什么問題,有哪些疑問,是否敢大膽地提出來,都是學生需要進行思考的。但不同于其他,對知識點本身的思考,能深化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單純的課堂聽講轉化成“聽講+思考”的模式,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也是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建立自信、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面對已有的知識點,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懂或不懂的內容,都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而當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也是重要的思政內容。只有從知識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新能力,才能讓這些年輕人的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得以實現,并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教師,我們要有愛國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心系國家和人民。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思維更新,秉承教書育人的胸懷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其次,新時代的高校教師視野要開闊,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和思想維度,才有資格和能力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際形勢和當今中國,為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